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比歐美奶粉標準更嚴苛,為何大家還拼單海淘代購國外奶粉?

百花谷火鳥


你以為只是奶粉嗎?中國媽媽普遍用各種渠道為自己的寶寶尋求國外口糧,只是體現了國人對嬰幼兒食品安全焦慮的一個側面。作為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們的焦慮可遠遠不止奶粉,每天苦苦尋求的也不僅僅是國外奶粉……


去香港尋求可靠的疫苗

在疫苗危機發生之前,我認識的所有廣東媽媽都會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還有一些其他省份的媽媽每年也會不怕舟車勞頓,不怕帶低齡孩子出門的各種不便赴港打疫苗。疫苗危機發生之後,在所有爸媽都去翻孩子疫苗本的時候,朋友圈裡,也只有這些堅持赴港打疫苗的媽媽們表現出了“劫後餘生”及“倖免遇害”的慶幸。而我當時是什麼心情呢?後怕、自責、憤怒、無助、焦慮……簡直是防不勝防啊!!自此以後,我會想盡辦法給孩子提供進口或者尋找海外接種渠道。


去農村尋找可靠的肉蛋蔬菜

孩子奶粉可以國外買,其他口糧呢?大家有沒有一種共識:就是現在家裡要是有在農村自己養雞種菜的親戚,簡直是最最珍貴的資源了,那太讓人羨慕了。這意味著,你們家孩子真的可以吃到不含各類抗生素的雞蛋和肉製品,以及沒有超標農藥殘留的蔬菜。最近央視曝光:上海復旦大學用1年的時間,通過對江浙滬1000多名,8-11歲的兒童進行尿液檢測,至少有58%的兒童尿液中檢測出一種獸用抗生素,四分之一的兒童中,檢測出2種以上的獸用抗生素。觸目驚心嗎?

作為母親,給孩子尋找可靠的肉蛋奶及蔬菜,已經是我的必修課,從購買渠道、到商家品牌、檢驗檢疫追溯等無一不查驗仔細,但是會不會有什麼卵用?其實我也沒什麼把握……

三鹿三聚氰胺只是開端,拉開了嬰幼兒食品信任系統的瓦解序幕,疫苗、肉蛋抗生素、蔬菜農藥殘留,儘管家長們處處留意,還是感覺步步是坑。所以大家不信任的不僅僅是奶粉,而是嬰幼兒食品整個體系的徹徹底底的否定。

所以,什麼提高標準、提供奶源生命週期實時查詢,都沒辦法挽回信任了。嬰幼兒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對於萬千家長而言絕對是零容忍,因為信任的代價和成本太高太高……


我是艾茉,龍鳳胎美寶媽,關注子女教育及優質教育規劃,有更多問題歡迎關注或評論區留言


艾茉美寶媽


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和感受,相信大家就有答案了。我在北美生活工作了二十年後,在2010年到2017年間被公司派到北京工作了七年。由於在國外習慣了早上喝牛奶,到了國內也買牛奶喝。二十年的用餐習慣讓我對牛奶的味道太熟悉了,含乳量是1%還是2%或者3%一喝就能喝出來,我幾乎喝遍了超市裡所有的牛奶,包括比較貴的“金典”,一入口就知道不對勁!不知道生產廠家是怎麼弄的,但絕對不是純牛奶!中國的牛奶在最近二十年估計都是這個質量,我想大家早已經忘記純牛奶的味道了吧。不得已我只能買韓國的進口牛奶,畢竟我還有女兒啊,她才五歲,不敢給她喝國內牛奶!我想說的是,牛奶都是這個品質,奶粉就會好了嗎?是誰說國內奶粉生產工序比國外嚴格?他見過國外對入口的東西有多嚴苛嗎?十幾億人的國家人民喝不上真正的牛奶,這是件悲哀的事!希望不久的將來會有改觀!謝謝大家!


羅卜218278161


作為曾經的乳業從業人員,我來說兩句真話,當然,我這裡涉及到的是整個乳業,而不是單指奶粉。

第一,標準嚴苛我不認同,你說的標準是產品標準,而不是整條產業鏈,比如運輸環節,拿小日本的養樂多酸奶來說,是全程冷藏運輸,當然,實際上是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全程冷藏的,可對比我國的酸奶,這幾年才開始用冷藏車,並且到現在還不是每個地區都強制用。

第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現在各位看到伊利蒙牛都是幾百億的銷售額,是消費者對國產奶恢復信心了嗎?不是,是公關做的越來越好,有些小事件你們根本不知道,比如有問題的奶會迅速的產品召回,出現了單獨消費者的投訴,馬上給錢或者買一賠三。

第三,國內乳企沒良心,為什麼在國外喝的都是五六天保質期的鮮奶,而我國喝的都是45天保質期,半年保質期的利樂包,利樂磚包裝的奶呢?因為鮮奶保質期短,運輸距離也就短,要做全國市場就要建眾多的牛奶廠,成本高,而利樂包,利樂磚就不一樣了,45天的保質期,從工廠出來,運輸到經銷商庫房用個兩三天也不是事。但鮮奶的營養含量是利樂包的奶能比的嗎?

