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Ali Morshedlou/攝

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提出的“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預示著學校體育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被“取消”的體育課

平和教育集團總校長萬瑋在談論“未來學校”時,曾“預言”:未來學校的核心學科一定會減少,有哪些學科是必不可少的?有句流行的話,“唯跑步與讀書不可辜負”,實際上真正的核心學科就只有兩門:一個是體育,一個是閱讀。

一所學校,把閱讀和體育搞好了,這所學校也就搞好了。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Ht Chong/攝

體育為什麼重要?王登峰司長說:“體育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承載著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品質這樣的一個思想、意識形態,承載著思想道德修養和振奮民族精神這樣一個基礎性的工程,而且要能夠讓學生在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過程中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

但學校教育尤其是學校管理者對體育課的忽視和輕視,已成頑疾。不只是課程可以被主課老師隨意佔用,體育老師被邊緣化更是司空見慣。

不久前就爆出新聞《這個校長真會玩!應付檢查才上體育課,一口氣解聘十多位體音美老師》:

河北保定曲陽靈山鎮中心學校十多名代課教師,在本學期開學初被解僱,且長期以來學校並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對此,校方回應稱,學校做法都符合國家政策。

被解僱老師之一的龐婷自2008年起就以月薪600元的工資,在隸屬靈山鎮中心學校的靈山小學代課,儘管多次提出籤合同的要求,但學校從未同意。在校長看來,音體美老師就是“臨時工”;而按照曲陽縣教育局的答覆,學校缺老師時臨時僱用的代課教師可以在不需要時取消僱傭。

不但有臨時的體育老師,體育課也是臨時的。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當媒體記者進入靈山鎮中心學校採訪時發現,學生們基本不參加音樂、美術和體育課,“連個做操的老師都沒有。”家長反映說,體育課僅為應付檢查臨時上課,“俺家孩子回去說,快檢查了才讓上課,上了10分鐘體育課。”

無論是校長還是當地教育局,對體育的漠視已經根深蒂固,而這樣的認知只是個案嗎?

體育老師不愛教體育課?

當下的體育教育到底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也許從教師們的留言可以窺見一二:

“最基本的場地設施都沒有,何談終身體育。窮文富武老話說的沒錯。”

“啥時一個班實行30人的小班化教學課上經常打比賽在時間場地上是行的通的,現在一個班五十多號。一節課四十分鐘場地還小的可憐,咋打?不是體育老師太能抱怨,是束縛條件過多。”

“體育課,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體育教師乾和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好事沒你的,評先晉級往後拿。上體育課先說安全第一,既然是安全第一,就別說其他的事了,撞傷了誰負責,只要是賽,就有可能出事故,悲催的中國教育理念。”

“我們學校一個班一週一節體育課,校長直接說了,是用來給學生調節放鬆的,你學那些幹嘛。”

“讓學生享受體育的快樂,確實是學校體育的最高理想境界。實現這一理想需滿足以下條件:

1、場地場館硬件設施

2、一體化統一教材

3、專業師資配備

4、學校領導重視

5、控制大班額人數”

沒有匹配的場地設施,校領導不重視,大班制,過度的安全防範,都成為體育老師失去教學熱情的原因。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Emile Victor Portenart/攝

學生不愛上體育課?

當老師沒有熱情,體育課註定會變成枯燥的技術課、軍事課、紀律課、安全課等“理論課”,學生熱愛體育,卻很難愛上這樣的體育課。

從小喜歡各種體育活動的龍龍,新學期來到了心儀的中學,但讓他感到鬱悶的是,身為高中生的他,不僅要去學習小學就學過的前滾翻,而且還要學好幾個學時。這讓體育運動水平已經很高的龍龍想不通,要求改學別的內容。

但老師告訴他,前滾翻大家都要學,“就算是你能翻出‘花’來,也一樣得學,這是教學規定”。無奈之下,龍龍只好按部就班地上體育課,學習熱情卻再也提不起來。

像龍龍一樣,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青少年學生,大有人在。

“教籃球原地胸前傳接球要上四五節課,運球、傳接球、行進間上籃等技術也有好幾堂課,但卻不教投籃。”

“小學學前滾翻、中學學前滾翻到了高中還要學,甚至有些大學還讓學生學習前滾翻。”

“多數體育課準備活動千篇一律,學生上了10多年體育課卻從未打過比賽。”

不好玩的體育課還影響到了學生對體育賽事的熱情,學校運動會項目的報名要用攤派形式落實到每個人頭,校內體育競賽活動現場永遠“少數人賽,多數人看”。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Tirza Van Dijk/攝

不被重視的體育課促生不被重視的體育運動;當我們批判“舉國體育制”時,也尷尬地發現我們對體育執業者始終存在著偏見:和藝術生一樣,體育生也會被貼上“成績差才報考體育專業”的標籤。

用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破局

如何改變體育教育困境,讓學校、教師和學生對體育重新燃起熱情?

王登峰司長的回答是:“未來,學校體育就幹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教’,教會孩子們基本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教會專項運動;

第二件事就是要‘練’,體育作業、課餘訓練要成體系化;

第三件事就是‘賽’,學校體育一定要有競賽,要讓孩子至少在班裡的比賽中能夠上場,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競賽中去。

體育學科課程在大中小學各學段不能得到有效銜接,以至於學生學了12年乃至15年還沒有掌握一項運動技能。今後的體育教育就要從基礎、提高、拓展三個方面,重新建立上下貫通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確保青少年在學生階段熟練掌握一至兩項能夠受益終身的運動技能。

教育部定新目標:未來,學校體育就做這三件事


Ben-o-sullivan/攝

用一體化體育課程研究對學校體育課程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除了王司長提出的“教”“練”“賽”這三件事,還有更多具體措施。

1.改革陳舊的課程內容。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原院長毛振明,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在學校開展全員參與的運動會,變“少數人賽,多數人看”的體育競賽現狀為人人爭相參與、奮勇爭先的局面。

他提出:“體育課程教學必須促進和實現全體青少年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和運動習慣的養成,必須打破內容陳舊、缺乏競賽、技能低下、學生感受不到樂趣的不良狀態。”

課程改革必須把體育納入其中,實現體育與文化相結合,國內成功經驗和國外先進做法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2.讓上課變得好玩。

重慶市體育教研員牛曉把“玩”作為突破口:重慶市教育科學院根據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出發,和學校一起把體育課是否好玩作為課程標準,激發學生與教師的內驅力,讓教師主動思考和改進教學方式。

3.抓住各個關鍵期。

多年來,體育課程存在大中小各學段不銜接的現象,哪個學段學什麼、該學什麼、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以及學到什麼程度等都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張英波和羅冬梅提出“全階段論”,即抓住人的一生中每個階段的運動關鍵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在什麼年齡段學什麼、練什麼,制定嚴格規定。

你可能會感興趣

綜合丨中國教育新聞網、公號“體育老師”、公號”青少年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