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廣州已批和已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149個

在不少市民心中,城中村是一片經濟模式粗放低效、居環境差、安全隱患多、“散亂汙”集聚、治安形勢最複雜的地方。而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村民來說,城中村是他們的故鄉。

廣州現有城中村5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6萬人。楊箕村、琶洲村等改造,到如今正在進行的田心村、永泰村、蓮麻村等改造,廣州通過實行差異化的城中村改造,重點功能區以全面改造為主,其他地區以微改造為主,積極探索“魚與熊掌兼得”的城市更新路徑。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廣州已批和已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149個,其中,全面改造類項目34個,綜合整治類項目8個,安全隱患整治107個。接下來,廣州還將加快推進制定出臺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實施細則以及 城中村改造行動計劃等,加速推動城中村改造進展。

理念:“城市增長”轉向“城市成長”

南浦村改造項目又有新進展。作為番禺區紅木小鎮的起步區,南浦村周邊沿市蓮路形成的60多家知名紅木企業聚集帶,是廣州首條紅木產業帶。長期以來,村民經濟收入低下、公共服務設施不足、村容村貌髒亂差等問題制約著南浦村的發展。

根據近日公示的南浦村改造地塊控詳規調整,改造項目將對症下藥,規劃總建設量調整為128.38萬平方米,較現狀總建設量增加約59.47萬平方米;同時配套小學、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紅木小鎮。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改造項目也將保留及遷建楊氏宗祠等歷史建築,以保留、弘揚廣作紅木工藝。

“城市更新更像是一個城市的醫生,守護城市的健康成長。”廣州市城市更新局副局長鄧堪強說。而南浦村改造正是廣州城中村改造的一個縮影。

據瞭解,如今廣州城市更新分為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兩類。前者即成片重建改造,但對於有著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等特點的區域,全面改造並不合適,對此,近來廣州提出舊村綜合整治改造模式,通俗地說全面改造類似於“外科手術”是推倒重來,而微改造類似於“針灸”的做法,進行局部修改、實施功能置換。

通過全面改造,南浦村將迎來“改頭換面”,而楊箕村已經於2016年“煥然新生”。改造前,楊箕村內的房屋絕大部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建成的“握手樓”,治安、火災隱患嚴重,管理難度大。改造後,融入到珠江新城、天河CBD經濟圈的發展,獲得了在經濟效益、人居環境、社會成效方面的“多贏”。

與南浦村、楊箕村不同,位於從化區呂田鎮的蓮麻村通過微改造發生了“蝶變”。此前乘借特色小鎮建設東風,蓮麻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初步打響名聲後,蓮麻村再接再厲,從去年開始對亟待升級改造的20個節點工程項目進行了人居環境整治。

如今,效果初顯。“8月份開民宿就賺了大概5萬!”53歲的蓮麻村村民潘光灶表示,改造後民宿的外立面變得非常“靚”,為了配套,他也自發重新裝修了民宿。村子整體環境提升後,客流量明顯增加。“不少‘回頭客’都說,村子變化得認不出來了。”潘光灶說。

“蓮麻村的微改造類似於化妝,雖沒有大拆大建卻卓有成效。”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經濟效益上,改造前該村人均年收入僅有7000元左右,去年該村人均收入達到20610元。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蓮麻村原有的建築佈局和建築格調,傳承了歷史文化。

如今,城市更新已經實現從促進“城市增長”向促進“城市成長”的轉變,從區域發展定位、公共利益保障、產業轉型升級、歷史文化保護、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對城中村及其周邊區域改造系統謀劃,最終在經濟發展、文化延續等方面找到“最大公約數”,推動了城市發展。

實踐:多方參與 共同探索廣州樣本

不久的將來,在白雲區田心村,現代化高檔住宅小區將取代原有的“一線天”“握手樓”,村裡的孩子、老人也將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而田心村改造項目的幕後決策者正是這裡的村民。

“每一個環節都充分履行民主程序,每一件事都需要村民投票表決。”談起改造的過程,田心村村長林少良表示,早在2012年,田心村改造就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徵得全村90%以上村民簽字同意,此後每一步重大進展都由村民投票決定。

除了村民的充分參與,田心村改造項目也是廣州市首個通過政府公開平臺選擇合作企業的整村改造項目,並於2015年11月由廣州萬科公開競得。今年1月田心村啟動了村民住宅清拆工作,林少良表示村民們都盼望著改造完成的那一天。

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扮演的是主導者的角色,同時也需要多方參與。如何調動改造主體積極性是城中村改造的一大難題。對此,廣州在優化改造成本、優化引入合作企業時點、優化批覆實施、針對利益糾紛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專項指引等方式不斷優化改造實施流程予,予以解決。

比如在資金投入方面,全面改造項目就以引入市場資金為主,微改造項目則鼓勵多方資金投入。其中,海珠區琶洲村全面改造項目就是成功案例,該村採取“城中村整體拆除重建”的全面改造模式,形成了其獨具特色“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村民自願,多方共贏”的模式。

改造後,琶洲村成為一片創新熱土,為引入新興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載體,進一步完善了會展經濟和電商總部配套。據統計,改造後琶洲村建築密度由62%下降到18%、綠地率由4%提升到46%、市政用地由2%增加到16%、公建配套面積比例由0.8%增加到6%,村集體及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以琶洲村、田心村為代表,如今,廣州市通過創新探索村自主改造、村企合作改造、政府收儲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多方參與,共同探索著城中村改造的廣州樣本。

提速:加大城中村全面改造和綜合整治力度

事實上,“三舊”改造是廣東省特有的產物。近幾年,廣州用足用好省的“三舊”政策,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出適合廣州“三舊”改造政策。出臺實施《關於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的意見》(穗府〔2009〕56號)、《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廣州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34號)等文件,基本形成廣州城中村更新改造政策體系。

“城中村”改造:廣州已批和已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149個

即將改造的南浦村

“城中村”改造:廣州已批和已完成“城中村”改造項目149個

即將改造的南浦村

接下來,廣州將加大城中村全面改造和綜合整治力度,抓好城中村改造專項整改。

具體來說,為調動各方主體參與改造的積極性,廣州將貫徹落實省國土資源廳《關於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粵國土資規字〔2018〕3號)要求,制定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實施細則,完善城中村改造範圍界定、改造成本核算、協議出讓等相關規定。

對於城中村改造現狀,廣州在全面梳理全市城中村並納入“三舊”改造標圖建庫範圍基礎上,還將建立城中村改造項目庫,形成一副作戰圖、一張計劃表、一個數據庫,對於村民改造意願強烈、條件成熟的城中村及時納入年度計劃,優先實施改造。

同時,廣州將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前期介入、項目策劃、控規調整進行全過程指導,在今年年初將城市更新4項審核權下放各區政府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城中村改造事權下放,加快城中村改造項目審批和已批城中村項目實施進度。目前,天河區冼村、番禺區南浦村控規調整已公示。

在實施差異化的更新改造方式方面,廣州正加緊研究制訂 城中村改造行動計劃,以消除安全隱患、補齊配套短板、優化城市空間、改善人居環境、傳承歷史文脈、實現產業升級,形成城中村治理長效機制為目標,明確城中村改造方式、改造時間。

此外,廣州還將按照今年1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舊村合作改造類項目選擇合作企業有關事項的意見》,在南沙區金洲村、衝尾村、番禺區南浦村成功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引進改造合作企業的基礎上,加強規範指導,計劃年底前推進6條村通過公共交易資源平臺引進改造合作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