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发 北京人心中永远的“平民市长”

1994年第1期

张百发 北京人心中永远的“平民市长”

本刊记者 董颖

提起张百发,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个因为北京亚运会而广为人知的原北京市副市长,退休后的这些年来他已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这个自称“胡同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的人,如今在京剧和高尔夫球的陪伴下安享着晚年生活。但在无数北京人心里,他一直是那个平易近人、亲民爱民、真抓实干的“平民市长”。

作者回忆采访的点滴

《“平民”市长张百发》这篇人物特写发表在《中华儿女》1994年1月刊上,先后被《科技日报》《文汇报》《读者》《新华文摘》等几十家报刊转载,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文章登出来的一天下午,作者颜世贵到市里参加一个会议。张百发见到他,笑着走上前,说:“都说写得好,99%的人中只有个别熟人对我说,百发,别吹自己了。不过,的确很好。”后来作者撰文坦言“不是文章本身怎么样,而是张百发这个人值得写”。

1993年,正是张百发名气最盛之时。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申办2000年奥运会,指挥百万人马,为修建场馆设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张百发,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追踪目标,早已成了公众人物。

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如何不重复别人的报道?这是作者和《中华儿女》编辑部思考的问题。在翻阅了有关张百发的资料之后,颜世贵有了信心。

采访当日,张百发在颜世贵的启发下侃侃而谈。从晚饭不知不觉到了子夜。顺着张百发的思路,结合平时的接触,作者去梳理一个个细小的故事,感到张百发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令人钦佩。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来自草根阶层,16岁进城当学徒,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人走上了北京市的常务副市长的领导岗位,而且成了四朝元老。但他始终忘不了当年挎着一个只装了一件新缝制的海昌蓝士布对襟小褂的小包袱,一步一回头告别河北老家香河农村的情景,与这个草根阶层始终有一种水乳交融的联系。

张百发讲话直言不讳,在官场几十年好像始终没有学会官场里的套话官腔,逢迎圆滑,这种作风在中国政坛已属鲜见。即使在大会上讲话,也“口没遮拦”。

记得一次市政管委召开工作会议请他讲话,他开口就说,全国没有市政管委这个机构,唯独咱们北京有,还不是那几个服务的重要?他说,同志们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老到小,从冷到热,从中央到地方,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都要搞好。咱们琢磨一下,怎么让老百姓高兴,中国老百姓要求实在不高!比如,三天两头拉老百姓的电,能没意见?拉你家的看看?

他说:“我早说要给中南海停电,才能解决电源不足。这次真的给中南海停了。一停就打电话给我,是不是张百发的主意?小平家里停了50多分钟。京西宾馆在开会,也停了。一下引起了重视,今天国家计委来人了,4电站上马。”

说到这里,他说起了工作作风。他说:“有些事对我们是举手之劳,可是到了下边就难着啦!在座的大权小权都有一点,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现在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布置太多,检查太少,从中央到基层,没完没了,互相扯皮。顾眼前利益太多,顾长远利益太少。公园管理抓住大的,小的放下去,管那么多干什么?扫大街也是的。市政府怎能去管区里扫马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来了,行政手段,党的领导。”

颜世贵注意到,张百发的面前有个讲话稿,可他只看了一眼就丢开了。完全现场发挥,实实在在,风趣生动,这是他的一贯风格。

宽厚坦荡自我行

1993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钟,一辆乳黄色的面包车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车内坐着一位精神饱满的老人,凝视着窗外的建筑物。他就是全国人民十分爱戴的邓小平同志。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作为唯一陪同坐在旁边。车子缓缓行驶,走到哪里,小平都得问一问,国际饭店啦,海关大楼啦……特高兴。

张百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58年。当时他是青年突击队队长,在中南海接受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团中央书记王照华将他介绍给小平同志说:“这个小伙子叫张百发,他是多面手。”张百发回答说:“我们有个口号:身为钢筋工,各行都精通,学成多面手,干活不窝工。”小平听了,高兴地鼓励道:“好,6亿人民的方向。”

秘书说,百发身上保留着人性的东西很多,与一般官僚的区别就在这里,不像一些人当了官就不是人了,他待人宽厚但有原则,说话办事坦坦荡荡,人们喜欢他的也在这里。

一位领导装修房子花了不少钱,百发气了:像话吗?后来又有人要为这位领导开辟一条路通到门口,要拆迁一批民房,被百发制止了,百发说:你们别帮倒忙!

“百发生日到了,我们几个秘书给他过生日,他不想过。不送鲜花,不送蛋糕,送他一幅字。”秘书说,“我想,百发如想当官,绝不会当了20多年副部长;如想发财,比谁都大。就凑了两句词:功名利禄随他去,宽厚坦荡自我行。请王霞举书写的。百发一看,问是谁编的?我说,大家编的。百发说,很好。”

“嗨,咱得罪人多啦,管他呢。咱工人上来的,大不了再回去当工人。”张百发经常对秘书们说:荣辱不惊,仕利不争,褒贬为民,奉献终生。

宣布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会上,张百发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发言。他说:“我对北京的感情可以说很深,对这里的一山一水,条条道路、栋栋楼房、座座桥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恋恋不舍。如今我要离开这个几十年的工作岗位,感情上确实恋恋不舍,心里还真有些不是滋味儿。”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他说:“对于我来说,当官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路;做人,做一名共产党员,是一辈子的事,今后的人生道路还长着呢!退下来以后,工作上万一有事需要找我,我欢迎,随叫随到。在这里顺便向大家说一句,从我退下来之日起,绝不会干扰同志们的工作,我保证做到三不:不添乱,不乱串,不让人讨厌。凡是有利于党的事情我就做一些。”

人们再次向他鼓掌。这就是平民市长张百发!

退休后的平民生活

退休后,张百发仍保持着平民本色。

“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过几天的不适应。以往我习惯早晨7:30就进办公室批阅文件,早晨起来能干好些事;可退下来后觉得早晨的时光空落落的,难受了那么几天。很快我就发现早晨起来体育锻炼是项好活动。生活充实了,我的心态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他告诉记者,自己像所有离退休的老同志一样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为,因此从1997年离开工作岗位后,他就发起组织了一个“振兴戏曲基金会”,专门为戏曲事业的振兴东奔西走。

据张百发身边的人介绍,张百发退休后每天仍喜欢读报看新闻看书,国内的、世界的,什么样的新闻他都不会错过。由于以前的工作习惯,再加上张百发年岁比较大了,所以每天睡觉的时间很少。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看报纸,看到十一二点多睡觉,然后早上6点多就醒了,醒了后便开始练习书法。

张百发有一儿一女,一个孙子和两个外孙,享受天伦之乐是他最快乐的事情。据介绍,张百发吃的住的用的都不怎么挑,他最喜欢土特产,喜欢吃他河北老家的棒子面粥,生活比较简朴,平时也不买什么东西,够用就行了。张百发的司机告诉记者,平时张百发对他们也非常好,手下谁有困难了或缺钱了,他只要能帮就一定会帮。

张百发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健身练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对体育开始逐渐产生了兴趣。最开始退休的几年他经常去打网球,曾是北京网球协会的主席,球友非常多。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跑不动了,便开始喜欢打高尔夫。闲的时候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打高尔夫,有时还参加一些赛事,他说这样能锻炼身体,还能交到不少朋友。退休后的张百发安享生活,用他的话说就是心态要平衡、要学会满足。

张百发 北京人心中永远的“平民市长”
张百发 北京人心中永远的“平民市长”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