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綁架”的刷單者

購物的奧林匹克賽又將到來。每年雙十一的數字都屢被刷新,除了購物者們揮動手中鼠標勇猛地衝鋒,傳言還有神秘的刷單組織在背後推波助瀾。在不久前,央視曝光了淘寶店鋪刷單之事,其實被央視曝光的店鋪,只是在刷單背後,最終撐不下去的冰山一角而已。

在這個以流量為王的電商國度裡,正在上演一場生死時速戰。制定規則的裁判是機器人,只看誰最先到達終點。你的對手都在喝興奮劑,你也只能選擇跟著喝,而且要比對手喝得更多。當你的競爭對手比你快時,你一旦慢下來,就贏不了了。

為了不落後於人,商家們競相痛飲”刷單“興奮劑,誰停下就會被這場被脅迫的競賽掃地出局。然而,更多的時候,刷單更像是一劑毒藥,令人飲鴆止渴,大多商家還未到達就已倒在了終點前。

1、無法停下的刷單者?

看到《焦點訪談》曝光刷單時,淘寶賣家小樹正在朋友家裡喝茶。

“腦子都懵了。” 小樹在回憶當下心情時說。當時,微信聲突然瘋狂響起,群裡一下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討論幾個大商家被曝光的事情。找個由頭急忙告辭的路上,小樹給合夥人發了個信息:“要是這次淘寶加強打擊力度,咱們的店鋪怎麼辦?”

在“不刷單是等死,刷單是找死”的路上,小樹也是其中一員。小樹在淘寶摸爬滾打數年,歷經了幾次稽查規則的調整,見證了刷單者們從工會、QT、淘寶客再到QQ群、微信群等平臺的轉移。饒是如此,每次面對“刷單”被曝光的情況,他依舊如驚恐之鳥,一則擔心平臺加大稽查力度,會殃及他的店鋪,又恐這條路會被堵死。

“又愛又恨“是小樹對於刷單的態度,即使是頂著店鋪被封掉的危險,千萬個小樹們依舊對刷單樂此不疲,不惜為此鋌而走險。在小樹看來,要徹底杜絕刷單存在著難度。用他的話來說,刷單現象如此普遍、火熱的原因是“被逼的”。

在焦點訪談裡,賣家爆料稱目前行業內80%的賣家都在刷單,自家的訂單也幾乎有一般銷售額是靠刷單而來。小樹對此表示了認同,“全網可以說不刷的店少之又少,你不刷,別的店會刷,特別是同行。你不刷的話,同行一刷就超越你了。”

小樹指出,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的排名規則基本都會參考銷量。當用戶在搜索關鍵詞時,銷量越高的店鋪會越排在前面。他告訴財經網,近年來淘寶為了削弱銷量權重的影響也做不少調整,諸如增加了退貨率、好評率、客單價等其他權重,但事實上銷量權重並沒有被弱化。

“同樣的產品,一個零銷售、零評論,另外一個銷量和評論都是幾百上千,當然是有銷量、有評論的會排名靠前了。”小樹謂之為羊群效應,即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也被稱為“從眾效應”。

當然,提高銷量的方式並非只有刷單一種,淘寶官方就有推出直通車、鑽展等渠道。多位商家表示,相比這些渠道而言,刷單入門門檻低,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推廣方式,而且成本更低、更加可控。“直通車太燒錢,懂直通車的人開起來就會引進流量,如果不懂直通車的話,燒得傾家蕩產的都有,會燒得你內褲都沒有了。”

包括小樹等多位商家都意識到,其實刷單始終不是長久之計,但在流量為王的今天,中小玩家只能靠刷單才能維持店鋪現狀。然而,因為刷單幾乎是沒有門檻的操作,所以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佣金也越來越貴,不少賣家反映連刷單都快刷不起了。

2、被脅迫的刷單者?

