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吃惊的历史真相?

史论纵横


三国演义里面一直有一个永远的正面人物——就是接受汉献帝衣带诏,忠心耿耿扶保汉室的车骑将军董承。他禅精竭虑的帮助汉献帝,试图从曹操手里夺回实权,后来因为行事不密,终于功败垂成,还连累了自己在宫里的女儿董贵人。

所以一直以来,董承都是以一个忠于汉室的悲情老臣的形象流传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什么黑点。但是如果看袁宏的《后汉纪》的话,里面有段记载,还是能看出董承这个人不简单。


话说当时是「天子败于曹阳」的时候,也就是李傕郭汜合兵一处,在追杀好容易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汉献帝。然后汉献帝前面是一条大河,后有追兵,河岸偏偏还比水面高出许多。这个时候大家议论准备把汉献帝绑在丝绸上放下去到河里的小船。就在这个时候:

时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董承使符节令孙俨从人间斫后,左灵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

董承秘密的派孙俨在乱军之中刺杀伏皇后,幸亏侍卫左灵替皇后挡了一刀,没有砍中伏皇后,砍中了旁边的侍者,血都溅到了皇后的身上。


这个时候,汉献帝和文武已经是身处绝境,自身难保了,董承居然还能想到这一点,想着乱军之中刺杀皇后以便于自己的女儿董贵人当皇后…… 这位“老实人”的心思可一点都不简单。


经史通义


真实的历史与我们被告知的历史有时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所以我们了解了历史真相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大喊:“哇!原来是这样,有没有搞错啊!”

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关于“二十一条”的历史真相。

袁世凯和各国驻华使节的合影

只要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知道“二十一条”,知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卖国条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袁世凯为推行帝制,以接受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条件,换取日本政府对他的支持——但真相是“二十一条”根本不存在。

严格地说,“二十一条”指的是日本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号,共有四条:要求中国承认,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移交日本,并另加其他路矿权利;

第二号,共有七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南满和东内蒙的一切路矿和无限制移民等,既有特权,不许列强介入,并延长旅大租期为九十九年;

第三号,共有二条:要求中国承认,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其邻近矿山等,未经日本政府同意,中国不得自行处理;

第四号,只有一条:要求中国承认,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借与他国;

第五号,共有七条:要求中国承认,聘用有力日人为中央政、财、军顾问;日营医院、寺庙、学校,在内地有土地所有权;中日合办各地警察局;中日合办中国军械厂,统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铁路之制造权;筹办或整理福建省内的路、矿、港口、船厂,日本有优先权;日人有在中国布道权。(唐德刚《袁氏当国》第142页)

围绕着日本政府提出的这二十一条要求,中日两国外交官展开了激烈交涉,袁世凯在谈判之初就明确告诉外交总长,第五号诸条,绝对不能答应,这是中国政府的底线。与此同时,袁世凯还通过一些途径将此消息传递给英美等国,给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压力。最后,日本政府被迫放弃了第五号的七条要求。1915年5月25日,中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十三件换文。

参与中日谈判的外交次长曹汝霖

当时北京政府对条约的正式名称是《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两国政府所订之条约及换文》;日本政府称为《大正四年日中条约及换文》;学界严谨的称呼是《民国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缔结之中日条约及换文》,简称《中日民四条约》——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二十一条”根本就不存在。

“二十一条”一词充满着政治意味,由于革命史观的宣传,“二十一条”代替了《中日民四条约》,以至于人们认为“二十一条”就是条约名称。其实正确的理解是,“二十一条”是《中日民四条约》的缘起,而《民四条约》是“二十一条”的结果,两者是不同的。
























民国年间那些事


我想说一些由我们的观念造成的对历史的误解。

在我的中学时代,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分开学的,且中间没有交集,所以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应我们的什么时代,比如十字军东征对应我们什么时代,我全无一点印象。我印象里,中国和外国就是两条线,丝毫没有交集。



之后我看到了一本书,发现这个观点是多么荒谬。考古学家李济在《安阳》一书中这样写:“殷商像今天的美国一样,是一个由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构成的多民族社会。”在殷墟的殉葬坑中,出土过高加索人的头骨。那么,当时的社会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样是广泛流动的呢?外国人也会参与见证我们的历史更迭,我们也会有机会见到他们。古代并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时代,并不是固守着“天圆地方”,在一个地方扎根生长的时代吧。

