60歲中舉的晚唐詩人,兒子死後,他將埋葬兒子的草蓆拿回家中

說到韋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詩歌。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首《菩薩蠻》,寫盡了江南風光,讓人產生了願終老江南的想法。韋莊所做的另首長詩,《秦婦吟》,更是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三絕”。《秦婦吟》以一位中年婦人的口氣,講述了晚唐年間黃巢起義的動亂,長達1666字。

60歲中舉的晚唐詩人,兒子死後,他將埋葬兒子的草蓆拿回家中

韋莊早年出身寒微,父母雙亡。公元878年,因為落第,他改名為韋莊。黃巢起義,迫使他流落各地,忙於生計,正是這份流離的經歷,造就他詩歌的情致深婉。公元894年,將近60歲的韋莊,考中進士。他為官,政績卓著,75歲之時,身死蜀地。

60歲中舉的晚唐詩人,兒子死後,他將埋葬兒子的草蓆拿回家中

正是因為早年的流亡經歷,韋莊在生活方面非常吝嗇。他們家做飯,數著米的數量下鍋,稱著柴火的重量起火。飯菜中少了一塊肉,他都會發覺。韋莊有個八歲的孩子,不幸身故。韋莊的妻子將一件新衣服套在孩子的屍體上,韋莊看到後,將新衣服剝下,換上一件舊衣服。在孩子的喪事辦完後,韋莊又將包裹孩子屍體的草蓆拿回家中。

60歲中舉的晚唐詩人,兒子死後,他將埋葬兒子的草蓆拿回家中

有的人說,韋莊這樣做,太過薄情寡義。也有的人說,韋莊早年的坎坷造就了他慳吝的病態性格,世間哪有父母,不疼惜自己孩子的呢?各位網友,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