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易事,當電子產品日益荼毒孩子身心、學業壓力與日倍增、孩子壓力越來越大,精神上更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偏激、懈怠等。

那些能夠忍受不適感受而堅持向前的“精神強健型”孩子,將在生活中更具競爭力。

美國心理學家的艾米·莫林認為,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家庭教育是可以做到的。

為人父母雖然不需要通過考試就能獲取“上崗資格”,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確實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其中一些父母還會採取特別的教育理念來應對後代教育。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美國心理學家的艾米·莫林(AmyMorin)就以她的觀察,總結出四種類型的父母,他們育兒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其中一種卻獲得了高度認可,一起來看看有哪幾種父母。

1.放任的管理者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時間去探索,以及嘗試新鮮事物。他們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並將“讓孩子像孩子一樣”作為自己的第一教育理念。

這種父母是“直升機父母”的反面,不會像他們過分保護或介入兒女的生活的家長,彷彿直升機一直在兒女的附近徘徊,而是希望孩子能夠盡情玩耍、享受人生的樂趣,並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和承擔後果。

儘管這種類似放養的教育方式不會扼殺一個孩子的天性,但在這種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卻可能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指導而沒有獲得走向成功的技能。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2.不容置疑的命令者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給孩子立下很多規矩和條條框框,因為對孩子期望過高,也就要求諸多。

一旦孩子的成長軌跡偏離他們設想的既定軌道時,他們就會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懲罰,藉此給他們上一堂人生指導課。

由於這種父母長久以來強調“服從高於一切”,孩子很難將父母的期待和個人的意志平衡,大多數時候他們會選擇遵守既定規則來避免麻煩,而不是努力挖掘和實現自己的潛能。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3.急切的擁護者

不管是遇到一個評分不公正的老師,還是一個過於嚴厲的教練,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像母雞護雞仔一般立馬站出來為孩子說話。

他們將孩子的權益視為第一要務,總是擔心沒有他們的幫助,孩子會被欺騙欺負或者以某種方式被利用。

當孩子碰到困難或者麻煩時,這類父母會衝到最前面,這樣一來,就阻礙了培養孩子獨當一面去經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情緒自控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技能。

4.堅強的領導者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在給予孩子足夠自由和足夠指導之間來尋找平衡。

他們對孩子也有很高的期望,但相比干預,他們更會支持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目標;

相比迫使孩子堅強,他們更願意幫助孩子獲得內心的強大。

最重要的是,他們會以身作則,給孩子當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和精神領袖,而不是隨波逐流般採取剝奪孩子精神力量的教養方式來獲得自我滿足感。

研究表明,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孩子長遠身心發展,堅強的領導者最能激發孩子的潛力,內心強大的父母最能養育出擁有應對生活挑戰技能的孩子。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精神強健型的孩子呢?

艾米·莫林給父母們提供了這三點建議:

1、教導孩子切實地思考

孩子的思維方式會影響他的心理感受,進而反映在行為習慣上。因此,指導孩子如何應對那些過度消極的想法至關重要。

孩子跟成年人一樣,也會作各種各樣的思想鬥爭,比如災難性思考、自我懷疑和批評。

當孩子們時不時表達內心的擔憂時,大多數父母們下意識會迅速說出“別擔心”或“一切都會過去的”類似安慰的話語,而不是教導孩子如何去開展一段積極的自我對話。

“學會積極思考”也不是簡單的解決方案,對所有事情抱著一定會變好的盲目自信的孩子,並不意味著他們為現實生活中的挑戰做好了準備。

當一個孩子認為“我永遠搞不懂數學”時,你不能只直覺回答“你以後會搞懂的”這種安撫的話語,而不教他們實用的方案。

你可以引導他們換個方式去思考,如何分辨出那些沒有幫助的想法,並用實際行動取而代之,比如“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尋求他人幫助以及多做習題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2、教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根據美國一項全國大學生調查發現,超過60%的年輕人沒有為現實生活中的挑戰做好情緒準備,他們缺乏應對如孤獨、悲傷和焦慮之類的消極情緒的技能。

父母們不應該一開始就跳出來安慰孩子“這沒什麼大不了”,這會導致他們接收到錯誤的信息,從而無法處理好他們的情緒。

相反,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些情緒問題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不良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一個孩子可以說,“我感到焦慮,但焦慮會讓我想要避免害怕的事情發生”,這種認知下他將更積極地面對內心的恐懼,也會更正面地應對自己的情緒,並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更有信心。

如何培養“精神強健型”孩子,美國心理學家提3大建議

3、教導孩子採取積極的行動

切實地思考和管理好情緒只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們同樣也需要採取積極的行動。

採取積極行動意味著他們要採取一些與感受相反的行動,比如直面內心的恐懼、在疲憊不堪時仍堅持不懈,儘管這很難,但那些能夠忍受不適感受而堅持向前的孩子將在生活中更具競爭力。

首先,你要告訴他們有能力去解決問題,並鼓勵他們自己想出解決方案,而不是替代他們去解決。

其次,可以引導他們循序漸進,每天採取一些小步驟來達到最終目標,或者齊力想起幾個方案,讓孩子自行選擇要採取哪個解決方法。

事實上,他們的行為也可以改變他們的感受。比如孩子在學校度過了糟糕的一天,他通過回家後做一些能讓自己高興起來的事情來調整情緒,比如“我心情好差,但愁眉苦臉也無濟於事,還不如看一場電影或做一頓美味的晚餐,這樣我的心情就會變好了。”

你同意這位心理學家的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