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這樣的家庭和都隨父姓的家庭有區別嗎?

想胖的小人


2017年,攜程創始人之一梁建章曾發表言論,提倡女兒和媽媽姓,淡化男性傳宗接代觀念,甚至認為這幾乎是最後一項男女不平等的陋習。因為立場不同,對梁氏的觀點不發表意見,但到底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確實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一般認為,隨母姓是入贅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在傳統社會,入贅者的地位普遍不高,甚至很多時候被剝奪很多權利,即使在觀念已經淡化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入贅仍然有所爭議。

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隨母姓與入贅是有本質區別的。在傳統社會,入贅從結婚到定居乃至婚後男女的權利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且一般入贅以後,後世子孫都要求隨母姓(當然,也有同意部分孩子歸宗隨父姓,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孩子隨母姓只是單純從姓氏上來說,且針對子女一代人,對於其後子孫的姓氏,並未強行規定。

不過,也正是因為隨母姓的這種不確定性,雖然子女在姓氏上多了選擇權,但因為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或者約定成俗的習慣,很容易造成姓氏的紊亂,至少在現有宗族角度來看,對宗族的發展有著不小的衝擊。

當然,在現行法律中,子女隨父姓和隨母姓都是自由的,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在繼承權等各個方面,隨父姓和隨母姓的兩個孩子都擁有相等的權利。


楚邾


我覺得這樣的家庭一般更加尊重女性,不過也有特例。

二胎政策放開後,一般關於孩子的姓氏,很多家庭會在結婚前就協商好,一個姓父親姓,一個姓母親姓這種情況,一般是結婚前就定好生兩個孩子了。

拿我堂姐為例吧,她結婚時,她爸爸和親家談的是生男孩姓男方姓,女孩姓女方姓(我媽覺得我大伯這樣分性別沒有意義,不如直接第一個跟誰姓,第二個跟誰這樣更好)。婚後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是男孩,姓男方姓,堂姐家離學校比較近,想把孩子戶口落在我們這,她公公不同意,在她月子裡就找媒人,說明明說好男孩都隨男方家,怎麼現在變了。我堂姐覺得很沒面子,月子裡差點得了產後抑鬱症。她爸爸就是我大伯比較沒用,所以堂姐那會就一直想再生個孩子姓女方姓,戶口也落女方,算是對她爸爸的尊重吧。然後她老大出生沒幾個月的時候就懷了二胎,還好頭胎是順產,兩孩子就差一歲多,二胎是個女兒,姓的女方姓,戶口落女方。

其實我們那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覺得兩個孩子生的時間靠的太近,我堂姐覺得這樣是出了口氣,讓他公公沒話說。其實我要是他公公,二胎女兒姓誰的姓我也不介意,倒是她自己,這些年淨是生孩子帶孩子了。

我表妹家就是頭胎跟女方姓,二胎跟男方姓,男女不限,家庭也挺和睦的。

我想起我高中那會有個老師的孩子,沒有姓,叫亦然,意思是姓誰的姓都一樣,我覺得姓真的沒那麼重要,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即使沒有姓也無所謂。

最後,勸大家想開點,勸大家開放點。





烏拉拉小潘


首先我要說自作自受,為什麼要跟母姓,能證明你偉大,本來好好的一家分成兩個姓,你是滿足了,給孩子帶來了非常彆扭的心裡負擔,有必要嗎這樣做嗎?

做婆婆的心裡一定是憋氣,兩個孫子兩個姓,雖然明知是自己的親孫孑,可能心裡也不舒服,因為沒辦法。但分財才的時候就給你個眼兆看,不跟母姓嗎,所以就沒有你的份,這也是給你最好的回應,你堅持當初的姓氏問題,婆婆也是堅持她的原則,與你有什麼關係呢,你有初一,我就有十五,這樣很公平的。

話又說來了,真的沒必要跟母姓,傳統的隨父姓不要去改變,給丈夫一個尊嚴,一個擔當,給孩子一個姓氏的權力,也給婆婆的臉上增光,何樂而不為你,多此一舉,麻煩在後面呢?


