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也曾經入主中原,但人們卻極少像“蒙元滿清”一樣視鮮卑為侵略者,這是為何?

傳說--白鬍子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文化自信可以衍生出諸如軍事及政治自信,三個自信合體,即是國民的自信。漢唐對我們的影響是烙印在骨子裡的,而在我們那漢唐的驕傲裡,有鮮卑的深度參與。

一、唐朝的源頭,可以說出自鮮卑

鮮卑本是東胡苗裔,匈奴崛起時,大破東胡,拓地千里,東胡餘部四散,有退保烏桓山者、有退保鮮卑山者,分別指山以為族名。300多年後,冒頓單于的子孫們終於用盡了“天之驕子”的氣運,隨著北匈奴勢力退出草原,在其旁遊弋的鮮卑人趁勢大舉進入漠南漠北,數年而盡有其地,一舉成為又一個龐然大物。漢桓帝時,傑出首領檀石槐一統各部,分其地為中、東、西三部,後來在五胡十六國時大放異彩的鮮卑各部,幾乎都能在最初的三部大人中找到源頭,比如慕容氏出於中部,宇文氏出於東部。

唐朝的傳承脈絡還是很清楚的: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隋唐皇族出於關隴貴族集團,而關隴貴族是宇文泰一手建立,宇文氏之先,是匈奴南單于的遠親,世為鮮卑東部大人。北魏分裂後,宇文泰為西魏權臣,泰死,其侄宇文護威逼魏帝遜位,泰子宇文覺即位,北周建立。傳五帝共24年,外戚楊堅篡位建隋。隋亡,唐立。

史上第一老丈人獨孤信同志,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北周明帝、隋文帝、唐世祖(李淵之父),都是皇后,號稱亙古以來,所未曾有。

宇文泰掌權時,無論漢兒還是鮮卑,首先賜以鮮卑姓,其次大規模聯姻,在相同的政治訴求之下,他事實上已將關隴集團強行捏合成了一個整體。

楊堅的鮮卑姓是普六茹,李淵的鮮卑姓是大野氏。當然楊堅宣稱自己是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李虎(李淵的祖父)也宣稱自己是西涼太祖李暠五世孫。這種事其實真假參半,有沒有可能?有可能!但值不值得懷疑呢?確實值得。

二、慕容拓跋二氏爭奪正統

遊牧民族的尿性就是劫掠為生。鮮卑對中原犯下的罪孽確實沒有匈奴及其後的蒙古那麼深,但如果以為他們都熱情好客,恐怕連年都要過錯。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有註解,東漢以來,鮮卑人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的次數數不勝數,其至鞬、檀石槐、軻比能這些人就是這種尿性的集大成者。

五胡亂華時期,鮮卑人比較活躍的部落有:段氏、宇文氏、慕容氏、拓跋氏、禿髮氏、乞伏氏等。其中段氏、宇文氏被慕容氏暴打,慕容氏又被氐人和拓跋氏摩擦,禿髮、乞伏二姓,呂思勉先生說是“割據一隅,無關大局”,主要是在甘肅、青海一帶流竄。

他們所建的國家包括但不全包括:慕容氏諸燕(前後燕、南北燕及西燕),拓跋氏建代國及北魏,禿髮氏建南涼,乞伏氏建西秦等。

慕容氏殺了冉閔,所謂兩腳羊的故事,出自《雞肋編》,確實和他們沒啥關係。如前所說,他們所犯的罪當然也很嚴重,然而比之匈奴和羯人動輒屠城、種族滅絕,簡直好像一張白紙。

比較搞笑的是,慕容氏和拓跋氏兩家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而是根紅苗正的漢人。如慕容皝上書說自己“以數郡之人,尚欲併吞強虜”,強虜就是指的羯人、高句麗人及別的鮮卑人;慕容儁鞭屍石虎時說“死胡安敢夢生天子”,石虎是羯人,被罵為死胡,生天子即活皇帝,他稱帝時說自己“為中國所推,已為天子矣”,顯然把自己當成正宗的衣冠華夏。拓跋珪議定國號時,下詔念念不忘“未定九州(沒統一)”,又說“諸華乏主(中國沒主人)”,要“躬率六軍,掃平中土”,於是定國號為魏。這個“魏”字來源於開國功臣崔宏的建議:

