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术切下来的病变组织,要让家属看一下,而不能直接扔掉?

柯----


这确实已然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只要是病灶或组织切除性手术,切下来的东西,主刀医生或助手都要将切下来的东西拿到手术室门口,家属通常是焦急地等在手术室门前,看见门一推开,一拥而上,医生将切下来的东西端给家属开,并说这是切下来的组织,比如肿瘤,家属一开,哇,手术成功了,不良的肿瘤切掉了,真好,放心了。

其实吧,给不给家属看,医生都是一样处理的,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医生做假手术,除非是不合规的私立小医院,或黑诊所。

而且不管是给家属看还是不给家属看,切下来的病变组织,也并不会直接扔掉,不过,还真有只给家属看,看完就扔掉的,这显然不合规范。切下来的组织,给家属看只是一个形式,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将切下来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这是必须的要求,是为了最终确诊。就肿瘤来说,切下来的肿瘤组织,不管你肉眼看起来有多像癌症,也必须得靠病理检查来确诊,这也是最终证据,切下来的组织没有经过病理检查主直接扔掉的,这绝对是违规的,错误的,无论是就医疗角度,还是就科研角度,这病变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要送病理科,做成蜡块标本,长期保存。


肿瘤专科医生


首先,想亲眼验证一下~

我就有这方面的一个小遗憾!高中的时候,突发急性阑尾炎,腹痛如绞!最后疼到在宿舍床上喊救命,还在上晚自习的同学和老师把我送到县医院。

检查后说比较严重,怕化脓,建议立即手术割掉。但我是住校生,父母不在身边,90年代的乡下,连电话都没有,也没有公路村村通,半夜三更的找不到人,只好由班主任和班长代签,把我送进手术室。

手术开始之前,我还感觉到医生拿镊子在夹我脚趾,慌得我赶紧说,“等会儿,我知道你在夹我脚”!但很快就感觉有东西划过我右侧小腹,有被翻动的不适感。但也没持续多久,还……睡着了~

等醒过来的时候,手术结束了,同学正把我往病房送。因为已经离开了手术室,身边也没有家属在,就没有看到割下来的阑尾。所以也就不知道阑尾的炎症怎么样,是不是像医生说的那样,有化脓的嫌疑……

这个小手术,留下的小遗憾,都能伴随我这么多年。那么,大的疾病、恶性疾病,家人或者患者,就更想知道组织到底病变到了什么程度、到底符不符合医生的诊断了。

其次,还想顺便问问手术情况~

医生送组织过来的时候,一定会就切下来的组织讲解一下,家属再问几个问题,手术的总体情况就心中有数了。而且,什么样的安慰,都不及主治医师的一句“手术顺利”,更让人安心吧!

还有,别人家都看了,我家也得看。

要是别人都大大方方拿出来给家属展示了,就你家没看到,你会不会心慌,会胡思乱想?“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啊?”“比预想得要严重?”“没法切了?切错了?”“手术不成功?”诸如此类……

一旦闹出个医疗事故什么的,没看到切下来的组织会让整个事件一片疑云!所以,为了自清,医院角度也是主动要给看的!


不入流的大刘


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吧。

由于手术是在一个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患者家属没有办法进入手术室,患者本身也由于全身麻醉对手术中的情况不了解。因此,手术中,到底有没有把病变切下来?患者和患者家属心里面是有疑问的

这个时候,医生把一堆堆血糊糊的组织送到患者家属面前,让家属看一眼。虽然基本上家属处于懵逼状态,大概率是不知道医生给他们看的是什么。

但是,总而言之,当家属听到医生说“xxx的肿瘤已经切除了,现在手术很顺利”

那么家属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手术中从患者体内切除出来的东西,比如肿瘤、结石、血肿块、异物等,一般都要拿给病人家属过目。)


切下来的组织也不会随意丢掉,一般都要放入标本袋中,用福尔马林泡好,送到病理科做检查,明确疾病最终的性质,到底是癌症还是良性肿瘤。剩余的无用的组织会当做医疗废物经过消毒等一系列专业的手段进行处理。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是我早年当医生时候的一个教训

有一次急诊,是车祸,一个老太太,当时我们给她做了去骨瓣减压术,就是把脑袋上的一块颅骨取下来,这样可以防止大脑被压坏。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在患者遭遇重大外伤、脑出血时,为了保住患者性命,将部分颅骨切除,防止颅内压力过大导致大脑受压坏死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我忘记了把颅骨片拿给家属(那个时候太年轻,刚刚上临床,没有经验)。

后来老太太手术后还是由于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她的家属来找我要那一块颅骨。

当时把我吓一跳,还好手术室的一个护士好心帮我把它收在了柜子里,没有扔掉。

不然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因此啊,从此之后,手术中切出来什么东西,我都要给病人家属看一看,并且询问一下他们要不要。


人体探索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因为很久以前做小大夫的时候,也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


“明明切下来一团肉,和家属也没关系,为啥家属非要看?”