FrIendShIp春天


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這是特殊時期留下來的特別問題,不值得大驚小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他們的生育期正是計劃生育最嚴厲的時代,有工作單位的都是生一個小孩了,農村雙女戶也是不準再生三胎了,所以當年的純女戶很多,而到了現在,又大都到了談婚論嫁,生兒育女的時候,如果事先商量好了,婚後生育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也就不必糾結好不好的事情了!


有人不愉快了,說隨母姓的孩子沒權繼承男方家的家產,真不知道男方的自信從哪裡來的,你能確定生兒子的家庭一定比生女兒的家庭財產多嗎?就算按概率來說旗鼓相當,隨母姓的孩子同樣有一份財產繼承啊!

何況有兒有女的家庭絕對不會要求外孫隨母姓的。


社會在進步,思想也應該與時俱進了!


五音山人1


有什麼區別呢?都是自家的孩子,姓不一樣而已,再說遺產繼承又不是根據姓氏來判定的,這個婆婆真的有些迂腐了。

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一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的情況很常見,尤其是父母是獨生子女的,只要雙方家庭商量好,並不是一個不可調和的問題。

希媽有個朋友,她家只有姐妹兩個,妹妹生了個女兒,她頭胎生了個兒子,隨老公姓,二胎還沒出生,她跟老公就商量好要隨自己姓,兩家老人都沒意見,後來二胎出生了,是個男孩,最終還是按她的姓落的戶口。

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人要問為什麼兄弟倆不同姓,就說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家人對待兩個孩子不要厚此薄彼,一樣教育就成,外人沒什麼可說道的。

再說下希媽的家庭。希媽的爺爺是入贅的,因此爸爸跟叔叔還有姑姑們都是跟奶奶姓的,我跟妹妹都是跟爸爸姓(隨奶奶姓),叔叔家的兩個孩子卻沒跟他姓,跟回了爺爺的姓,但兩個孩子正常成長,生活並沒有受到姓名的影響。

由此可見,姓名只是一個身份的代號而已,隨父還是隨母,沒什麼好爭的。

你覺得呢?

你好,我是一個愛分享的80後寶媽,家有6歲女寶一枚,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知識分享、育兒知識分享、繪本閱讀知識分享,愛學習愛思考的希媽,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希媽育兒


兩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這樣的家庭和都隨父姓的家庭有區別嗎?
從普遍意義上來說,真的沒有什麼區別!同父同母的孩子,就一個姓而已,不影響他們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但是,對於奶奶和外婆兩方來講,可能會因為各自的“小心思”而對孩子有一點區別對待。

舉個例子。


我一個小姐妹,先生了一個兒子,是隨爸爸姓的,之後想追個女兒,結果第二胎又是一個兒子,夫妻倆就決定讓二寶跟媽媽姓了。本來挺溫馨的一個決定,結果她家婆婆有點不高興了(估計也就那點老思想,覺得我兒子又不是入贅的,幹嘛姓女方姓),但是抗議無效啊,小姐妹老公還是很“硬氣”一人,不是媽寶男那種,所以兩個孩子,大寶隨爸爸姓,二寶姓媽媽姓。


大寶從小是奶奶帶的,二寶出生後,奶奶就說了“兩個我是管不好的,太累了”,大家想想也是的,正在商量怎麼辦時,外婆跳出來說,我辭職吧提前退休回來帶二寶,總不能讓奶奶太辛苦了。本來問題解決了,白天倆老人分別帶孩子,晚上夫妻倆把孩子接回小家,晚飯是在輪著兩老人家吃的,一家四口吃完回小家就睡個覺也是其樂融融的。

但,隨著倆孩子慢慢長大,還是出狀況了,因為奶奶和外婆都留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讓孩子更親自己一點,特別寵愛著),而導致了兩個娃在兩家的狀態是真的完全不同的。大寶在奶奶家自在隨意,二寶在外婆家悠然自得,一旦兩人在同一家出現,在爭搶玩具或者僅僅就是吵架時,老人的心往往不由自主的偏向自己帶大的那一個。孩子是多麼敏感的小人精那,當然就更願意親近寵自己的那個老人咯。