價格也是很感人的,比如特侖蘇,經銷商取貨的價格是40元左右,賣給超市60元,超市賣給消費者67,50%的毛利堪比房地產,你們喝的所謂高端奶只不過是40元產品,況且生產廠也是要賺錢的,所以成本價還不到40元呢。當然,金典也一樣,你們真的以為是像廣告裡演的那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啊,哪有那麼多草讓那麼多牛吃,吃的都是秸稈,和新西蘭的吃草的牛產的奶能比嗎?

更奇葩的是自創品類,創造了所謂的常溫酸奶,比如安慕希,純甄,你一破乳飲料叫什麼常溫酸奶,酸奶有幾個月保質期的嗎?

總之我是不喝國產牛奶的,有些內幕更噁心,我就不便說了,如果各位想喝奶,建議是這樣的選擇順序:國外奶~國內鮮奶~國內純酸奶~國內純常溫奶~國內乳飲料(相當於營養快線)。


用戶73479157066


你是在搞笑嗎?我記得有個新聞說有一個媽媽帶了一個罐奶粉到香港去,結果被查了,一檢測某指標超了6倍!然後鬧出新聞來了,拿回國內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給出的答案是:香港與內地的標準不同,相差6倍是正常的!一個有毒物質標準相隔6倍是什麼意思?!就你們這樣的說法怎麼讓人覺得國產的比國外的嚴格?你們憑什麼厚顏無恥的說出這樣的話?


劉超136219309


我是12歲男孩和4個月男孩的媽媽,對奶粉的選擇有發言權。

01 經歷過毒奶粉事件,對國產奶粉抱懷疑態度

大寶2歲前,一直選擇國產伊利奶粉,一買都是6包以上。可是的可是,2008年眾所周知的毒奶粉事件發生了,國產奶粉無一倖免。即使我們當時喝國產奶粉沒有影響到生長髮育,但是心裡紮了刺,拔不出。也相當於商業中的預期效應,從心理上感覺國產奶粉質量不行,安全性不能保證。



後來,朋友介紹美贊臣奶粉,據說他們的員工也讓孩子喝美贊臣,員工都選擇的準沒錯,因為生產者最瞭解自己的產品質量。於是大寶一直喝美贊臣到6歲,一喝就是4年。

02 奶粉更換要慎重

期間爸爸誤買了兩桶惠氏奶粉,大寶喝了一次即發燒,引起了不良反應。他的腸胃已經習慣了美贊臣,再換品牌身體就會出現排異反應。但是伊利換成美贊臣時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我們一直認為美贊臣是可靠的。當然他們沒有給我廣告費。



03 二寶驗證品牌選擇持續性

二寶出生後,沒有及時準備奶粉,家人隨便買了一個國產品牌,二寶喝了有上火的感覺,睡不踏實。我這才想起來大寶喝的美贊臣,讓爸爸買了一小桶回來,二寶喝上就感覺聽話了許多,睡的也安穩。

以上是我為什麼選擇進口品牌的原因,我沒有海淘奶粉,是在超市選擇的國外品牌,相信正規超市的品質。


凝媽悟語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從以前的信誓旦旦愛國用國產東西,到有了寶寶後隨大流購買外國奶粉,說說我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我沒有孩子的時候,看朋友們為了孩子的口糧,研究匯率,找信得過的代購,各種絞盡腦汁,當時覺得這批媽媽真事兒,有點矯情了。中國寶寶怎麼不能吃國產奶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洋奶粉不一定適合自家寶寶的體質啊!

可是當我懷孕以後,開始關注育兒產品,頻發的奶粉、疫苗事故,低成本的不合格產品懲罰,還有國產奶粉並不便宜的價格。漸漸的,心裡有了轉變,我敢給孩子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出有問題的奶粉嗎?中國號稱檢測標準高,可是監管完全沒有跟上,很多事故都是產品投入市場很長時間才爆發的。

我家大寶一直吃的德國愛他美奶粉,因為一個朋友定居德國,所以奶源很放心。前段時間歐洲愛他美換配方,引起一部分嬰兒不適。所以我準備換奶粉,有人告訴我幾款國產奶粉不錯,本來想試試的,可是疫苗事故爆發。不要告訴我疫苗和奶粉沒有關係,當幾十萬孩子接種問題疫苗,當會致死的狂犬疫苗也造假,當這些令人髮指的事故發生,只有300多萬的罰款作為造假成本。這樣的大環境下,面對脆弱的寶寶,我冒不起這個險!

平心而論,中國父母痴迷外國奶粉是無奈的選擇。若國產奶粉能讓父母放心,誰還勞心勞力買外國奶粉。所以在指責海淘的父母前,先把產品質量提高,從樹國產奶粉的形象吧!