另外,大家会不会觉得春秋战国和秦汉在历史上相去甚远,至少要隔着数百年?反正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的,但实际上,刘邦和秦始皇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刘邦仅仅年轻嬴政3岁。他看到嬴政出巡的时候还赞叹,大丈夫生当如此。而且,刘邦生于周赧王59年,如果按照周朝的纪年方式,他居然算是周朝人。由于秦朝的短命,汉朝迅速的接替,让人们产生了时空的混淆感。李开元在《秦崩》一书中这样说,秦始皇50岁去世,刘邦享年62岁,他们共同生活了47年。

知道真相之后,有点懵。


光明大先生


中国信史绵延近3000年,我们能了解到的历史,都是从《逸周书》《竹书纪年》《世本》《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代及以后的《二十四史》中获得的。要说获得历史真相,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地阅读历史原著,不断从考古学界获得最新的资料,才能不断修正和补充历史中缺失的那部分内容。

所谓历史真相,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言的,打个比方,对于只学习了高中历史的人,任何对历史的细化和事实的呈现,对他而言都是新获得的真相。对于受戏说历史误导的人,真实的史实对他而言也是真相。总而言之一句话,历史真相是随着对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而逐渐揭示的,历史真相也可能在漫长的年代里因为种种原因被人为掩盖、篡改、抹黑、歪曲了,需要有心之人从各类旁证记载中不断还原。还有的历史真相是因为年代久远,相关知识不再被人熟知,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后人也就忘记了历史最初的面目。

对于本人而言,曾经让我非常吃惊的历史真相有以下三个:

第一,关于上古三帝“尧、舜、禹
”的谥号和姓名。

上古三帝之“尧、舜、禹”享有很高的威名,是儒家大肆宣传的三位顶尖的圣人,也是原始社会部落禅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尧舜禹”是三个人的名字,实话实说,因为这根深蒂固的想法,我都懒得去百度一下,直到我不期然遇到了一本明代的书《历代君臣图鉴》,上面记载了从上古神农氏到南宋末年历代的君臣画像和赞语,我才得知“尧、舜、禹”是上古三位帝王的“谥号”。

首先是帝尧陶唐氏——礼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帝尧,姓伊祈, 名放勋,帝喾之子,黄帝玄孙,古唐国人,在13岁的时候被封在陶地,所以也称之为“陶唐氏”。

(《历代君臣图鉴》里的帝尧画像)

(帝尧的赞词)

其次是帝舜——礼谥法说:“仁圣盛明”曰“舜”。帝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瞽叟之子,因为生在了姚墟,所以姓姚。他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所以又被称为“有虞氏”。

(帝舜的赞语)

再者就是大禹王——大禹,姓姒,名文命,黄帝的玄孙。那么,为何这位夏代的首位帝王叫大禹呢?说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因为礼谥法上说了:“受禅成功”曰“禹”。他的谥号叫“禹”,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帝舜把皇位禅让给了他,并且成功了,仅此而已。之所以加上一个“大”字,是因为他治水成功,对华夏文明居功甚伟。

(大禹王的赞语)

第二,北宋徽宗年间著名的奸臣梁师成据说是苏轼的出子。

看到这条历史事实,我眼睛都直了。什么是出子?就是被怀孕之后被抛弃的小妾生的孩子。

(梁师成)

苏轼死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享年66岁。梁师成作为和童贯、蔡京、高俅等齐名的大奸臣,竟然是我们千古爱戴的苏东坡的出子,这件事情实在无法令人接受,但是,这是很可能是真的。请看史书记载:“师成实不能文,而高自标榜,自言苏轼出子,时天下禁诵轼文,其尺牍在人间者皆毁去,师成诉于帝曰:先臣何罪?自是轼之文乃稍出。以翰墨为己任,四方名士,多招致门下,多置书画卷轴于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辙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

请看,梁师成对将苏轼的文章从禁锢中解脱出来还做了很大的贡献呢!按照合理的推测,梁师成是苏轼的出子,也是站得住脚。梁师成进入权力中枢,是在苏轼死后20年左右,梁师成无什么本事,也不会写文章,他突然登上高位,能说和苏轼没有关系?如果和苏轼没有什么瓜葛,以他的本事,连个县官都做不成,何谈进入统治中枢?当然,这是个人推测,存疑。

第三条,大奸臣童贯战功累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童贯)

