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倒閉的10個前兆

一家創業公司發生地震也是有前兆的。只不過,先察覺到“危險”的,通常是高管和核心部門人員。同理,他們也會做出一系列反常現象。

創業公司的死法千千萬,最常見的無非就是缺錢。

缺錢的又分三種:

1、上一輪燒完了;

2、盈利遙遙無期;

3、沒找著接盤俠。

成功的Boss往往是相似的,失敗的Boss各有各的不同:有的Boss即使創業失敗,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安置好追隨自己的兄弟;有的Boss創業失敗後,連工資都不發直接捲款跑路……

作為初出茅廬的創業公司基層員工,應該如何預判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險呢?

一、高層反常

1.冰天雪地蛇出洞—— 創始人頻繁跑會

並不是每一家創業公司的老闆都是富二代,老爸砸幾百萬就肆意招兵買馬。事實上,絕大多數初創公司都不十分有錢,大部分創業者都離不了投資人的支持。

因而,對創業公司而言,把握好

節奏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

對創始人而言,通常天使輪剛敲定,就著手找A輪,A輪剛簽約,已經在垂涎B輪……融資就像給公司輸血。在還沒有實現盈利之前,輸血中斷往往是致命的。

正常情況下,一家優質的創業公司老闆是很忙的,不會三天兩頭出現在各種形式大於內容的場合。

如果你的老闆平時忙得跟狗似的,近來卻一反常態頻繁參加各種融資活動、會議、論壇,那麼,十有八九,你們公司資金鍊開始緊繃了。

2.豬不吃食拱又鬧 ——核心團隊內訌

創業公司最大優勢就是:船小好調頭。

但對員工來說,這是非常苦惱的一件事。因為公司方向總在變,變來變去,完全不知道公司到底想幹嘛。更有甚者,有的公司變著變著,連老闆都找不著北了。

因而,關於公司大方向、大趨勢的博弈經常發生。

這也是創始團隊內部矛盾最容易激化的地方。如果方向性問題解決不了,創始團隊的內耗或許就是拖垮整個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3.雞不進窩樹上棲 ——法人突然變更

一般來說,創業公司的企業法人就是老闆本人。當然,也有一些大公司內部創業成立的公司,企業法人只不過是個擺設。或者,有的老闆為了規避風險,安排了個親信做企業法人。

一旦涉及變更企業法人,接下來發生的恐怕都不會是小事。

第一種可能是,老闆被辭職,比如被投資人炒掉;

第二種可能是,公司被收購,比如傍上了大公司;

第三種可能是,公司出了重大問題,原企業法人慾規避風險;

第四種可能是,原企業法人出了問題,實際控制人慾規避風險。

如果企業法人發生變更,通常意味著所有權或經營權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動或轉移……

二、人事反常

4.蜻蜓大群定向飛—— 團隊整體裁撤

我認識一個創業的朋友,他公司因為遲遲沒找到下一輪融資,不得不裁員。首當其衝就是技術團隊。尤其在

,技術和產品往往是燒錢的大頭。

當公司危機無以復加的時候,老闆往往會選擇“斷臂求生”。新品研發可以暫緩,線下擴張可以暫停,對運營的衝擊相對小一些。

但通常走到大批量裁撤技術團隊和市場人員這一步的時候,這家公司往往已經岌岌可危了。

5.家貓驚鬧往外逃 ——關鍵崗位長期空缺

我時就曾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時,公司把負責業務的總監給辭退了,卻遲遲沒有新的替補進來。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兩個基層經理在接活。

核心版塊人員長期空缺,往往預示著公司原有業務往往面臨撤銷或轉型。

尤其在創業公司,公司變更方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基層人員的只能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核心負責人的變動往往有釜底抽薪之效。

要是一家公司,任由核心版塊負責人空缺,那麼原團隊人員恐怕要做好離職或者轉型的準備了。

6.兔子豎耳蹦又跳 ——直屬上司行跡詭異

你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時候上司比你消息靈通。

一位朋友對我說,他的前上司是一位工作狂,通常每天都會加班到很晚。但在公司垮掉之前那段時間,上司罕見早退、遲到,有幾天甚至沒來上班。

以往,要是生病請假的話,他都會事先打個招呼,囑咐大家有事打電話。而團隊解散前那段時間,一次都沒有。

等大家搞明白怎麼回事兒的時候,上司連下家都找好了。

三、招聘反常

7.蟬兒下樹不鳴叫——基礎崗批量下線

公司資金鍊緊張,老闆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裁員。一種是先裁花錢最多的,一種先是裁影響最小的。前者如程序猿,後者如運營喵,等等。

所以,往往從公司招聘頁面就可以瞥見一家公司的“異常”。如果公司突然將大部分基礎崗位下線,那麼,大規模的裁員也快來了。

8.牛馬驢騾不進圈——核心崗位異常高薪

公司而言,不同的公司對技術、產品、運營的偏重程度不一樣。

如果一家公司的某些崗位開出的薪水比同行高出一大截,卻遲遲招不到人,通常都是有問題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N次刷招聘信息,該公司該崗位都顯示在招狀態。

這種現象的根源,不是公司有問題,就是該版塊的負責人(直屬上司)有問題,或者都有問題。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公司掛著招聘信息只是為了打廣告。一些精明的老闆自認為這麼做很聰明,殊不知,其實這隻會對求職者傳遞負面信息。

四、對外反常

9.魚翻白肚水上漂——製造虛假繁榮

最常見的就是虧本促銷。比如公司規劃年前搞定新一輪融資,於是,

的時候花大價錢虧本衝量,只為了刷一個漂亮的數據給投資人看。

尤其對重資產的公司來說,一旦成本失控,風險往往是毀滅性的。

更惡劣的是刷量造假。比如眾籌產品大量刷單,用虛假數據引誘客戶購買;再如,為公司官微刷粉絲,製造虛假繁榮等等。

長遠來說,這些套路都是“飲鴆止渴”。

10.狗上房屋狂吠嚎——品牌公關癲狂

古希臘悲劇作家歐底庇德斯的有句名言:“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癲狂。”

一種情形是,深陷危機之時,一些創業公司反而會選擇通過投放廣告來造勢。上不起新聞聯播蹭個焦點訪談,買不起名報頭版掛個晚報首頁。實際上,這對扭轉危機基本上沒什麼卵用。反而會加速公司燒錢速度。

世界上哪有那麼二傻子投資人呢?

另有一種情形是,危機被媒體曝光過後,公司迅速自亂陣腳,匆匆花錢發稿,結果越描越黑。即使公司沒問題,都可能搞出問題;要是如果公司本身有問題,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所以,當看到那些用批量軟文把自己包(誇)裝(大)成“世界首家”“全國領先”“行業第一”的公司,諸位還是繞道而行吧。

畢竟,真正牛逼的公司從來不說自己牛逼。

-後記-

不少在創業公司工作的小夥伴其實沒有什麼安全感可言。因為,真的是不小心公司就垮掉了。

倒不是鼓動大家,一旦公司遇到危機就第一時間逃跑,恰恰相反,作為基層員工,只有提前預判風險所在,你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無論是離開還是堅持,你都要牢牢地將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而作為老闆,更應該及時將公司的重大決策主動知會員工。因為,一個負責任的老闆,永遠有人追隨。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選擇留下來的員工反而會更加賣命。

即使這次創業失敗了,下一次同樣有人願意追隨你。反過來,隱瞞的結果往往只會造成信用破產。這對連續創業者是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