如果說,被巨大的生存壓力壓迫,不得不在苟延殘喘中尋找生機,是處於電商最底端的小玩家們所面臨的現實,那處於腰部的商家們,面臨的或許又有另一種狀況。

在某知識分享平臺上,部分淘寶賣家指出,不少電商平臺為了完成大促任務,其內部工作人員會誘導、鼓勵,甚至強制商家刷單。電商賣家肖石對上述賣家的陳述表示認可,他告訴財經網,只要是類目的TOP商家,平臺小二都會給指標,否則靠真實的成交根本不可能達到。“完不成以後你就沒有活動資源了,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肖石舉例說,比如到了月底最後一天還差50萬就能完成業績,如果商家不刷完成,小二會連夜打電話讓商家刷單完成。“刷完完成任務了,以後活動補貼點你這次的損失,如果不是很嚴重,就無所謂了。”

“每個月任務是平臺領導定的,”商家和小二在長期的互動也有了相應的默契。比如,這次小二給了個秒殺位,但是什麼話都沒說,就說明可以不刷,如果給了位置後說“保底20萬”,那就必須要刷完。“我幫他完成KPI,他給我想要的活動坑位,各取所需。”肖石透露。

“但是像淡季一個秒殺真實成交一般5萬左右,運氣好撐死額就七八萬,那剩下的十幾萬你得刷完。” 在肖石看來,刷單並非節約成本,而是額外支出。“直通車、鑽展還得投,不會因為刷單了就不付費推廣了”,所以,只是看商家承不承擔得了,現在小商家根本玩不動,出局了。

同樣,被刷單所覆蓋的平臺不僅僅是淘系,商家們透露說在拼多多、京東等更多平臺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肖石給財經網發來一張京東謝霆鋒的店鋪的圖片,並告訴財經網,除了網紅或者大品牌那種自帶流量的,其他不刷單根本不可能做起來,就算是謝霆鋒這種明星開店開始也得刷,當然這種明星、網紅、大品牌要是配合刷單,起來得就更快。“我認識的一個刷單,就是在給謝霆鋒刷。”

賣家周卓則談到,拼多多的刷單,可以用恐怖來形容,這個平臺就是畸形的。

某電動牙刷品牌CEO則指出,電商平臺迫於社會壓力,會打擊刷單,但只是打擊一些明顯的刷單,對於一些隱性的刷單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向財經網表示,傳統電商追求的是規模即GMV,其中不乏刷單等現象出現,平臺商為了規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正常的。但是隨著新電商出現,更多地追求質量、特色、品質、品牌,電商平臺更多地價值體現在這些方面,追求量的擴張就顯得不符合時宜了。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協會縣域電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中農服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振營則向財經網透露,當前國內電子商務競爭激烈,BATJ四方混戰正酣,盈利狀況並不樂觀,資本運作仍是各大平臺支持下去的關鍵手段,而GMV是各大電商平臺說服資本的核心武器,對刷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情有可緣。

同時他指出,雖然刷單一方面可以提高平臺的GMV,另一方面也干擾正常的搜索排序,影響消費者判斷和專注做好產品的企業的利益,不利於平臺的長遠發展,所以電商平臺對刷單是又愛又恨,非常矛盾。

據財經網瞭解,各大電商平臺一直在採用技術手段在嚴厲打擊刷單行為。針對前述商家爆料情況,財經網分別與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家平臺進行了溝通。

阿里方面表示,對於刷單行為,阿里從未未放鬆治理。肖石透露,在淘系,小二和刷單屬於兩個事業部,“你被查刷單的部門抓了,小二也救不了你,所以小二喜歡那種刷單不會被抓的商家。”

與此同時,京東和拼多多也表達了平臺一直對於刷單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儘管如此,多名商家一致認為,刷單在被《焦點訪談》曝光之後並不會停止,並會一直延續下去。

3、對行業影響深遠的刷單者?

洪濤對財經網表示,2018年“雙十一”交易額會超過3000億元,但是總體來說,開始更加重視交易質量,由高增長向高質量轉型過程中將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至少在農產品領域,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而單一的秒殺現象會較大規模的減少。但是刷單這一現象在短期內完全消失也還不是很現實。

實際上,電商平臺長期的流量缺失,讓玩家們對於高成本獲客很是頭疼,因此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提升單品權重的“刷單”成為了其首選。

然而,這種方式對於商家而言,危害也是顯而易見:輕則被平臺扣分,重則被關店。一位電商從業者指出,長期刷單有效果就證明長期造假有效果,這樣也會讓公司相關人員形成定式思維:造假是正常的。這種情況一旦產生,有可能引發產品、圖片、工作報表等一系列造假產生,通過急功近利的行為獲得成功,就很難真正打造出優秀的產品和品牌了。

