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看四大電商平台

天貓(淘寶)、京東、小米、拼多多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電商平臺,本文嘗試初步分析、對比一下它們的優劣勢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首先,看創新的方法,這四大平臺都採用了顛覆式創新的方法進行了商業模式的創新。

顛覆式創新有兩個主要特徵: 1. 利用了新技術 2. 從低端市場切入。這四大平臺都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零售渠道進行了“革命”,天貓(淘寶)、京東經過了數10年的發展,從低端逐漸走向高端,覆蓋幾乎所有品類,所有細分市場,這也是競爭導致的“必然”。小米、拼多多相對進入晚,還在低端市場奮戰。

連續性創新與非連續性創新。天貓(淘寶)還不斷進行連續性創新。顛覆性創新屬於非連續性創新範疇,連續性創新則包括維持性創新、效率性創新。天貓(淘寶)在通過顛覆式創新對傳統零售業“降維”打擊後,每每都在“自我革命”,從規範淘寶、演化出中高端的天貓、生鮮與餐飲結合的盒馬,菜鳥網絡的打造,都在現有的市場中對自己以往產品和服務進行革命,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利用社會專業化分工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反看京東,這幾年都在打造物流基地、倉儲,在垂直領域深耕。京東也在努力嘗試連續性創新,向市場推出更好的服務,比如京東自營產品的“一日三送”,但是,垂直領域的體系打造,服務成本很高,京東經過多次提價,仍然虧損嚴重。

再看商業模式,天貓(淘寶)、拼多多的運營成本較低、小米介於當中,京東的最高。

天貓(淘寶)都是純平臺形式,主要做好平臺的管理、商譽,產品庫存都是入住商家的,物流配送是菜鳥的。天貓(淘寶)商業模式的優勢在於良好的服務保障、品種齊全的商品、較低的運營成本。

拼多多是早期的淘寶加上團購(所謂的社交電商)。拼多多的優勢是瞄準了“消費降級”的這波人群,是藉著淘寶的規範,填補了它的市場空缺。從未來來看,“山寨品”如何的發展和被看待,產品價格的提升都會影響到它的銷售。從顛覆式創新的角度來看,產品和服務不會永遠處於市場的低端,就如現在的淘寶、天貓對應過去的淘寶。只靠低價格的產品,在總體成本逐步提升的現在和未來,生存是比較艱難的。

小米對內是供應鏈、對外是銷售端,兩端集成的平臺。小米不銷售生態鏈外的產品,所有產品都是ODM。供應鏈集成主要是為了降低產品的採購成本,銷售端平臺的打造是為了節約銷售成本。小米的聰明之處在於沒有投入工廠、投入研發這些重資產的環節,小米商業模式的優勢在於小米對於粉絲性價比商品的吸引力,好而不貴。但是ODM需要對產品進行設計,所以這會增加成本,另外,隨著ODM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小米可能需要投入新技術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再委託工廠製造,這有點像蘋果了。

京東雖然也有平臺型產品,但自營產品的比重很高,垂直型的發展,大量物流、倉儲基地的建設,產品的庫存,增加了資產負債和運營成本。京東的優勢在於琳琅滿目的商品,快捷的服務,但是,也正是這麼多商品,數百萬的SKU,京東就像20年前的百貨商場,如今搬到了線上,龐然大物,飽受各種新型垂直電商的攻擊,市場份額不斷被饞食。

最後,再看未來的佈局,正如馬雲所言“算力是生產力、數據是生產資料、互聯網是生產關係”,天貓(淘寶)得益於阿里集團的戰略優勢,大數據、雲計算、AI,為未來天貓(淘寶)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米除了從線上走到了線下,未來的重心壓在了IOT的發展上,小米目前已經掛載了全球最多的IOT設備,小米正在努力朝著萬物互聯的方向發展。

京東,雖然也有其它方面的佈局,但是垂直領域的發展,仍然保留著工業化時代的印跡,同互聯網時代,共創,開放,包容,水平方向發展相違背。

拼多多未來必然會引入更多的品牌產品,逐漸規範化,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只能拭目以待。

這幾年中國的內外部環境,無論經濟、政治環境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中國無疑是遇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最大的挑戰,正值中國是否能夠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關鍵時期。線上的流量“枯竭”,成本的增加,純電商平臺也遇到了明顯的挑戰。

一個公司的發展還要看領袖的戰略能力和管理能力。戰略能力涉及創新、商業模式、未來佈局。管理能力涉及公司架構、企業文化等,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深入企業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只能從外部的一些信息來初步判斷公司的戰略發展。

大家可以關注這四家公司股票價格的變化、市值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