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期乃革命之徵驗,利見之玄符也。

意思是,魏是美好偉大的意思,神州上國的潛臺詞,實是要與晉爭奪天下正朔。

三、鮮卑之名已消散

北魏立國100多年之後,孝文帝遷都洛陽,並進行了一系列漢化改革,最有名的就是將鮮卑姓全部改為漢姓,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禿髮氏改姓“源”、獨孤氏改姓“劉”等等。

孝文帝是偉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改革在客觀上延續了北魏王朝的壽命,但也摧毀了北魏以武立國的根基。

30年後,六鎮起義以燎原之勢爆發,北魏王朝便在這烈火中迎來了自己的葬禮。

534年,分裂。

東魏這邊鮮卑化的漢人高歡上位,西魏那邊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上位。但無論是鮮卑化還是漢化,其骨子裡都是鮮卑人,兩人的執政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愈演愈烈的漢胡矛盾。

兩國從東西魏掐到北齊、北周,掐到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笑到了最後。

宇文邕不但是宇文氏,甚至也是鮮卑人的最後一個雄主,可惜他不長壽,滅齊次年就死了,只活了36歲。

他一死,楊堅再無人制。從黃巾之亂(184年)後便陷入戰亂、分裂、殺戮、背叛、哭泣的中國大地,在經過曹魏、兩晉這群敗家玩意兒折騰之後,終於在公元581年發出了一聲怒吼,已經完成統一北方的帝國皇帝之位,在316年晉愍帝被俘後便再也沒漢人(真正的漢人,衣冠華族)什麼事的北方皇位,經過265年的演進,終於回到了漢人的手上。

公元581年,楊堅建隋稱帝。

無論怎麼評價,他的功績都是無與倫比的!

回到問題本身,鮮卑為何不被視為侵略者,我想以上三點已足夠解答。一言以蔽之,我們對鮮卑是親近的,何況今日的錫伯族是56朵花之一。


王事情


拓拔鮮卑為什麼不被如今的漢人視為侵略者,原因其實很簡單,有這麼幾個:

一,歷史盲很多,北魏知名度太低。但這真不是原因,原因是下面這條。

二,這條很有意思了,因為北魏根本不是漢族的侵略者啊,儘管嚴格說,北魏確實主動進攻過劉宋並且取得了一些土地,但是,北魏明明是慕容鮮卑、匈奴、羌的侵略者!北魏滅掉的國家有:胡夏(匈奴鐵弗部)、北燕(鮮卑化漢人政權)、北涼(匈奴政權)、北魏打殘的國家有:後燕(慕容鮮卑政權)、柔然,西域諸國,而劉宋丟掉的是劉裕當年短暫收復的黃河附近的一些土地,所以漢族人憑什麼說北魏是侵略者呢?

三,北魏很快的接受了漢族文化,儘管有過滅佛,但是主體還是漢化了,甚至姓氏都改了,漢族人對北魏的民認同也就更高了。


microkof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意思,確實,歷來給華夏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近現代詬病的有很多。尤其是蒙元和滿清,一般提到這兩個政權許多人基本上是咬牙切齒的痛恨。

蒙元屠殺漢人,奴役漢人,滿清屠殺漢人,大搞胡化風,文字獄…………

不過,很多人對鮮卑族卻不是那麼痛恨(慕容氏這支鮮卑除外,畢竟這是真正吃人肉的惡魔!),尤其是鮮卑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深受好評!

為何拓拔氏建立的鮮卑政權會受到好評呢?

這與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很大的關係,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加強統治以外,還做了一件讓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鮮卑族舉族漢化!

讓鮮卑貴族學習漢文化,取漢名,比如他就給自己弄了個元姓,讓鮮卑和漢族相互通婚,他自己就娶了幾個漢氏族大家的女兒,具體的漢化措施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孝文帝元宏漢化政策實施以後,鮮卑和漢族逐漸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以至於,以後的隋唐皇帝都帶著部分鮮卑血統。

當然,正是因為鮮卑皇族孝文帝引導的改革,促進了名族融合,為後來北魏,北周,隋唐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隋唐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也與漢化的鮮卑族做出的貢獻分不開的!





