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都說伴君如伴虎,這話確實不假。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把跟隨自己的許多有功之臣都統統殺掉。目的嗎?很簡單,就是想維持自己的皇室安全。但是還有這麼一個人,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一心為了皇帝著想,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他是誰呢?他就是宋朝的宰相趙普!相信上過中學的同學們都知道,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很好理解,因為趙普的學歷嗎,不是很高,他最早的職位只是一個小吏。那麼宋太祖就建議他多看看書,然而趙普就只看《論語》,最終也只是看了半本,就把整個天下處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皇帝的敬重。

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當然趙普深受皇帝敬重的原因可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其他原因。聽說過陳橋兵變吧?這是太祖由一個官轉變為皇帝的轉折點。這可能是士兵自願的叛變嗎?你想,那時當朝的皇帝很小,很小的話就會依靠大將,依靠將領就會對他們敬重有佳。所以說是個人都很難想起叛亂這個詞。這背後肯定得有謀劃者啊!那麼背後的謀劃者是誰呢?其實主要的謀劃者就是趙普和趙光義。沒有他們煽動集結士兵,士兵將領會反叛的那麼有條不紊嗎?答案是否定的!

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緊接著,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還是要擔心兩個隱患,一個是李筠,一個是李重進,史稱"二李",畢竟自己的皇位是搶的呀,名不正言不順。這又是趙普在身後的謀劃,為趙匡胤排除一個又一個隱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平定叛亂後後,我們太祖皇帝又開始憂心的睡不著覺了。為什麼呢?因為自己的皇帝是搶來的,既然自己可以搶別人的皇位,那麼別人肯定可以來搶自己皇位啊!心裡有了難處,自然就得傾訴,找誰傾訴呢?自然是找趙普了。趙普給趙匡胤出計策,於是兩人就上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好戲。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計策很成功,大將們都理解了趙匡胤的想法,並且沒有造反。不費一兵一卒,卻勝過千軍萬馬。

他是皇帝的鐵桿追隨者,最後卻被皇帝罷了相

第二年,在所有的體制完成後,趙普就擔任了宰相一職。此時的太祖皇帝無論有什麼問題,都會向趙普詢問。趙普可以說是太祖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然而,太祖皇帝在一次不經意的拜訪中,發現了趙普貪汙受賄的腐敗,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自此對趙普就有點不滿意了。而趙普在皇儲繼承人上對趙光義有著很大的牴觸,得罪了太宗皇帝,這就使趙普的情況有點緊張了。而趙普又在這種情況下與樞密使聯姻,你想啊,一個宰相,一個樞密使,幾乎對皇權都有了一定的話威懾力了,太祖豈能再繼續不問不顧了,而這時趙普又被雷家父子告發了,種種原因導致了太祖最終把宰相趙普罷了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