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影的發展基本都在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基本上是沿著文化產業的方向在行進的。近年來,中國在電影的生產數量、票房總量、觀眾規模等經濟指標上都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的電影產量已經與印度和美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國不相上下,成為世界電影生產大國。2012年,世界電影票房的平均增長率為7%,而 “中國內地的票房規模和觀眾人次連續第十年保持著全球罕見的亢奮,以30%以上的增長速度、超過170億人民幣的票房總量 (27億美金)”

[2],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我國電影的發展基本都在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的?

但是,根據中國內地電影諮詢公司藝恩諮詢公佈的電影統計數據,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美國2012年的電影總票房是108億美元,是中國的4倍。同時,由於中國的電影產業結構是以本土的影院票房收入為主 (佔電影產業總收入的81%),而美國的本土票房對電影產業的貢獻只有12%,後電影產品如海外收入 (53%)、電視授權 (8%)、付費電視 (5%)、PPV/VOD點播 (10%)和DVD(12%)等形成的總收益遠遠大於票房。

我國電影的發展基本都在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的?

因此,美國的電影產業規模達到了900億美元,而中國的電影產業規模僅為34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6倍多。[3]在從電影生產大國向電影產業大國轉變的道路上,可以說,中國還處於起步的階段。

我國電影的發展基本都在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的?

文化產業的發展總是要以具體的文化產品為載體,通過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來實現正常的運轉。當下,雲南將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發展置於推進全省民族文化產業建設的顯著位置,強調的就是要讓雲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成為彰顯雲南民族文化特色的產品,進入市場,以商品交換的方式參與流通,被觀眾消費。這樣蘊涵於其中的少數民族文化才能為觀眾所認知、理解和喜愛,少數民族文化才能得以進一步的傳播和弘揚,從而促進民族文化資源向民族文化資本的現實轉換,增加地區經濟的文化附加值,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電影的發展基本都在沿著什麼樣的方向進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