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分析方法論

區塊鏈分析方法論

方法論,屬於哲學範疇,是關於人們認識規律、適應規律的方法的理論。區塊鏈方法論就是在深入瞭解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基礎之上,總結區塊鏈的運作規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對區塊鏈涉及的各個領域、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等作出的論述。其內容主要涵蓋區塊鏈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等。

對於普通人而言,瞭解區塊鏈不必非得要精通區塊鏈技術,只要掌握了區塊鏈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將其運用在具體的工作和生活中,解決鏈上和鏈下的各種問題就足夠了。

區塊鏈的立場—去中心化

當我們談論區塊鏈的方法論,事實上是在試圖從哲學角度來探討區塊鏈作為人們認識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的一種技術工具,如何、怎樣達到認識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在人類歷史上,技術進步一直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當今時代,區塊鏈通過組合現有的技術,改造現有的生產關係,進而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人們的生產和未來的生活,人們的信仰取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是人們認識規律、發現規律、遵循規律不可多得的技術工具,

區塊鏈的立場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是相對的,就像太極圖,是陰和陽的關係,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協作、相互轉化的關係。人類過去的文明都是建立在中心化的基礎之上的。在過去的歷史中,人們通過中心化的國家機器、社會組織來提高生產力,完善生產關係,適應客觀規律,達到人們追求生活幸福的目的。所有的文明都是建立在這樣的中心化條件下。所以幾千年來,人類都是在中心化的條件下生存和發展,幾乎沒有去中心化的存在空間。只有中心化,而沒有去中心化的存在,這個社會將會被中心化霸凌;只有去中心化,而沒有中心化的存在,這個社會將陷入無政府狀態。雖然過去的幾千年裡,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文明的建立和發展,都是在以中心化的條件下得以完成的。但是,這種中心化的條件已經越來越滿足不了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滿足不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面臨共同的問題,如溫室效應問題,資源的有限性問題,人口爆炸問題等等的解決。恰在此時,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通過區塊鏈技術人們已經試圖和正在尋找解決上述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從比特幣的誕生和運行來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來改進和創新生產關係,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信息對稱,激勵機制,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式往前發展,人類或許能夠找到解決現實困境的鑰匙。

去中心化的運行邏輯是以整個人類為出發點,來考慮在全人類範圍內如何進行資源最優配置,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何使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獲得相應的激勵和報酬。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建立社群的方式適應人類新的技術條件下的資源最優配置、信息對稱、提高效率以及新的激勵方式應運而生。這種以去中心化為特徵的存在方式,和以中心化為特徵的現實世界的存在方式並不是敵對的關係,而是和諧平衡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需要去中心化的地方就去中心化,在需要有中心化的地方就有中心化,在需要弱中心化的地方就弱中心化,在需要強中心化的地方就強中心化。其目的只有一個: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一種陰和陽的關係,追求動態中的平衡,平衡中的運動,從而達到和諧狀態。這就是去中心化存在的理由和動力。

區塊鏈的觀點—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可溯源

區塊鏈的觀點是指運用區塊鏈技術的特點,來解決現實生活和鏈上生活各種各樣的問題。區塊鏈說到底是通過點對點傳輸、分佈式記賬存儲、加密算法與共識機制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從而構建去中心化、數據真實與不可篡改的信任機制。區塊鏈的這些技術特點對於多數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交往都能進行改進、提升、甚至替代。這對於金融領域,知識產權領域,商業領域,司法領域,工業製造領域等帶來不可估量的革命性的變化,從而使人類在建立資源最優配置,信息對稱,激勵機制等方面促進人類進步,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1、分佈式數據存儲和加密不可篡改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利用哈希指針前後相連的鏈式數據庫,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具體而言是指把隨時間不斷增長的數據打包到各個區塊裡,所有區塊按照時間順序串起來形成一條鏈。區塊鏈從數據存儲的角度來看,可以總結為兩大特徵:分佈式數據存儲和加密不可篡改。所謂分佈式數據存儲,是指區塊鏈的全節點數據並不是由一箇中心化節點儲存,而是由分佈在全球的無數節點共同儲存,每個節點都擁有一份該區塊鏈的完整數據,不會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壟斷對數據的存儲權。同時,由於區塊鏈通過對計算機代碼和加密學的運用,加之設計上的精巧和特別,區塊的微小的篡改都能被察覺出來,也就促成了區塊鏈防篡改、可靠的特點。