有一次手术太晚了,做到了晚上12点,主刀医生很快就走了,没有给家属看标本,我当时也想都这么晚了,家属肯定也不会看了。但结果晚上1点多终于把病人放回病房的床上,准备赶紧回家睡几个小时再上班,家属过来问。


“为什么别人手术完之后都给家属看切下来的东西,我们就没有?”


“啊?您还真想看呀……”


家属为什么想看标本?


1. 眼见为实

有些家属会觉得,医疗信息本来就是不对等的,患者进入了手术室,到底切了多少东西,是不是打开之后没切就关上了,切了之后的瘤子到底长什么样,一直都没有个眼见为实的东西。


2. 别人都有我也要有

很多家属会觉得这是一个必须的流程,别的患者有的,自己也要有。因为到了医院,患者家属通常处于一种“不知道做什么”,“让做什么做什么”的状态,因此他们的焦虑感会促使他们选择“和其他人一样”。如果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每个患者家属就心里总要低估,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所以我才和别人不一样。


因此为了让患者家属能够安心,我们尽量要保持的是均值化的医疗服务(在此不纠结医疗是不是服务业,只是用这个词而已)


3. 见一眼主刀医生

很多家属只要看到自己之前西装革履的主刀医生,穿着手术服,和自己讲一下标本哪里是哪里,虽然大部分时候根本看不懂哪个是肺哪个是肿瘤,但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体验非常好,在最紧张最焦虑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主刀医生告诉家属手术顺利,标本已经切下来,讲讲手术中发生了什么情况更有安全感的事情了。


医生怎么给家属看标本?


曾经做小大夫的时候,主刀医生让我给急诊肠梗阻的家属看下标本,我捧着个盆,盆里装着肠管就出去了。患者家属是个焦虑的女儿,另外,她还是个护士!


我把盖在盆上的布揭开,露出底下一团黑色的坏死的肠管,那个女儿看到之后,眼睛一翻就坐地上虚脱了……


所以现在很多医院改成了用照片的形式来看标本,一个是没有直观的气味和感官,一个是医生会找一个不是那么可怕的角度来拍,所以感官能好一些……


标本看完就扔了吗?


这个很多回答已经写过了,当然不是,标本还要送到病理科去,进行完整的病理检测,来看看是什么癌,是什么分期,下一步要不要后续的治疗,当然不能随便处理掉。如果标本不慎在转运的过程当中丢失或者损害,医院要承当相当严重的后果。


肿瘤学狼医生


这个话题,有些重口味。

记得朋友圈有位骨外科医生,经常晒各种断胳膊、断腿,一方面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一方面是记录手术的艰辛,看得人头直发晕……

“喏,看一下,切下来的是这个”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通用的。有的时候医生坚决不会把切除的组织给家属看,比如,接受手术的是一名

患儿

可想而知,如果那么直接“展示”给家属切除的组织或者部分器官、部位,家长们谁能受得了?!所以,这并不是医学上固定的规定动作。

也就是说,给不给家属看那些东西,决定权在医生。

如果给家属看切除的病变组织,有的医生会变通用手机拍照,因为这样更人性化一点。给家属看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和方便下一步治疗的需要。

情感因素:患者在里面,家属在外面,心急如焚。到底病变组织咋样,恶化到什么程度?家属内心的忧虑,可以通过医生这种沟通方式得到缓解。

治疗需要:明确给家属一个事实。病变存在,需要下一步医疗计划的执行。比如癌症通过病理分析切片确定,是不是做手术还是放化疗?相关的治疗方案针对的病灶,就是家属看到的这“一块儿”或者这一种病变情形,“看到了吧,都这样了,是不是都切除?”。

所以,要人性化、灵活理解、看待医生做出的选择,并且要知道,每天医院切除的病变组织,都会妥善无害化处理。

那些带来疾病的坏东西,也会被当做医疗废物,按照规程处理。


辽沈名医


这个问题问的好,提问者一定是一位经历过亲人做手术的患者家属。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涉及到一些术中具体操作流程的问题。

在外科可能常常会有组织的切除术进行操作,术中对某些病理组织切除后,很有可能要把切下来的组织拿给患者家属看,这样主要是向患者家属起到一个告知的作用,其实心脏内科的介入手术同样有这个流程,一旦冠脉造影结果出来了,我们也常常把家属叫进导管室,在导管室给患者家属将手术结果,具体的病变情况,以及下一步我们可能进行的手术方案,需要患者家属周知,必要时候还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等书面文件。

外科也一样,病理组织切下来了,要给家属看,除此之外,家属看完切下来的病理组织之后还要送病理切片,有些情况还是送术中冰冻病例切片,有些情况还要等病理结果出来才能决定手术进一步方案。其实,关于术中切除的病理组织,医院都是有一套完备的处理方案的,即使切除的组织再无用处,也不会直接丢掉,很多都是有一定的无害化处理流程的。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张之瀛大夫