現在兩個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一個大班,幼兒園離奶奶家近,奶奶每天下午負責接回,一個小班,幼兒園離外婆近,外婆每天下午負責接回。爸爸媽媽下班早就湊齊到一家吃晚飯,下班晚了,倆孩子就各自吃好,等爸爸媽媽晚上接回小家。在小家裡,倆兄弟吵架時,爸爸媽媽都會盡可能的當好“調解員”一職,讓兄弟倆明事理辨是非,不是非要大讓小,也不是小的就一定不懂事。


所以說,題主這個疑問在現實社會上還是存在的,姓一邊,可能這個孩子在那邊某些老人心裡會“重”一點,但是偏心這個事情啊,有時還真跟姓不姓的沒多大關係,多關注的當然多一點愛了!也不能全怪老人。


你看啊,十個手指都有長短啊,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有時也會存在偏愛的情況,比如某個孩子乖啦不鬧事情啦,某個孩子成績要好點啦,某個孩子長得更像我一點。。。。。。只是,我們在拼命告訴自己“要公平要公平要公平!孩子們都是親生的!要公平對待!”


綜上所述,希望爸爸媽媽們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儘量公平的呵護好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吧!至於上一輩,該勸導時要勸導,實在無能為力時就放下吧。畢竟,要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不是上一輩的事,而是當爸爸媽媽的責任啊!


-----------------------

更多真實的育兒體驗,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育兒路上遇見你),漫漫育兒路,苦與樂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兒路上遇見你


在我看來隨母姓除了滿足女方的心願,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沒有考慮後代的感受,如果只有一個孩子還好一點,如果有兩個孩子會產生很多矛盾。首先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從內心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孩子的感受也會不一樣,如果有家產矛盾會更大,特別是男孩子,有些甚至心裡有點疙瘩,長大結婚有自己的孩子媳婦會心理不爽,媳婦內心想自己的兒子歸祖姓,我身邊就有個真實的例子,有個同事說起自己的兒子的姓就恨婆婆,說婆婆像個精怪,當初為什麼要她兒子跟自己姓,害的自己兒子不能姓祖姓,後來兒子恢復了祖姓,一家三口三個姓,學校老師以為她家是重組家庭,煩死了,多一些解釋!


千年小龍女


其實沒區別,看你們怎麼和孩子說,不能說隨母親姓,孩子沒繼承權,這就相當於,如果媽媽是獨生子女,孩子沒一個隨姥姥家姓,姥姥家東西就沒孩子的嗎?那不是,現在姥姥家東西,沒別的孩子,都會給自己外孫們,這個沒什麼。但是要是說姓隨一個,大多數男的又不同意了,挺不理解的,東西要,一個姓怎麼了,至於嗎


緣分天空53955186


婆婆的財產想怎麼分配是婆婆的權利,孩子隨父親還是母親的姓,是父母的權利。兩個孩子分別隨父親和母親的姓,有沒有區別?這個事情本身沒有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關鍵是看父母及家人如何教育。我大姨家有三個表哥,有三個姓,因為大姨父在長到十來歲的時候“過繼”給外婆家了,其實就是改隨母親的姓,所以大姨夫有兩個姓三個表哥分別隨了父親原來的姓、後來的姓,母親的姓,現在大表哥都是四十好幾的人了,人家三兄弟也沒紅過臉,三大家的老人(外公外婆、姨父的父母、姨父的外公外婆)還時常走動,相處的非常和睦。我現在夫家的五姨夫家也有兩個兒子,一個隨姨父姓,一個隨五姨的姓,人家兄弟倆的關係比親戚中的其他任何一家的兄弟都親密。所以,在孩子到底隨父親還是母親的姓的問題上,別拿“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說事,那不過是大人為了自己的私心的拿孩子當藉口罷了。對孩子會不會有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完全在於大人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怎麼去教育孩子的。


御品坊美食特產館


我家2女兒就是一個和爸爸姓一個和媽媽姓。且我們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這是老公自己提出來的。覺得我為這個家貢獻也很多,說這樣也是對我的認可。雙方父母也沒有因為姓氏而偏愛與自己同姓那個。個人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沒那麼多其他想法。就算是同姓也有偏愛的問題。所以只要夫妻沒有問題就行。至於財產繼承什麼的,雙方父母都沒什麼可給的。所以也不存在繼承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