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歡迎來到百家號凡靈說歷史,小編今天所討論探究的流動穆斯林人口狀況,相關現象及社會管理,不僅存在於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長三角地區都市中,從世界上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來看,也或多或少地會遇到此類問題,如何消弭不同信仰文化引發的衝突,怎樣應對管理上的糾結狀況,通過對其他國家的瞭解,雖難以盡窺其堂奧,但總會對我們有積極的啟發作用。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脫亞入歐的社會風氣使得代表西方文化精髓的“蘭學”取代了長期濡潤日本社會的“漢學”,而在宗教上,神道教的國家宗教地位卻始終未見被撼動過;隨著西方文化逐漸滲入的基督宗教(含天主教和新教)和原來傳自中國的北傳大乘佛教,誠然擁有不少信眾,可都不能替代神道教驕人的社會角色,遑論伊斯蘭教等其他外來宗教了。儘管伊斯蘭教在日本社會的作用和影響相對微弱,不過,半個世紀多來,當今日本的穆斯林社群也逐步增大了社會影響力,日本社會中的伊斯蘭教終於有了一定的規模。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民族在其形成過程中,一直有著大規模吸收外來文化的經驗。同時,在吸收外來文化時依然堅持強烈主導性和選擇性,相應地加速了外來文化的本土化,並生髮成日本自身獨有的新傳統,例如日蓮宗。現代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中,複雜地融合著多種宗教要素以及大量的被稱為民俗宗教的民間信仰要素,各種要素以多種混雜的方式融匯並支撐著現代日本人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至於那些尚未完成本土化的外來文化,則大多要靠不絕如縷地前後傳承才可能得以保留。除佛教和傳統的神道教以外,同屬亞伯蘭罕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始終比較弱,而後者尤甚。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有學者指出:“伊斯蘭教進入日本社會時期較晚,穆斯林民眾的人數也較少,還沒有形成其獨特的宗派傳承宗教理論及文化傳統。”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大量外國穆斯林作為勞動力湧入日本,暫居和滯留於日本的穆斯林人口激增,伊斯蘭教在日本也出現了逐步發展和擴大的趨勢,有不少伊斯蘭教組織問世,由於這些社會團體的運作和對伊斯蘭文化的弘傳,擴大了伊斯蘭教在日本的社會影響。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若以1891年阿ト杜拉·哈利姆·野田作為日本人首次皈依伊斯蘭教來作為日本伊斯蘭教發展史上有標示性作用的時間節點看,日本的伊斯蘭教發展至今,已有120年。稍後的1909年,有日本人身份的奧瑪爾·山岡,首次去麥加朝拜聖地。1917年,沙俄爆發十月革命,數百名塔塔爾人難民移居日本,形成了日本最初的穆斯林社群,但就影響力而言,它根本不成氣候。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政府為實現在亞洲大陸的殖民統治,實施一系列殖民地政策,開始著手研究伊斯蘭教並出版了大量與該教相關的書籍。1935年和1938年,神戶清真寺和東京清真寺相繼建成。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1945年二戰結束後,許多在中國和東南亞皈依伊斯蘭教的日本軍人復員歸國,日本穆斯林人口有了明顯增加。1952年,日本穆斯林協會成立。1966年,日本伊斯蘭中心成立並啟動。1973年,石油恐慌引發世界對穆斯林國家的關注,在日本也形成了一股對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文化的研究熱潮。直到2011年“9·11事件”發生,再次激發全世界對伊斯蘭文化和穆斯林的關注。

日本外籍穆斯林群體,他們的社群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小編就分享到這裡了,在看完這篇文章小編認為與穆斯林社群相關聯的社會觀感,即日本普通國民對伊斯蘭文化的偏見亦開始驟然加深,大家覺得小編說得有道理嗎?歡迎在下方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