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20城》报告出炉 成都稳居中国零售第四城

文丨成都日报记者 李艳玲 陈超

自2014年起对中国内地20座主要零售城市进行跟踪研究,第一太平戴维斯已连续五年发布《中国零售20城》报告。今日发布的该报告,继续采用经济指数及零售商指数分析得出,上海、北京、深圳持续稳居中国内地零售商指数前三位。凭借大型优质商业项目不断入市和越来越多的“小而精”零售商业项目崛起,成都再次位居中国零售第四城,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记者注意到,这也是自第一太平戴维斯2014年发布该报告以来,成都连续五年稳居中国零售第四城。

上海、北京、深圳继续位列前三位

中西部城市上升势头不减

报告指出,虽然目前经济走势面临挑战,但地区差异带来的消费升级机会及新零售科技的出现,意味着市场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自阿里巴巴2016年底推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国内零售市场随之被激活。腾讯亦在2017年扩大零售布局。在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携资本及科技影响下,中国零售市场正焕发全新活力。从零售角度看,中国互联网渗透率位居全球前列,线上市场发达程度可比肩发达经济体,新型零售理念层出不穷。

“在过去12个月间,各零售品类扩张速度较以往更加均衡,而中西部城市上升势头不减。”报告显示,新一期城市零售商指数排名中,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已连续五年稳居前四位,杭州、西安升势明显,长沙则成为耀眼新星。从可再生能源、机器人到人工智能再到区块链,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在科技这一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驱动下,北京、上海、深圳的领先地位非常稳固,而杭州、西安、长沙三座城市排名均有所上升。

成都社区商业起势

零售商业布局下沉至邻里街区

具体到成都,报告指出,大型优质商业项目不断入市,亦在刺激消费者对现有商业的升级诉求。虽然商业形态与城市规划不无关联,但小型商业的提升空间显然已为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受城市版图的扩张以及政府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驱动,人口和就业不断外扩。成都零售商业布局也随之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从核心商圈和区域中心下沉至新兴居住社区和邻里街区。

2017年成都新增五个社区型购物中心,分别是城东的卓锦曼购物中心、城南的建发鹭洲里、城西的武侯吾悦广场、城东北的中铁建186 Mall和星悦广场。报告认为,这些社区项目平均体量不足8万平方米,但业态相对完整,靠近居住人群,填补了新兴居住社区的商业空白。

除此之外,成都在过去一年见证越来越多“小而精”零售商业项目的崛起。这些项目体量多不足3万平方米,一般为底商或开放式街区,主打餐饮和生活休闲业态,传统零售占比非常小,定位项目周边特定消费者、小区业主或写字楼办公人群,贴近日趋细分化和碎片化的消费场景,如针对邻里住宅区的中粮鸿云悦街和象南里。报告指出,未来成都社区型购物中心和“小而精”共享社区零售商业项目将继续涌现市场,推动成都零售物业市场的重心从“一应俱全”向社区零售消费和就近生活休闲需求的社区购物中心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