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五、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

我們在金庸的小說和改編的影視劇中經常聽到天地會這個名字,天地會是個反清復明的江湖組織,在全國各地設有分舵,受臺灣延平郡王府鄭家領導,天地會舵主陳近南武功高強,領導天地會籌劃反清復明大業。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臺灣的確有一個神秘的反清組織叫天地會,只不過他的領導者不是陳近南,而是林爽文。

乾隆末年政治腐敗,貪官汙吏橫行,而臺灣地區更加嚴重,林爽文率眾起義的主要原因就是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同胞不滿清朝腐敗的暴政統治。

乾隆五十一年,臺灣北部的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眾起義,南部天地會首領莊大田也積極響應。起義軍打著反清旗號,順應民心、紀律嚴明,引得臺灣民眾紛紛加入,很快發展到十萬人,聲勢浩大,幾乎攻佔了半個臺灣。

閩浙總督八百里加急向乾隆彙報了起義情況,但並未引起乾隆的重視,乾隆覺得這不過就是一次民間小型暴動,沒有派重兵前往臺灣鎮壓。

林爽文的起義大軍一路勝仗,清軍節節敗退,乾隆這才意識到這場起義的嚴重性。

乾隆火速調整戰略,派出了陝甘總督福康安為將軍、猛將海蘭察為參贊大臣,共同前往臺灣平定林爽文起義。

福康安是乾隆朝響噹噹的人物,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是乾隆朝重臣傅恆,姑姑是乾隆一生摯愛的女人富察皇后。福康安自小由乾隆教養長大,是個文武全才,乾隆對福康安偏愛至極,每次福康安出征,乾隆必派精銳部隊,能人賢臣輔佐,所以舉凡福康安出兵打仗,鮮少敗績。

而這次平定臺灣起義。乾隆派福康安統帥湖廣、四川、廣西、貴州等省份的滿漢兵丁渡海到達臺灣,號稱十萬大軍,還攜帶了重武器大炮。從人數和裝備上看,這顯然是一場勝負毫無懸念的戰爭。

清軍多路出擊,俘獲林爽文,押解至北京殺害。莊大田率餘部退入臺灣最南端的琅嶠,不久也被俘殺,起義宣告失敗。

林爽文起義其實就是一次普通的民變起義,不過好大喜功的乾隆還是將這次平民變列入了十全戰功。我們只能說你是皇帝,你高興就好。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六、出兵安南

安南就是現在的越南,清初的時候,黎氏領導的安南王朝就和清朝確定了番貢關係,安南向清朝納貢,作為清朝的藩屬國,安南的國王更替都會和清朝打個招呼,新王上任大清也會給一些賞賜恭賀一下,這種關係一直和平地世代延續。

乾隆中期,安南的權臣阮惠勢力日益強大。乾隆五十三年,阮惠帶兵攻入國都黎城,國王黎維祁逃到中國邊境,向清廷求救。

廣西巡撫孫永清將安南政變的事情彙報給了乾隆。其實這本來應該屬於安南內政,清朝沒必要插手,但乾隆覺得安南王黎氏這些年一直規規矩矩納貢,老老實實的做藩屬國王。而且安南王更替,一般都會和清朝彙報一下,這次阮氏上位也沒和清朝打個招呼,直接把清朝認可的藩屬國王黎氏轟下臺,這有點不給乾隆面子的意思。乾隆覺得既然安南是藩屬國,清朝有義務幫助黎氏討回公道,於是決定出兵安南。

乾隆先是派了兩廣總督孫士毅領兵一萬、雲南提督烏大經帥兵8000,再加上黎氏王朝的殘餘兵力,一起討伐阮惠。清朝大軍壓境,阮軍節節敗退,清軍很快就打到了安南國都,幫黎氏奪回政權。

本來這次任務已經完成了,清朝大軍可以班師回朝了,但是孫士毅這個人有點好大喜功,他想生擒阮惠,讓自己功上加功。於是不顧乾隆諭旨,出兵擒拿阮惠,阮惠詐降,孫士毅上當中了阮惠埋伏,大軍慘敗,上萬名清兵被擊殺。

乾隆得知後十分憤怒,派出福康安為兩廣總督,代替孫士毅出兵安南。福康安出兵前對安南做了詳細的調研,然後寫了一份奏摺彙報給乾隆。奏摺主要說明了兩方面內容,一是安南是煙瘴之國,如果出兵,要避開瘴氣發作的時間。二是安南王黎氏昏庸殘暴,很不得民心,而阮惠若掌權,則有意向清朝納貢,繼續做藩屬國。