正是這種超脫和近似冷酷的技術設計機制,才使得信用社會的到來成為可能。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統治者一直牢牢地掌握著社會方方面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並不為社會大眾所掌握。統治者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牢牢掌控著整個社會,按照自身喜好影響社會。因此,對信息進行壟斷和篡改,使之符合統治者的需要,是統治者和中心化組織的常用手段。只有當數據或者信息實現零成本傳播,不可篡改的時候,信用社會才能到來,大眾獲取的信息才會更加真實,可靠和零成本,每個人都有條件做出最優化的價值判斷,社會才能進步。

2、共識機制

分佈式數據庫就像一個公共帳本,所有人都能查看,但沒人能私自修改以往數據,因為他不可能修改分散在其他人機器上的數據庫。傳統的數據庫一般具有增刪改查四種操作權限,而區塊鏈數據庫由於其分佈式存儲特點,去除了刪和改的兩種操作,僅留下了增和查的兩種操作,據此實現了防篡改的重要特徵。對於區塊鏈的“增”操作,就是要把一定時間內全鏈新增加的交易數據打包成一個新區塊並添加到已有的數據庫中。

那麼到底選擇哪個節點來執行這個“增加”操作,執行之後形成的新區塊如何取得其他節點的信任,並添加全鏈所有節點的數據庫中,這整個流程和規則被稱為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現階段,業界常用的共識機制有POW、POS、DPOS、DBFT等,不同的共識機制有著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和運行效率,根據不同的區塊鏈系統設計目標,有所取捨。

在這個系統之中沒有人能夠主導,每個人既是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所有人的行為和信息傳遞都將受到驗證和制衡。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每個關聯人產生信息不斷注入這個數據庫之中,使之不斷龐大,豐滿。而區塊鏈前後相佐證的設計程序則使得這個數據庫更加可靠,因此,共識=靠譜,可保證不會發生數據丟失或篡改的情況,它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與信任感,這就大大減少了社會信任的成本。

3、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段寫在區塊鏈上的代碼,一旦某個事件觸發合約中的條款,代碼即自動執行。智能合約解決了社會信用無法保障的難題,對於每個社會人來說,充分達成共識很重要,如何落實這些共識也很重要。加入智能合約的各方都有遵守合約條款的義務,智能合約的執行賦予了合約當事人一種新型的合作模式,“若即若離”式的全新關係。“若即”是通過代碼將當事人捆綁在一起,即權利與義務的分配;“若離”便是雙方當事人形成共識之後便不需要雙方的相互制約或監視,因為違約方一旦觸發條件,合約將自動按照先前的約定履行,違約方必將遭受利益損失。正是智能合約的強制性,才釋放了合約雙方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而不需將精力放在維護合約上,“若即若離”的合約關係減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減少了社會摩擦。

區塊鏈的方法—通證和社群

區塊鏈的方法是指區塊鏈技術的表達和應用,區塊鏈技術是手段,應用才是區塊鏈技術成功的關鍵。區塊鏈方法論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論。區塊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上鍊,表現形式是通證和社群。

1、通證

可流通的加密數字化權益憑證即通證(Token),一般分為實用型通證和證券型通證,它是指區塊鏈世界中的某種信息技術、產品、服務的使用權或現實中的某種資產和權益。對於現實中的權益而言,比如公司股權、債權、知識產權,信託份額,以及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可以轉變為鏈上加密數字權益憑證,這個過程是現實世界各種資產、權益,服務的數字化,也就是通證化。與此同時,在數字化時代所誕生的各種數據也可以通過通證的方式價值化,或者稱為資產化。在這個體系中,一些重要的價值、權益都被通證化。通證降低了交易、協作、消除信息不對稱,重新構造了權益內容,使人們的權益獲取和交易方式變得簡單化。

2、社群

社群的價值在於,其可以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安全性高、開放性、自治性等特點,應用於社群,使得在社群裡各個角色的定位與分工變得平等,社群中,沒有老闆,也沒有僱員,既沒有地域限制,也沒有時間限制,更沒有現實世界中所存在的性別、種族、民族、文化等歧視,通證的交易既安全、簡單又成本低廉。社群中,所有人都是通證人,即在社群中,擁有相同通證的人。你創造的價值是多少,會由其他通證人形成共識,用通證來衡量。每個通證人共同承擔社群風險,共同分享社群收益。

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正在起步階段,其未來將會呈現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人們可以在不同領域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其方法論的內涵,也將逐步豐富和完善。所以,我們應該抱著開放的態度看待區塊鏈可能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嶄新的世界,並且擁抱這個新世界。

#熱議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