《水浒传》将童贯一顿贬损,我们不必当真,毕竟那是戏说。历史上的童贯是一名太监,负责皇家采购,由于能够猜测徽宗的心思,大力采购珍禽异兽和珠宝珍玩给徽宗,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大力提拔,进入权力中枢。但是童贯确实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征讨西北少数民族叛乱的战役中,他和另一名统帅王厚,齐心协力,评定叛乱,数战数捷;在南征方腊的时候,当他发现方腊造反是因为花石纲的原因之时,马上下令废除运送花石纲的命令,在抓捕方腊的战役中,他也是前锋总指挥,是灭方腊的大功臣。童贯位居中枢重位,可不是仅凭着嘴上功夫得来的。可惜,童贯有一定军事才能,但是道德品质太差,所以给北宋带来灭顶的灾难。最后童贯死得也很惨,据说这哥们长得特别结实,脖子和脑袋硬的像铁,斩首之时,砍坏了好几把钢刀。


作家王麟


最令人吃惊的就是扬州十日了,汉奸当道为祸祖国跟人民。当时的清军攻入了扬州,在扬州遭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当时的清军统帅以满八旗作为主力对扬州城发动进攻,虽然攻破了扬州城,可是清军也为此付出了八千人的战损代价。这使得清军统帅恼羞成怒,下令屠城十天。然后清军在这十几天里总共屠杀了八十万扬州百姓。而最让人吃惊的是,参与屠城的军队里有八万人是汉人军队。

按着当时清军的编制,一个方面军为两旗满军旗的人马,一个满军旗大约有士兵9550名,两旗共19100名士兵;除了这两旗人马外,还有大约80000名士兵的汉军旗或者汉军作为辅助部队。总计十万人。因此,扬州十日伤亡满军8000人实际上占清军主力的一半了,剩下的清军也不过几千人。在清军主力被重创以后这些汉军绝对有话语权,就算没有反抗的意思完全也可以阻止清军对扬州市民的报复。但是这些汉军却廉不知耻,竟然甘当满清的走狗,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最终残杀八十万人。


优己


今天是4月12日,那我们就聊聊91年前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

这次政变,给革命力量造成多大的损失,我们都知道。而这次政变也给国民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蒋介石政变前夕,国民党拥有65万普通党员。但是在1928年重新统计党员的时候,只有22万。

那剩下的43万哪去了?被蒋介石杀了。

被杀了这43万国民党员,基本以有理想、有热情、爱国的左派热血青年为主。



先说国民党组织。

北伐前夕,国民党在省、市、县、乡都有完整的组织机构,牢牢掌握着基层地方的组织运作。

在政变以后,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基本瓦解。

直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拥有国民党的组织机构。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全部由地方民团、土豪劣绅、地主富农掌握,政府势力水泼不进、针察不进。

从此以后,国民党再也不能够组织人民、征收税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沦落为黑帮性质的党派。



再说国民党员。

1928年,四川党员是政变之前的百分之十七。

浙江党员是政变前的百分之二十三;

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党员数量全部减半。

经过几年的恢复,1933年逐步恢复到政变前的水平。

数量恢复了,质量呢?

原先为了革命、为了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青年被杀了,新加入的是黑帮、地痞、土豪、军阀。

这样的党员素质,谈何革命?谈何抗日?谈何现代化?

国民党败退大陆,根基就在1927年4月12日


温乎


说一个关于关云长的小典故吧。昨天看《三国志》无意中看到的。

《三国演义》里关二爷千里走单骑,一路上为了避嫌二位嫂嫂在屋里休息,关二爷持刀立于门外,传为佳话。

《三国志》里有一条裴松之注释,说的是关二爷跟随曹操打吕布,开拔前对曹操说“吕布妻美,胜后关娶”。意思是吕布有个老婆挺漂亮,如果此战胜利后这个漂亮老婆就归我关某了。曹操同意了。

后来攻打吕布城池,即将破城之时关二爷又一次提醒曹操:“你可别忘了,这漂亮女人可是我的。”曹操又同意了。

后来城破吕布被擒,所有吕布家眷被关押收监。关二爷兴冲冲的找曹操要人。本来曹操没在意,可关二爷三番四次的提醒,于是曹操上了心亲自看了一眼,哎呦,确实挺漂亮,于是曹丞相反悔,自己收编了。

不知各位感受如何,反正我看了这则注释乐了半天。自行脑补了关二爷一脸失望,以及曹操各种不要脸的表情。


私家书评


令人吃惊的历史真相,我敢说,你们敢信吗?别骂我哦。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有难度,历史都是当政者编的,好多真相也都被当政者故意歪曲了。做为普通老百姓,只能从野史,演义,小说和传说中去找寻那支离破碎的“真相”了。

