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用,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鹏崽读书,帮你做个知识的行动派。今天要为你分享的书是《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本书是由日本作家草薙龙瞬所写。

当我们早上赶地铁时会烦恼,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简直挤到爆;到了公司,一想到今天的工作任务那么多,又得加班,头都大了;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了吧,本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结果又冒出来这样那样的麻烦事需要操心。于是开始感叹:“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一天都生活在烦恼当中呢?”

如何才能摆脱烦恼呢?今天要为你分享的《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本书应该能帮到你。本书从佛学的智慧当中找到了超越尘世烦恼的方法,而且作者将其整理为了我们普通人都很容易上手操作的方法。

今天主要为你分享本书关于“烦恼”部分的内容。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一、为什么会烦恼?

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要摆脱烦恼,我们首先得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烦恼?

作者认为我们的烦恼来源于“心灵的反应”。也许说“心灵的反应”我们可能还不能马上理解,实际上几乎我们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可以说成是“心灵的反应”。

比如,每天早高峰坐地铁时,我们常常会禁不住叹息道:“今天也这么拥挤啊!”这就是心灵忧郁的反应。

其实王阳明“心学”所讲的“有善有恶意之动”里面,“意之动”的意思和“心灵的反应”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意念”随着我们遇到的事情起伏波动,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坏情绪也就是我们的烦恼。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我们“心灵的反应”的具体表现为“索求之心”,“索求之心”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的“欲望”。我们一共有七种本能的欲望,分别是:生存欲、睡眠欲、食欲、性欲、懒惰欲、感乐欲、承认欲。

因为我们心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欲望,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生:首先,我们都有“索求之心”;然后,它会产生“七种欲望”;接着,我们被这些欲望所动摇、产生反应;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喜悦;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这些不满情绪就是我们的烦恼。

在《尼波多经·战手》有这样一段记载,来说明“索求之心”是如何让我们陷入烦恼之中的。原文是这样的——“索求之心”激荡起轮回的洪水——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化作奔流,让我们的心随之动摇。于是人们深陷于无法跨越的欲望的泥沼之中。

我们的烦恼来自于“心灵的反应”,“心灵的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为“索求之心”,所以我们烦恼的根源就是“索求之心”。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二、如何面对烦恼?

当面对烦恼时,我们会本能的选择逃避。因为烦恼是一种不好的体验,而人本能的就会逃避不好的体验,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是逃避烦恼,我们就越是深陷烦恼当中无法自拔。

比如:我们在参加一场面试之前,我们越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往往我们就会越紧张;我们一个人在黑暗中前行时,我们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恐惧,我们就越会恐惧。

那我们要怎样面对烦恼才是正确的呢?佛陀告诉我们:“要正视烦恼”。

佛陀将我们人生的烦恼称为“八苦”:人生道路上,生活本身就是痛苦;步入老年;生病;死亡;遇见讨厌的人;必须和相爱的人分离;所期望的事物无法得到;心灵不得自由。 ——选自《佛陀最初的说法·大品》

佛陀通过”八苦“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中各种烦恼和问题都将如影随形,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你只有正视它,才能获得战胜它的勇气”。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有人可能觉得“正视烦恼”就是“接受现实”,其实不是,“正视烦恼”并不需要我们接受什么,只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事实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客观的“存在”在那里,我们不需要作任何的评判,你知道它确实存在就好了。这也就是王阳明心学里面所讲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也就是世间万物本无善恶和对错,万物的存在只是一个它们确实存在的事实,别无其他。

所以,面对烦恼的正确态度就是“正视烦恼”,就是要理解“烦恼是确实存在的”这个事实,而不要主观的给与任何评判。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三、如何摆脱烦恼?

“烦恼”来自于“心灵的反应”,要超越烦恼,就是要避免“过度的心灵反应”;要避免“过度的心灵反应”就得做到“正确的理解”。“正确的理解”就是——承认“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以客观的、中立的眼光来理解和分析事物。

本书介绍了三种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从而战胜烦恼的方法: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001语言确认

就是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的状态。比如,在合不来的人面前感到紧张的时候,首先要确认“自己感到紧张”这件事。

在佛教世界中,被称为“标记”,也就是——贴上标签。就是给各种内心状态都贴上一张写了“名字”的标签,进行客观确认。

比如:当我们在扫除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扫除”,洗碗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洗碗”,散步的时候,确认“我正在散步”。

语言确认,只需要把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如实描述即可。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00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冥想的过程,在禅宗里面被称为“念力”,在古印度被称为“沙提”。虽然不同地方叫法会不一样,但是操作过程和原理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闭上双眼,整个过程都得闭上眼睛。如果你是在家里,我们也不用非得跟禅坐一样盘腿坐着,我们可以选择在沙发上或者椅子上坐着,双腿自然的平放在前方,背部挺直,双手手掌朝下平放在大腿前端靠近膝盖的位置。

然后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当你呼吸的时候仔细体会“腹部的收缩”和“进出鼻腔的空气的感觉”。一般持续时间在10到15分钟,当然有条件你也可以持续时间长一点。

当我们有意识地“凝视身体的感觉”时,便能明白“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真正含义。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003在头脑中进行分类

如果我们将烦恼进行分类的话,会发现烦恼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贪欲、愤怒、妄想。这在佛教中表达为:贪、嗔、痴。

贪欲,就是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的状态;愤怒,就是感到不满或不快的状态;妄想,就是想象、思考、在头脑中不明确地构想某个事物的状态。

现代佛教倡导人们要“戒除”上述这些烦恼,但是在佛陀时代却是主张把这些烦恼当作“让人们理解内心状态的‘工具’”。佛陀的原意是让我们成为一个“能够彻底正确理解万物的人”,也被称为“觉醒的人”。

佛陀所讲的“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自己觉得正确”,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看法或思考方法进行理解”,而是要将自己的思考、判断、解释和对事物的看法彻底抛弃,承认“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以客观的、中立的眼光来理解和分析事物。

只有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事物,以单纯的心来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才能称为“正确的理解”。只有“正确的理解”才是超越痛苦的有效方式。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拯救你的不快乐(佛系:烦恼篇)

最后总结一下:

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一个“唯一的原因”,那就是“心灵的反应”;我们要战胜烦恼,就得“避免不必要的心灵反应”;要“避免不必要的心灵反应”,我们就得做到佛陀所讲的“正确的理解”,也就是承认“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事实,而不给与主观的评判。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对“摆脱烦恼方法”的应用心得和体会。

本文内容参考的是日本作家草薙龙瞬的《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如果想了解本书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