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出现这4个症状,是心脑血管病靠近了!

立冬拉开冬季的帷幕,人体进入修生养息的阶段,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高血压患者进入了一个危险的季节。此外,民间素有“冬季进补”之说,为了御寒,人们会选择很多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滋补,其中有些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反而会影响血糖血脂尿酸等,加重了高血压的危害。


医生提醒:出现这4个症状,是心脑血管病靠近了!


人类的血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观点早有论述。早在 1921 年,Hopman 等就发现血压在寒冷季节增高的现象,之后意大利的 Modesti 等连续调查了 1999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2 月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 6404 例,发现寒冷季节平均血压为(141±12)/(95±8)mm Hg,而炎热季节平均血压为(136±19)/(80±7)mm Hg,提示寒冷季节血压明显高于炎热季节。随后国内外医学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献,大多数认为寒冷季节气温下降会导致血压产生一定程度的升高。

冬季气温下降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有:

1.冬季的来临机体为适了适应寒冷的气侯而出现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从而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增强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

2.寒冷可使血液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增高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3.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减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

因此我们要警惕心脑血管病人冬季的4个报警信号:

冬季4个报警信号


医生提醒:出现这4个症状,是心脑血管病靠近了!


1.呼吸困难

冬季,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急促、气喘、憋气等。尤其是出现憋醒、只有坐起来才能呼吸的现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医,检查心肺功能。

2.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悸、心跳过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可能出现了心律失常等情况,如果发作频繁,需要马上就医。

3.忽然疼痛

如出现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视或被混淆认为是肩周炎、胃病。其实这也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医生提示,心脑血管病人发生下巴以下、肚脐以上的突发性疼痛要警惕心脏问题。

4.头晕、晕厥

一旦发生意识模糊现象,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了异常,即便属于短暂性发作,但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中风风险大大增加。

同时我们要合理的调节自己的衣食穿行:

合理调节吃喝穿行

1.首先是适度“吃”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中老年人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喝水。按冬季进补的传统习惯,某些患高血压病的体弱老人常会买些滋补药品服用。


医生提醒:出现这4个症状,是心脑血管病靠近了!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人服用补药必须有针对性。肝肾阴虚的患者宜选用西洋参、龟板、鳖甲、冬虫夏草、枸杞、牛膝等补阴药,也可服用龟鳖丸,既有益于降低血压,缓解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又有增强体质,促进康复之效。如果高血压患者随意服用人参、鹿茸等具有升散、湿热特性的补气壮阳药,则不仅对降血压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有些高血压病人即使气虚,也须以补阴为基础,采用药性平和的补气方剂进行缓补,切勿单独服用峻烈补气壮阳之品。此外,若常感胸闷、纳呆、苔腻不化等的高血压患者,慎用补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先行服用健脾化湿及祛痰等中药调理,待上述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后,再酌情选服补药。

2.其次是酌情喝

在冬季,不少中老年人喜欢喝杯白酒暖暖身子,借以驱除寒意,这样做要特别慎重。喝酒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新陈代谢增强,心跳加快,引起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高血压病人应避免饮酒,尤其不宜多饮烈性酒。不鼓励高血压患者饮酒,饮酒者必须在血压控制好的基础上限制每日饮酒量。

不少人喜欢打麻将玩牌,久坐不动,加上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要少打麻将, 多喝水多走动。

3.再次是注意“穿”

卧室室温一般要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室外气温过低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时应重点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

4.还有是量力“行”

心脑血管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需特别提醒的是,患者不宜晨练。早上起床,要记住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 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

高血压病人相关证型食疗


医生提醒:出现这4个症状,是心脑血管病靠近了!


1.加味三七花茶

用料:三七花、槐花、菊花各10克。

制法:将上3味混匀,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平肝清热,祛风凉血,降压。

适应症: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型高血压。

2.半夏白术天麻粥

用料:法半夏、天麻、白术各10g,橘皮6g,粳米100g,红糖20g,

制法:先将半夏、天麻、白术、橘皮煎煮20min后,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煮至粥将成时,调入药汁加入红糖后,以文火喂煮10min即可,每日1剂,早晚分2次食用。

功效:化痰泄浊,平肝降压。

适应症:痰浊蕴结型高血压病。

3.陈皮山楂钩藤茶

用料:陈皮、山楂、钩藤各10g,乌龙茶5g,

制法:将上4味混匀,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化痰降脂,降压减肥。

适应症:痰湿内蕴型高血压病,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尤为适用。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