  • 光绪皇帝就是被此二人忽悠的,左边康有为,右边梁启超

这里说一说清末的重大事件“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可怜“戊戌六君子”死的可惜,当时其时他们六人也是可以跑的,但为了唤起国人富国强兵的意识,义然决然的等这清兵来抓捕,直至赴死刑场,真乃豪气满天呀。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是

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 康有为和他的三房姨太太

而相对于这六位英雄,变法的最重要的倡导者康有为,反而出逃到了海外,过起了做生意,娶了几房小妾的惬意生活。还在欧洲各国华侨界,以救国救民之名大举募捐,所得善款全被他挥霍一空。康有为晚年还给张勋复辟唱颂歌,开起了历史的倒车,真乃欺世盗名之徒。


图说奇闻录


我是牛耳历史。

以下这些历史真相,估计你们看了后,会毁了你们的三观!

1.《白蛇传》里的小青是个男的,我们从小到现在都被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给骗了!


2.东汉时期有一位太监,名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蔡伦刚开始为皇后陷害其他嫔妃,使得自己深受皇后喜爱,最终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新的皇后,简直就是皇后控。

3.茶叶刚到西方国家的时候,西方人竟然是把茶汁倒掉,然后用盐、胡椒粉等佐料放入茶渣里面,一起拌着吃!

4.康熙小时候长过天花,而且他并不是帅哥,脸上有麻子,长得很丑,长得丑就算了,康熙竟然只有1米5几!


(《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

5.《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是个帅哥,书法也是写的非常好,而且最擅长的是画美女图,他的画都是上乘之作,是一位有文化内涵的武将。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上了皇后,史称“大小张后”。估计张飞两个女儿也是长得很好看的,不然刘禅也不会喜欢吧?

最后一个史称“土客冲突”,清末时期发生的冲突事件,造成人员伤亡200万!

清朝道光29年,赤溪镇的客家人(后来居民)地主李隆儿子被广海镇一个土家(原著居民)地主伍姓所害,因为李隆是七代单传,地主李隆就不惜倾家荡产召集了客家几千人壮丁开始报复,在咸丰元年带上这几千人,去屠杀伍姓全家。


于是当地的土人(原著居民)要驱逐客家人(后居住居民),客家人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从此民间冲突就开始了,双方各自都训练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处招募壮丁。

最终这场冲突导致百姓数百万伤亡!



牛耳历史


令人吃惊的历史真相有很多,希望你看完不要吃惊,我第一次知道时都是回味良久,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些。

1.战争当中,英国贵族死亡率


一战时,英国先后派遣了600多万士兵参加战争,有75万人左右战死沙场,令人吃惊的是,其中,英国贵族子弟伤亡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五!原来,这些贵族子弟多担任军官,打仗时,他们都是冲锋在前,荣誉对于他们来说重于一切!

2.民国公子哥,人称柳永在世的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凯之子,母亲是朝鲜公主,民国四公子之子,可以说是身份高贵。

就是这样一位公子,确实青帮大佬,门徒众多,他死后,竟然有四五千僧尼道士,上千妓女给他送行,名人雅士更是众多,其中有前总统徐世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3.扫大街的大亨

黄金荣在解放以后选择留在了大陆,并没有听从杜月笙的劝说去香港,1951年,他被训诫,被分配到大世界门口扫地,路过的人无不感慨,曾经的大亨竟然在扫大街!

4.牛气冲天的国立中央大学


别的不说,就说说国立中央大学在1949年一部分师资力量迁到台湾以后,留下的部分划分出来的名校,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

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医科大学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等等20多所大学!

5.希特勒逸事

希特勒曾经指示部下,德军军服一定要设计的很帅气,这样才有年轻人愿意参军,不过事实也是如此,德军军服挺帅的!

6.世界著名的光棍

世界上光棍很多,著名的更多!

达芬奇,柏拉图,伏尔泰,贝多芬,诺贝尔,梵高,安徒生,康德,牛顿,哥白尼等等,都是光棍,是不是觉得单身有理由了呢!

7.首次保护侨民而出兵的是北洋政府


令人没想到的是,“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竟然是第一个出兵保护侨民的政府,1919年,北洋政府不顾日本威胁,出兵外蒙古,徐树铮将军在保护侨民之余,率军出塞,武力收复外蒙古,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文史野趣,可以关注颍州小史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