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鹰坠落》摩加迪沙之战中美军以战死19人的代价,杀敌三千,为何承认自己战败了?

丿迷蒙


美国电影《黑鹰坠落》大致讲述了1993年美军血战摩沙迪加街头,少数美军与这里成千上万的索马利亚暴徒奋战的故事,在这场战争中美军虽然歼灭大多数的敌人,并且自身的损耗也很少,还成功抓获了民兵组织领导人,但是这仍然被定义为一场失败的战争。

一个战争的胜利人们常常用两种方式定义,一种是战术胜利,还有一种则是战略胜利。战术胜利的含义是歼敌较多,自身止损很少;战略胜利的含义则是完成了本次战争的战略目标,且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而这部美国电影黑鹰坠落的原型则是摩加迪沙之战,这场战争是一场战术和战略都彻头彻尾失败的战争。这场战争当时的战略目标是活捉当时的索马里军阀艾迪德,美军虽然派出了精锐的游骑兵特遣队和第十山地特遣队,包括大量的黑鹰直升机机降和悍马车快速支援,但是在达成目的之后忽视了当地民兵的反抗力量,结果损失惨重。那这场战争由于美国过分轻敌最终导致整场战争崩盘,最后以失败告终。(美军伤亡不大,但同样不能接受)

分析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军方过于轻敌,没有看到当地民兵的力量。在美军将当地民兵逮捕之后,并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就只是单纯把他们丢在车子后面,这样轻敌的行为同时也给摩沙迪加民兵组装带来了翻身的机会。此次的摩沙迪加之战也是给美军带来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如何在城市进行高强度高烈度的作战成为军事家研究的课题。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的失败给美国今后的作战带来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此后美军很少再会犯这种轻敌的错误,也为美国日后的荣耀奠定了基础。


利刃巨透社


首先我们得澄清几件事,第一美军的损失不是19,第二美军也没有杀敌三千。首先美军的是阵亡19人,受伤70,被俘1人,总计损失90人,而整场冲突之中美据投入的地面兵力也不过120人,而且中途还有不少人撤出了摩加迪沙,从这方面来说地面上的美军基本上就是被索马里人全歼了。

而且之后逃出来的人也并不是想超人一样一边杀索马里人一边冲出来的,而是由于伤亡殆尽美军不仅无法维持作战行动,而且还被索马里人围堵在分散的几个小房子中,加上美军更本无法打退索马里人去援救自己的幸存者,所以他们只得向当地的维和部队巴基斯坦山地师求助,之后巴基斯坦山地师才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冲破了索马里人的防线将他们救了出来。

然后我们来说说索马里方面,由于索马里方面并没有政府的官方文件统计,所以这里参考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给出的伤亡数据,这个数据显示索马里人死312人,伤814人,注意这些指的是索马里人而不是艾迪德民兵,由于美军在战斗之中出动大量直升机用MINI GUN机枪对索马里的房屋进行大片扫射所以杀死了不少当地的平民,当然这些数字到底是多少更本无法统计,因为艾迪德民兵也是混在这些人之中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索马里人伤亡巨大的原因是:1.大量平民被美国人打死2.大多数人死在了美军直升机的MINI GUN机枪之下3.美军有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的救援这些坦克装甲车也帮着美军杀死了不少索马里人4.美军地面部队更本就没打死多少人,单论双方地面部队杀伤率,美军比索马里人少的多。如果没有这些支援,光把这些美国的超级大兵们丢在哪,他们早就被艾迪德的民兵剿灭干净了,而且艾迪德民兵的伤亡率还要小于他们。


开着皮卡打坦克


1993年10月3日下午3点左右,非洲索马里一队“黑鹰”和“小鸟”直升机从美军一个军事基地出发,朝首都摩加迪沙市区驶去,机上搭载着150名精锐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到摩加迪沙市中心抓捕两名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

不可否认,黑鹰直升机是世界上通用直升机中最优秀的。

但是进行不到1小时,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武装分子用火箭筒击落,黑鹰战机被击落使得美军整个抓捕计划被打乱,几百名武装分子涌向事发地点,不久第二架黑鹰又被击落,为了营救受伤的飞行员,抓捕小组和赶来救援的特种部队与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发生了激烈的枪战。美军发现他们被一群暴民围困了,每走一步都会遭到激烈的抵抗,抓捕行动变成了自救行动。

图为艾迪德,索马里武装军阀,因为抢占联合国救援物资,射杀维和部队,所以美军执行此次军事行动就是活足艾迪德。

15个小时,19名美军士兵丧生,70多士兵受伤,2架黑鹰武装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悍马军车被毁,,1993年10月3日到4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深夜从此成了美军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什么会战败,最直接的原因是任务是抓捕行动,最后变成了救援行动,任务失败。