所有手术切下来的标本是不会扔掉,要送病理检查,化验病变组织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个是医疗核心制度规定的,医生不能违反。

病理检查有两种,一种是术中冰冻切片 ,在最短时间内知道大概切下来的病理组织是良恶性,医生来觉得是不是需要扩大手术的范围(冰冻因为快速病理准确性比普通病理低)。为了简化流程,加快结果汇报的时间,很多大医院会把冰冻病理检查直接搬到手术室,这样,手术切下来的标本会快速送去检查,快速有报告结果。这时候医生在手术台上,为了节省时间(如果给家属看,医生走出手术间,找家属,看了标本回手术室又得还衣服),病理标本不一定给患者家属看。


还要一种时普通病理检查,这种病理检查需要时间较长,结果更加准确,这时候,如果医生已下手术台,会把病理标本给家属看一下,顺便告诉家属,手术坐好了。但有时候没有标本的时候,会直接送患者出手术室,中间不会告知。


上面是我们医院的流程,每个医院流程稍有不同,单有一点是肯定一样,病理标本不会仍掉。至于会不会给家属看一下,那会根据手术史具体布局和每个医院流程不一样。不一定都给家属看。

这样的流程能保证冰冻病理快速回报,普通病理检查又可以让家属多点渠道了解病人的病情。但我们经常也会遇到尴尬,冰冻时标本家属没看到。医患缺乏信任的时代和患者不了解具体流程时,有家属就会问:医生,我没看到标本,是不是你没把东西做出来?昨天我就收到这样的质疑。术后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


无论,流程怎么样,病变标本是不会扔掉的,家属看不看倒是不一定。如果更多点医患信任,流程可能会很简单。但愿能有一天,医患更加信任了,病理标本能不用给家属看,直接送病理是医生们最期望流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更多医学科普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蔡珠华大夫。


蔡珠华大夫


这个问题提得很到位,把解决方案也提出来了。

可是,这个解决方案是错滴。

切下来的病变组织是手术目标,但是切下来的东西有几个问题还有待回答:

1.切下来的组织到底是什么组织?

2.这个组织有什么变化,是否有恶变?

3.切下来的组织切缘是否干净(一般会多切一两公分范围。比如广泛宫颈癌根治术要切够三公分)?

4.切下来的组织有多大,大体上有什么特征?

给家属看的时候,要看什么呢?

1.看这个组织大小;

2.看形态,形状及性状(如果恶变的或者变性了,手术医生会指出来);

3.切缘和病变范围(如果是切除整个子宫,而病灶只是其中一小块,那么手术医生会指处病变边缘与组织的关系,与病理分期有关系,与后续进一步治疗有关系);

4.有几份组织,左还是右。

那么看完之后,为什么不直接扔了呢?

1.要回答前面提出的未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病理诊断技术来明确病变组织来源,类型,病变程度,期别,分化程度,以明确病理诊断,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2.人体组织属于生物废弃物,即便没有病理诊断的需求,也需要专门的途径和方式去处理,不能随便扔哦。


妇科龙医生


手术切下来的病变组织是重要的病理标本,家属不仅要看,看后也不能扔掉,大多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子宫肌瘤

切除的病变组织是疾病确诊的重要证明,大多要做病理切片,一部分还要做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切片是最后确诊疾病的关键证据,术中冰冻是指导手术的必要证据,冰冻切片后切下来的病理组织还要做病理切片来确诊。



菜花样病变组织

为什么要让家属看一下,其实这就是一个知情告知的义务。让家属确认一下手术到底做了什么,切了什么东西,打消患者家属的疑虑。我们医院规定病理标本需要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和家属三方确认并逐一签字。切除标本还要做一定处理,记录标记写病理申请单后送检。这样可以做到标本不会遗失,混淆,保证标本准确无误。就算不需要做病理检查的标本也要家属确认后做无害化处理。

标本太重要了,是疾病的关键证据哦,你知道吗?


麻醉医生小康


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经常会遇见类似的情况,就让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吧。

手术前,病人和家属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是从医生口中了解到的。至于手术是否顺利、病情能否改善或治愈,心中难免有所顾虑。


手术中,患者在麻醉的作用下安静的接受手术治疗。而手术室外,由于对里面的情况不了解,家属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手术后,医生拿着切下来的组织,让家属看。首先是为了打消家属的顾虑,平复一下家属忐忑不安的心情;其次让家属知道,手术室里的亲人一切顺利;最后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术中冰冻切片)需要向家属告知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也体现了医生的告知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切下来的组织不是扔在了垃圾桶里,而是被浸泡在防腐剂里,送到了病理科,做进一步检查。剩余的组织,医院会放入黄色的塑料袋封存,定期由特定的医疗垃圾运输车进行清理,统一进行焚烧处理。现在的环境治理是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医院如果有疏忽,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欢迎关注~留言。(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