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出現這4個症狀,是心腦血管病靠近了!

立冬拉開冬季的帷幕,人體進入修生養息的階段,新陳代謝也相對緩慢,高血壓患者進入了一個危險的季節。此外,民間素有“冬季進補”之說,為了禦寒,人們會選擇很多高熱量高脂肪的東西滋補,其中有些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反而會影響血糖血脂尿酸等,加重了高血壓的危害。


醫生提醒:出現這4個症狀,是心腦血管病靠近了!


人類的血壓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這一觀點早有論述。早在 1921 年,Hopman 等就發現血壓在寒冷季節增高的現象,之後意大利的 Modesti 等連續調查了 1999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2 月門診就診的高血壓患者 6404 例,發現寒冷季節平均血壓為(141±12)/(95±8)mm Hg,而炎熱季節平均血壓為(136±19)/(80±7)mm Hg,提示寒冷季節血壓明顯高於炎熱季節。隨後國內外醫學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獻,大多數認為寒冷季節氣溫下降會導致血壓產生一定程度的升高。

冬季氣溫下降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的可能原因有:

1.冬季的來臨機體為適了適應寒冷的氣侯而出現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亢進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從而引起全身小動脈收縮,增強外周阻力,使血壓升高;

2.寒冷可使血液的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從而增高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

3.低溫可使體表血管彈性減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

因此我們要警惕心腦血管病人冬季的4個報警信號:

冬季4個報警信號


醫生提醒:出現這4個症狀,是心腦血管病靠近了!


1.呼吸困難

冬季,心臟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急促、氣喘、憋氣等。尤其是出現憋醒、只有坐起來才能呼吸的現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醫,檢查心肺功能。

2.心悸

感覺心跳不規律,如心悸、心跳過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可能出現了心律失常等情況,如果發作頻繁,需要馬上就醫。

3.忽然疼痛

如出現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視或被混淆認為是肩周炎、胃病。其實這也可能是心梗發作的前兆。醫生提示,心腦血管病人發生下巴以下、肚臍以上的突發性疼痛要警惕心臟問題。

4.頭暈、暈厥

一旦發生意識模糊現象,說明腦供血、腦供氧出現了異常,即便屬於短暫性發作,但若不及時採取措施,中風風險大大增加。

同時我們要合理的調節自己的衣食穿行:

合理調節吃喝穿行

1.首先是適度“吃”

生活飲食要有規律,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中老年人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多喝水。按冬季進補的傳統習慣,某些患高血壓病的體弱老人常會買些滋補藥品服用。


醫生提醒:出現這4個症狀,是心腦血管病靠近了!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人服用補藥必須有針對性。肝腎陰虛的患者宜選用西洋參、龜板、鱉甲、冬蟲夏草、枸杞、牛膝等補陰藥,也可服用龜鱉丸,既有益於降低血壓,緩解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又有增強體質,促進康復之效。如果高血壓患者隨意服用人參、鹿茸等具有升散、溼熱特性的補氣壯陽藥,則不僅對降血壓無益,反而會加重病情。有些高血壓病人即使氣虛,也須以補陰為基礎,採用藥性平和的補氣方劑進行緩補,切勿單獨服用峻烈補氣壯陽之品。此外,若常感胸悶、納呆、苔膩不化等的高血壓患者,慎用補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先行服用健脾化溼及祛痰等中藥調理,待上述症狀緩解或基本消失後,再酌情選服補藥。

2.其次是酌情喝

在冬季,不少中老年人喜歡喝杯白酒暖暖身子,藉以驅除寒意,這樣做要特別慎重。喝酒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新陳代謝增強,心跳加快,引起血壓升高,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而中風。高血壓病人應避免飲酒,尤其不宜多飲烈性酒。不鼓勵高血壓患者飲酒,飲酒者必須在血壓控制好的基礎上限制每日飲酒量。

不少人喜歡打麻將玩牌,久坐不動,加上冬天喝水相對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要少打麻將, 多喝水多走動。

3.再次是注意“穿”

臥室室溫一般要控制在20℃左右為宜,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在室外氣溫過低的時候要儘量減少外出,出門時應重點注意頭部和四肢的保暖。最怕一冷一熱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從冷的地方到熱的地方。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熱,避免情緒波動。

4.還有是量力“行”

心腦血管患者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昇起來之後再去鍛鍊。需特別提醒的是,患者不宜晨練。早上起床,要記住三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 半分鐘;坐起來半分鐘;兩條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鐘。

高血壓病人相關證型食療


醫生提醒:出現這4個症狀,是心腦血管病靠近了!


1.加味三七花茶

用料:三七花、槐花、菊花各10克。

製法:將上3味混勻,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平肝清熱,祛風涼血,降壓。

適應症:肝鬱化火,風陽上擾型高血壓。

2.半夏白朮天麻粥

用料:法半夏、天麻、白朮各10g,橘皮6g,粳米100g,紅糖20g,

製法:先將半夏、天麻、白朮、橘皮煎煮20min後,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煮至粥將成時,調入藥汁加入紅糖後,以文火喂煮10min即可,每日1劑,早晚分2次食用。

功效:化痰洩濁,平肝降壓。

適應症:痰濁蘊結型高血壓病。

3.陳皮山楂鉤藤茶

用料:陳皮、山楂、鉤藤各10g,烏龍茶5g,

製法:將上4味混勻,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化痰降脂,降壓減肥。

適應症:痰溼內蘊型高血壓病,對高血壓合併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尤為適用。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瞭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