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天津,人们都习惯叫“天津卫”,这个名字就说明了这里是一座军事要塞。“天津”这个名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子经过的渡口”。这个“天子”就是明成祖朱棣,公元1400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从北京起兵,在天津渡口沿古大运河南下,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得皇位,史称“靖难之役”,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朱棣成为皇帝后为了纪念他成功的始发之地,将当时的海津镇改名为“天津”。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12月23日)开始筑天津城,这个时间也是文献记载的准确的天津建城时间。和很多沿海城市一样,天津在四五千年以前也是海洋,没有陆地的,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陆地,天津陆地的形成则和黄河密不可分,黄河携带大量泥沙逐渐形成冲积平原,大约三千年前在天津境内入海,后又三次改道,大约在金朝时天津的陆地开始稳定。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天津是因运河而兴,因漕运而繁荣起来的历史古城。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地方——三岔口,所谓的三岔口,就是海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的交汇处,三岔口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天津摇篮”,人们俗称“先有三岔口,后又天津卫”,因为古代都是走水路沿河迁移、定居,在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天津逐渐吸引了大量移民来此聚居,漕运枢纽让以三岔口为中心的天津成为了商贸重镇。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现在的三岔口已经是天津的文化象征了,著名的“天津眼”就在古三岔口附近。因为古代天津是商业集散地和水陆码头,所以天津也是古老的军事要塞,这里历来设有民政、盐运、税收和军事建置。曾经发展为三大部分: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在清顺治九年时三卫合并为一个“天津卫”。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天津城的军事作用在近代一百多年间显得尤为明显,历史上外国列强多次侵入天津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同一个地方,就是大沽口,这里是从海上进入天津的唯一门户,也是中华民族遭受几次军事侵略的历史见证,我们在学近代史时曾多次提到在这里发生的历史。其实从明代起执政者就意识到了这个位置的战略意义,建设了炮台。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大沽口炮台最早设于明代嘉靖年间,到清朝时多次大规模扩建,共修建了五座大炮台,二十多座小炮台,形成了一个强悍的大沽口炮台群,防御体系早已成型,也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不畏强权的历史见证。虽然近代我们一直是遭受屈辱的,但这些都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已经成为了历史。坚固的大沽口炮台始终在镇守着华夏子民。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天津的沿海关口设炮台防御,北部陆地关隘则是传统的长城,天津蓟州区北部的大山之上,现在还保留有一段古老的长城和关隘,蓟州在古代是天津北部的重要门户,从公元556年就已构筑军事设施,蓟州古城建有守营墩台十八座,目前保存完好的是其中的黄崖关。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曾任蓟镇总兵镇守这座重要关隘。从黄崖天梯古哨到三界碑,有北齐城墙和明代修筑的城墙大约六公里,哨楼、烽火台、女儿墙等军事设施十几座。黄崖关长城雄伟壮观,成为中国古长城中最美的一段,并入选“津门十景”,因山崖岩石多是黄褐色,在夕阳照耀下金碧辉煌,得名“晚照黄崖“。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在天津三岔口海河的岸边,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筑格外醒目,就是望海楼教堂,形似三个笔筒,它是发过传教士修建的,这座教堂也是外租入侵的见证。因为在教堂的原址上原来是建有一座望海楼的,始建于康熙年间,旁边还有崇

喜观、望海寺等几座庙宇,后来都被这座天主教堂取代。

京杭大运河,天津卫,一座因运河而兴盛千年的历史古城

独乐寺,也叫大佛寺,在天津蓟州区,是一座千年古刹,最早建于唐代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后来损毁,显存的寺院是辽代所建,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辽代三大古寺之一,山门和观音阁均为砖木结构,精美的斗拱重檐歇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华夏文化的珍贵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