图为索马里平民将死亡的美军飞行员拖出游街。

另外,美军没有杀敌三千,索马里伤亡人数确实过千,但是上千人数里不仅有武装力量,同时很多是孩子、年轻人、妇女,就好多是跑来跑去过程中被打死了,所以死亡人数中平民的数量占比是很大的,美军并没有把武装人员和平民区别开,也是后来导致国际上特别谴责的。

1995年维和部队撤出索马里,这场耗资几十亿美金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场秘密的抓捕行动,美国也失败在秘密这两个字上。到了战争的后期美国明显是需要增援的,而离他最近的是巴基斯坦军队,但美军一开始并没能跟巴基斯坦军队通气,巴基斯坦军队没做任务准备,导致增援迟缓了一个多小时,使这场秘密任务变成了暴力冲突,给今后美军的地面军事行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图文绘历史


电影《黑鹰坠落》隐瞒或者说回避了一个圈内尽人皆知的隐秘真相:1993年美军血战摩加迪沙街头,表面上是和成千上万的索马利亚暴徒激战,其实暴徒背后的师傅才是天下无敌。当日,正是在这个师傅的指导下,民兵用RPG击落了黑鹰。然后又在师傅的指导下,以优势兵力围歼美军,整套战术是经典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游击战战术。这位师傅就是自1949年后打遍全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龙炎”“龙焱”“龙燚”。


杨帆荣安


美军方面:16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特种部队以及负责运输的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七辆武装悍马、三辆重型卡车、两辆货车悍马。

另有UH-60黑鹰直升机六架、MH-6“小鸟”直升机四架、AH-6“小鸟”攻击直升机四架、OH-58D直升机三架、P-3侦察机一架、黑鹰指挥直升机一架。

首先,美军可以说倾巢出动!

我们再看看民兵武装!

再看索马里这边的阵容:至少5000名以上的平民和武装民兵,少量迫击炮并配有部分火箭筒等重型火力,仅此而已。

所以说看上去,是小问题,小冲突,但是从结果看虽然美国赢了,但是实际上是失败的!

按理说美国以少圣多,这次倾巢出动,换句话说大炮打苍蝇!

真是用中国的一句名言,~真是胜之不武! 所以美国是失败的!





北风之神529


《黑鹰坠落》描述的是1993年索马里战争中的摩加迪沙之战。在美军投入的120人中,共有18人死亡,73人受伤和1人被俘,这导致总兵力折损率达76.7%!后期更是派出多达3000人的救援队伍才结尾,此次战役是美军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后损失最惨痛的战斗之一。

图、当地民众和黑鹰残骸

提及“黑鹰坠落”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1969年,索马里军阀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军事政变坐上总统位置。1990年,巴雷又被另一派发动政变下台,其中的军事首领马赫迪宣布就任总统。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总统,但马赫迪拒不放权,导致索马里爆发军阀混战。联合国于是介入索马里冲突,最初为了解决索马里南部的饥荒问题,但很快变了味道成了军事行动。

图、冲突中留下的真实照片

索马里当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军阀争斗局面,联合国希望扶持一个亲西方的索马里政府,但索方军阀并不认同。1993年6月5日,联合国尝试关闭艾迪德的无线电台,在行动中有23名巴基斯坦籍联合国士兵被害。10月3日,美军制定了清除艾迪德幕僚的“艾琳行动”,游骑兵和三角洲部队士兵搭乘UH-60黑鹰直升机和MH-6“小鸟”飞赴行动地点。美军虽然成功抓获目标,但是严重低估了当地军事力量,有两架黑鹰直升机相继被RPG-7火箭推进榴弹命中。数百名救援特种部队在随后的搜救行动中也陷入恶战。

图、在摩加迪沙之战的黑鹰主旋翼残骸

被围困的美军只能展开数小时的摩加迪沙之战,截止次日联合国派出救援部队,美军已经阵亡19人,受伤73人,还有1人被俘。而索马里方面则伤亡500~1000名士兵,并波及3000~4000名当地平民。相对而言对于索马里方面伤害更为惨痛,但从美军的损失而言,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败仗。


航空之家


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一模一样,从几个方面看,

战术上,美军赢得毫无悬念,艾迪德数百上千人的武装依然没能全歼美军,甚至连让美军产生重大伤亡都没能做到。

战略上,美军输了,因为原本的战略目标是擒获艾迪德及其幕僚,瘫痪其军阀政府运作,但实际情况是,美军连艾迪德都头发都没摸到,抓到的也不过是一些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的幕僚而且撤退过程中还死了几个,重不重要,只有美军自己清楚,而且之后为了换回“超级64”号机的飞行员杜伦和两名三角洲队员兰迪和高登的尸体(他们两之后被追授国会荣誉勋章,得承认他们的勇气,他们确实履行并且超出了军人的职责)而把抓到的人又放了,所以整个行动毫无意义。