呦彤媽媽


第一,中國的只有標準沒有執行。

第二,三聚氰胺,蒙牛說被奶農害的。

第三,黃麴黴事件,蒙牛說是草的錯。

第四,牛根生拍胸口說,你們請放心,我們出口到香港的牛奶和給大陸人用的絕對不是同一批。

第五……

國外企業標準低,至少人家認真執行。國內如蒙牛,氮含量不夠就加點三聚氰胺唄,雖然是假牛奶,可我氮含量標準就是比你國外的高啊。

這樣的企業能大言不慚的說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他說他的標準比國外高,你信嗎?要買也是買他們出口到香港或者歐美的,國內消費者他敢坑,大不了一句這是草的錯,國外消費者他想坑也沒這個膽。一流產品賣歐美,三流牛奶留國內,這就是中國奶業,至於選伊利還是蒙牛,兩害相比取其輕,買不了國外牌子,那就選伊利吧,畢竟當初添加三聚氰胺的企業裡,伊利還是比較良心,添加的量最少。


柯天聖171


這原因還要問,你笑死我了。



用戶5550670367565


最近幾年來,中國的年輕媽媽們,沉迷於為孩子海淘,奶粉首當其衝,另外還有尿不溼,輔食,洗護用品,餐具,甚至玩具等等,當然,不好意思的說,我也是其中一員。




海外奶粉如此受寵,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這其中,消費者心理,是不可忽視的基本影響因素。國內消費者對目前國內乳品的質量基本滿意,但對於“乳品是否還會再出現重大質量問題”表示“不能確定”,這顯示出消費者對國內乳品質量仍持擔憂態度、信心不足。

“我們還是低估了三鹿事件對消費者的衝擊,這兩年中國大陸消費者在歐美甚至香港搶購嬰兒奶粉就是證明。”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中國嬰兒奶粉創新崛起與質量升級”高峰論壇上說。

媽媽們其實都知道,“洋奶粉”不都是極品,“國產貨”也並非都是次品。近幾年,各大乳企在奶源把控、加工技術和檢驗檢測等環節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說,當前國產主流品牌奶粉質量是過硬的。但扭轉部分國內消費者“外國的月亮更圓”的固有思維模式仍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寶寶的口糧,我們寧願選擇自己信得過的。由於對國內奶粉信心不足,還有一些固有的錯誤思維所帶來的心理影響,導致眾多國內的為人父母者寧可費盡心力捨近求遠,也要通過“海淘”等形式來完成所謂的“把最好的帶給自己子女”。

此外,我認為,價格優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舉例說明,愛他美的一款1段800g奶粉,在德國亞馬遜網站上的標價為19歐元每罐,大約摺合人民幣135元,同款產品在淘寶全球購的價格則在160到190元間不等。而同款的國內原裝進口的產品價格,電商平臺標價是260元,在大型超市,更是賣到326元一罐。在如此“比較”下,消費者紛紛選擇“海淘”實在不足為奇。

但是,更多媽媽現在也瞭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配方奶粉在製作時會考慮當地的飲食和氣候環境等因素,所以,某國或某地的奶粉更加適合當地的寶寶,卻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國的寶寶,於是可能會存在孩子對奶粉過敏,或者營養元素不能滿足的情況。

而且,代購奶粉不僅可能買到假貨,更大的隱患在於無法提供我國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衛生質量和安全性無法保證。售後更是難以保證。

所以,我們寄希望於“史上最嚴奶粉監管政策”,只有我們國家的奶粉真正實現靠得住,才能徹底打敗海淘產品。


妍顏萸宇


不久前,官方發佈了《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奶類產量僅次印度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其他重要數據包括: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9年保持100%,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99.5%。看得出來,過去10年,中國乳業一直在向公眾宣傳它們值得信賴。

可為什麼,國人還是不信任國產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給人們造成的打擊太大了。3萬嬰兒因為食用問題奶粉腎結石,4名嬰兒因此死亡。在這次事件中,多個知名國產乳製品品牌中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甚至引起國際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的進口。

隨後幾年,又有多家國產奶企因為各種問題被公眾質疑,更有甚者爆料出,國產奶粉自降奶業標準,創造了中國奶業標準全球最低的尷尬紀錄,中國人和中國奶之間本來就脆弱的信任體系徹底崩塌。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內洋奶粉均價不斷上漲,比周圍國家高出近一倍,然而這絲毫不能阻擋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激情,尤其原裝進口的高端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0%。

安全,安全,還是安全。由於奶粉食用人群的特殊性,消費者們只能保持著百分之一千的謹慎小心。國產奶要想重獲消費者的信任,不能僅靠廣告宣傳,需要企業自我監督,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建立一個可供實時監督的生產過程,拿國際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加強對奶製品企業的監管,對危害民眾健康的企業做出最嚴厲的懲罰,讓犯罪成本遠高於獲得的利益。面對洋奶粉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力,希望中國消費者用貨幣投票的結果可以倒逼中國企業切實提高奶粉品質,重獲國民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