“刷單帶來的是交易的虛假地繁榮,而容易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曾經出現的刷單產業鏈等,會使電商的營商環境變得更加的惡化。刷單與傳統的實體經濟中的打折、返券、滿送等手段更加虛偽和欺騙市場,容易導致虛假的繁榮。”洪濤說。

趙振營也對財經網指出,從長遠來看刷單對電商產業的發展是毀滅性的,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讓人們喪失對電子商務的信任,這幾年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開始迴歸線下,刷單可以說功不可沒,所以構建第三方的電子商務誠信機制是當務之急。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告訴財經網,刷單不僅僅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背後隱含著對銷量的極度渴望。在電商平臺上,排名決定了銷量,如何通過刷單的手段搶奪其他廠商的流量,如何在競品中勝出是市場競爭中對銷量極度渴望的寫照。但這種行為不利於全行業的發展。

在《電商法》第十七條、八十條中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如賣家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用戶評價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賣家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相互刷單),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商)查證屬實的,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還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電商法》的及時出臺,對賣家刷銷量、刷好評、刪差評等行為予以規範,從而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蒙慧欣說。

除此之外,《電商法》中還規定了對電商行業從業者徵稅的條款,因此,稅務機關也將根據商品交易量徵稅,在刷單過程中導致的虛假交易一樣要承擔稅收,如若未能如實繳納稅款,還可能要承擔滯納金、行政處罰,成本以及風險都將大大增加。對行業刷單亂象行為也能得要規制。

根據《電子商務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賣家存在刷銷量、刷好評、刪差評等違法行為的,將被記入信用檔案,予以公示。如果商家被予以信用懲戒,就相當於直接在電商市場判了“死刑”,得不償失。

4、反抗失敗的刷單者?

不是沒有人想過去堅持初心,不去觸摸那條底線。

起初,賣家周卓選擇了走差異化路線,打造粉絲群的方式來運營店鋪。他告訴財經網,淘系的2大電商環境一種是做搜索型、一種是做粉絲群,大部分賣家剛開始在微信圈人,都是衝著粉絲去做的,“只是這一塊一直是高投入、低產出。”

微信圈人從微信被接受開始就有了。與其他賣家一樣,周卓屬於思維比較新的人,建立了跟粉絲直接聯繫的微信群,用於做回購、拉新或者微淘、新品人氣之類的輔助銷售。建立之後,群裡時不時有人會直接問他,“能便宜10塊嗎?”

轉折點大概是在2016年。

周卓介紹稱,2015年到2016年,淘寶最流行的玩法是淘寶客,沖銷量基本每個TOP都會去做,但到了2016年,淘客衝量無法帶來搜索的時候,開始有人注意到用微信粉絲刷單。“因為在內端,老客成交帶來的搜索權重較高,而在外端搜索引擎優先展現,所以老客刷單帶來的效果短、平、快。”

隨後發生的變化讓周卓始料未及。“如你所見,淺圖跟柯郎,他們也致使這次的微信刷單最終撐不下去的冰山一角而已。” 差異化競爭曾是周卓從自身所理解到的邊界得出來的看法,但是不管如何競爭,他都逃不開最終的競爭——流量。

對於周卓來說,這是一條一百米賽跑的跑道,制定規則的是機器人,最終只看誰先到終點。“你的對手都在喝興奮劑,你的裁判也是隻看結果的機器人,你只能選擇跟著喝,而且要喝的比對手更多。”

流量在向頭部賣家集中,中小賣家生存越來越難。他們在這場流量爭奪戰中,使出渾身解數,弄得頭破血流,很多人還未到達就已倒在了終點前。

周卓的微信群裡,如今已無人再問是否能優惠購買商品,不時閃出的信息是:“還有刷單任務嗎?”

難過嗎?周卓想了想說,“心態除了覺得惋惜以外,其他的反倒沒有,因為自己心裡也有數,大勢所趨。公司也不接受做粉絲這種高投低產的策略。”

“當你的競爭對手比你快時,你一旦慢下來,就贏不了了。”這種事情,每天都在電商領域發生。

(應受訪者要求,小樹、肖石、周卓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