乾隆收到福康安的奏摺後,做了一個SWORT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撤兵,支持阮惠上位。在乾隆的支持下,阮氏王朝代替了黎氏王朝,安南戰爭以和解告終。

乾隆皇帝毫不客氣的把這次戰爭也納入到了十全武功的行列。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七、兩次反擊廓爾喀

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位於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西北。乾隆中期,廓爾喀統一了尼泊爾,並開始對外擴張,廓爾喀擴張的首選目的地就是與其北部接壤的西藏。

乾隆得知廓爾喀出兵西藏的消息後非常重視,立即派兵前往西藏。就在乾隆派兵入藏的時候,軟弱的西藏地方政府擔心清朝打不過廓爾塔大軍,於是悄悄和廓爾塔議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簽了一個秘密協議。西藏政府花錢消災,每年給廓爾塔300個元寶,廓爾塔撤軍。所以第一次出兵廓爾塔,清軍根本沒有開戰就結束了。

雖然這次和平解決了兩國爭端,不過也為後來的第二次戰爭埋下了伏筆,因為西藏太窮了,每年的300個元寶很快讓西藏地方政府出現了財政赤字。

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塔以向西藏討要拖欠的元寶為名,出兵發動了第二次和西藏的戰爭。西藏地方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帶著班禪外逃。廓爾塔大肆洗劫了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將乾隆賜給六世班禪的財寶洗劫一空。

乾隆得知後十分震怒,先後派出四川總督鄂輝、四川將軍成德出兵討伐,可惜二人都打了敗仗。乾隆又派出了兩廣總督福康安和他的黃金搭檔海蘭察為參贊出兵征討廓爾喀。

福康安和海蘭察的組合又一次不負乾隆厚望,他們率大軍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克服了高原反應,開赴西藏作戰,把廓爾喀大軍打得落花流水。福康安乘勝追擊,大軍直搗廓爾喀都城。在廓爾喀國王的多次請求下,福康安答應議和撤軍。廓爾喀向清廷投降,答應五年一次朝貢。

事實上,平廓爾喀實際開戰的只有一次,但是為了湊數,乾隆非說是兩次,好吧,皇帝說十次就十次吧,反正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了。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乾隆晚年以十全武功為榮,而且沾沾自喜的封自己為十全老人,但這十全武功的含金量真的有多少呢?

我們回顧一下前面所述的十全武功,實際上並沒有十次,兩平廓爾塔,實際第一次並沒有開戰,平定廓爾喀只能算一次。而兩次平準戰爭,實際是連在一起的,但是乾隆非要分開算,那就只能算兩次,這樣拼拼湊湊,最後算是十全武功了。

十全武功的有些戰爭,實際是勞民傷財沒必要發動的,例如安南之戰本來是別國內政,大清沒必要干預。緬甸之戰的起因更是莫名其妙,純粹清朝將領輕敵貪功。第一次出兵廓爾喀更是個大笑話,勞師動眾開拔前線,前線敵對雙方都議和了。

十全武功耗費了乾隆朝國庫大量銀兩,單是大小金川之戰,為了彈丸之地的爭奪,清朝就耗費了白銀七千萬輛,十全武功是實實在在的燒錢武功。

十全武功也損折了乾隆朝多員名將,乾隆的小舅子,大清名將傅恆死於徵緬,一等公明瑞死於徵緬,溫福死於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從小養大的侄子福康安死於征討廓爾喀……至於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士兵,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十全武功是湊數的十全,有諸多的負面評價,但不可否認,十全武功也有很多正面積極的意義。

平準之戰,乾隆完成了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兩代帝王未竟的心願。大小金川之戰使改土歸流得以順利實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新疆天山南北。徵緬、平安南、平廓爾喀,對西南和西藏的安定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站在今天再看歷史,客觀的評價,乾隆是個盛世名君,他的政績的確是很多帝王不能比的。但他也是個凡人,尤其是到了晚年,他躺在自己一手書寫的功勞簿上,放鬆了對自我的約束,重用和珅,喜歡大臣納貢造成朝廷貪汙腐敗。固步自封,間接埋下了鴉片戰爭的種子,但這些都沒有辦法抹去乾隆這個盛世帝王十全武功的輝煌和正面影響。

反正我是很喜歡這個大豬蹄子的,再放一張靚照。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