政治上,首先,索马里这场仗和美国人关系不大,准确的说就是,这战不是美国人挑起的,甚至美国人一开始并不想趟这潭根本没啥好处的浑水,但是参与了联合国维和的几个国家甚至美国的欧洲盟友(尤其以德法声音最大,德国以前发生过航班被劫持到摩加迪沙的事情gsg9去了,但是争议有点大,间接促使了欧美国家默认其成立一支可以出国营救德国公民的特种部队,既ksk)批判美国的不作为政策,等到巴基斯坦的24名军人被集体屠杀后,美国人也坐不住了,为了维护国际声誉和形象,决定出兵,第一次是第十山地师和海军陆战队meu的2万人,之后局势看起来稳定后,海军陆战队撤退,这时候的索马里正在闹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几十万人饿死,联合国的援粮源源不断的进入索马里,但是大家都知道了,这些粮食全给艾迪德及其它部落首领抢了,用饥荒做武器,粮食做工具,艾迪德迅速控制了大部分索马里领土,并且滋养了一大批武装部队,美国人一看形势又失去控制,随即派遣三角洲和75游骑兵团,还有160soar既第160特种航空团进入索马里,几个月后,华盛顿失去耐心,随计划抓捕艾迪德及其幕僚,结束索马里内战,结果既没有恢复和平,还使艾迪德信心大增,索马里比以前更乱了,死了那么多人还砸了两架直升机,为了救美军,其它国家维和部队也有损失,美国国内也是一片质疑声,于是美军就撤退了,这时,当年批判美国人不作为的国家又跳出来了,职责美国人乱搞,绕开联合国,私自行动造成严重后果,让索马里人权危机更严重,让美国面子受损,国际声誉及地位下降,当然,没多久,联合国也走了,再也没回去过,现在在索马里的是非洲联盟,简称非盟的军队试图恢复索马里的局势,所以我们总结,政治上美国人也是差点连内裤都输进去了,所以是大大的失败。

后话

艾迪德96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敌对势力暗杀,我个人倾向于另一种说法,艾迪德最后还是没逃过美国人的眼睛,给做掉了……

《三角洲部队:黑鹰坠落》这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就是black ops,既不被承认的任务,就是排主角一人去做掉艾迪德……


ID是浮云


美军阵亡19人,这个是可以肯定的,但不能不提及1人被俘,70人受伤的情况。不过,你所谓的杀敌三千从何认定?就连电影黑鹰坠落的结尾也估算民兵损失超一千人,而不是三千。

在当时,随着美军行动的暴露,艾迪德的民兵大量聚集围攻美军,而随着冲突升级,美军也不断派出装备人员增援作战。由于索马里人几乎全民皆兵,所以良莠不齐的作战人员和落后装备等因素造成的劣势通过庞大的人数得以弥补,所以美军并不顺利,在空中掩护下才得以退出战场撤回基地。

据说索马里人损失过千是可以肯定的,因为男女老少聚集围攻美军时多次遭到直升机机枪的空中扫射,所以死伤惨重,但这不意味着是军人的阵亡。所以杀敌一词慎用。


吉用时代


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战场较量,而是政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电影的原型是1993年10月3-4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摩加迪沙实施的特种抓捕行动。

战术上讲,美军并没有失败,因为美军虽然没有抓到目标,但仅凭100多名特种部队从到处是武装分子的摩加迪沙撤出来已经非常不易,美军的死亡人数也远远少于当地武装。据统计,美军有19人死亡,1人被俘,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另有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



然而,第二天,当美国电视屏幕上出现索马里人用绳子拖着美军尸体游行的画面,被俘美军也上了电视时,美国舆论开始一边倒地批评政府出兵索马里。在国际上,美国的行动也遭到众多国家的批评,其中包括英法德及埃及等国的政要或前政要。克林顿政府事后被迫与索马里军阀秘密达成交易,换回美军被俘士兵及美军尸体。1995年3月,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不仅如此,此次军事行动给美军蒙上了心理阴影,让美军对地面战心生恐惧,这也是美国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力避地面战的重要原因。



美国之所以认为自己失败,并不是美军在战术上失败了,而是在政治和舆论上失败。其实,这并非美军第一次在战术上赢得胜利但输掉战争的案例,也不是最后一次。此前的越战,以及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可以说都是如此。

这表明,任何国家,不管多么强大,在发动战争及军事行动前,都得认真考虑如何结束战争,以及战争的可能后果。不然,可能会追悔莫及。


西域都护


戚继光戚家军在福建小桥之战,阵亡90人,歼敌四千,其中斩首2000余人。拒绝倭寇投降,火攻烧死倭寇700多人。戚继光战后来到小桥祭奠阵亡将士,放声大哭,言:此战乃惨胜,戚家军伤亡惨重,乃戚家军组军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