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成交額創新高,這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今年“雙11”,天貓“全天成交額達2135億元,同比增長了26.93%。京東11.1號到11號累計下單金額超1598億。

雙十一成交額創新高,這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面對訂單數字再創新高,網友關於“雙十一”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的討論很熱烈。

一些人認為數字體現了消費強勁,肯定是消費升級。但是另一些人認為,大家集中在“雙十一”買東西,恰好說明大家收入壓力大,必須在“雙十一”多省點錢,體現了消費降級。

天貓雙11發言人蔣昕捷稱:近年雙11熱門產品從服飾到3C家電,再到今年的美妝、醫療、健康產品,體現了實物消費結構升級,服務消費開始智能化。

但是,天貓實物消費結構升級,也只能證明“雙十一”消費升級,但另一種邏輯——“雙十一”省錢體現消費降級說,也同樣成立。

所以究竟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每個人從他們自身的體驗和邏輯來說,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雙十一成交額創新高,這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是從經濟學的道理來說,目前消費降級應該還不至於,但是消費增速下滑,則是肯定的。

因為中國GDP增速仍然在6.5%以上,放眼全球,雖然不再是最高的增速,但也仍然算是高的,算是中等增速。以6.5%以上的GDP增速,人們儲蓄、消費仍有較大空間,理應不會出現消費降級。

但經濟畢竟已經告別高增速時代。經濟增速下降,人們的儲蓄、消費增速也必然隨之下降。

從天貓的“雙十一”銷售增速來看, 2015年天貓交易額同比增速59.72%,2016年天貓交易額同比增速32%,2017年天貓交易額同比增速39%,今年天貓交易額同比增速26.93%,明顯增速下滑。

可能有人會說,早年天貓“雙十一”銷售增速高,是因為新生事物容易高速增長,現在“雙十一”銷售總量已經足夠大,當然增速會慢下來。

這樣的說法有道理,但是能夠印證人們的儲蓄、消費能力相對增速放緩的數字並不僅僅是“雙十一”。像汽車銷售數字下滑、手機銷售數字下滑等,都是消費能力發生變化的反映。這幾年人們的階層焦慮,是儲蓄能力下滑的結果。

雙十一成交額創新高,這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因為,在2008年之前,經濟增速常年在10%以上,人們機會多,儲蓄能力強,階層上升容易,自然不擔心階層下滑。同時,買房也容易。當經濟增速降到6%多,儲蓄變慢,階層上升變難,下滑了就很難再爬上去,所以中等收入的人們很焦慮。同時,買房也變難。

最大的轉折發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那時候,全球都刺激消費,試圖以此拉動經濟。現在大家看到後果了:越刺激消費,經濟增速越起不來,消費越下降。

正道是給企業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大力減稅,使投資有錢賺,人們儲蓄容易,自然消費也就高漲。希望減稅減費能儘快落實,明年“雙十一”大家可以有更多錢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