馬豌豆


鮮卑屬於東胡中的一支,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的五胡之一,東漢後期,匈奴勢力逐漸退出草原,而鮮卑人開始走出東北大山,填滿了匈奴退出草原後的權力空白,到西晉末年,匈奴人、羯人先後在中原掀起五胡亂華的序幕後,鮮卑人也開始在北方蠢蠢欲動。而真正南下進入中原的鮮卑人主要有兩支,分別有遼西進入中原慕容鮮卑的燕國和從代地(陝西)進入中原的拓跋鮮卑的魏國。

羯人建立的後趙統一北方,殘暴帝王石虎進行野蠻統治,石虎死後,後趙大將冉閔,起兵反抗後趙,建立冉魏政權,頒佈殺胡令,公開屠殺羯人。此時已經佔據遼西的建立前燕的慕容鮮卑南下,擊敗冉魏,將前燕的疆域擴展到河北、山東一帶。後來氐人建立的前秦在關中崛起,前秦在苻堅帶領下滅亡前燕。

慕容鮮卑的前燕

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中失利,原來投降前秦的前燕皇族慕容垂等重新復國,建立後燕(還有一股慕容皇族在山西境內建立西燕,後來為後燕所滅),後燕的疆域輻射遼西、河北、山東等地,基本恢復了前燕的疆域,然而只是經歷了二代,後燕便被新崛起的拓跋鮮卑打回了遼西老家,又遭遇馮氏兄弟的政變,後燕滅亡。後燕北逃後,殘留在山東南部的部分慕容鮮卑建立了南燕,不過很快被北伐的劉裕擊敗亡國。

慕容鮮卑建立的後燕

此後慕容鮮卑徹底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只剩下慕容復們在慨嘆。

而另外一支入主中原的拓跋鮮卑,其原來的主要實力集中在塞外草原上,氐人的前秦強大時,他們屈服於前秦,前秦瓦解之後,他們在塞外崛起,開始不斷與同為鮮卑人慕容氏的後燕國進行爭霸,最終後燕被趕出中原,而後拓跋鮮卑的對手為東晉的劉裕、匈奴的赫連勃勃,當中最強大的對手為劉裕,不過劉裕忙於回南方篡位,留在中原的偏師最終被北魏擊敗,赫連勃勃建立夏國最後也被北魏亡國,此後北魏還滅掉了北燕,統一了北方,結束北方亂世,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

拓跋鮮卑的北魏統一北方

而之所以無論是拓跋鮮卑還是慕容鮮卑,他們在歷史上給人留下印象並不壞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

一是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他們都是起自亂世,他們的對手也多為羯人、匈奴人、氐人等其他異族人,雖然他們也曾與華夏正統的東晉為敵,但是東晉不是他們唯一的對手,而且作為華夏的正統王朝,東晉給人留下二代印象也並不好,重要的他們幾乎沒有滅亡和摧毀漢人王朝。而無論蒙元還是滿清,他們統一全國時,都對漢家王朝中宋、明進行侵略,滅亡了宋、明王朝並對發宋人和明人進行了野蠻屠殺和征服,

二是鮮卑入住中原,並沒有太過激烈的抵制和塗炭漢文明,反而迅速融入漢文化,特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進行積極漢化改革,將整個鮮卑民族最終全部溶於漢民族,而蒙元則十分抵制漢文化,入住中原百年,居然仍舊沒有完全融入漢文明,而滿清則是閹割漢文化,將漢文明進行了有利於滿清統治的閹割和改良,並進行剃髮易服、文字獄等漢人滿化政策。

剃髮易服最讓漢人不滿

三是鮮卑人融入漢文明,鮮卑王朝成為漢家王朝,並承接隋唐盛世。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統一了北方,不僅維持長期的統一,並且通過漢文化復興,讓漢文明的主導權,重新東晉時遷往南方,成功的轉移回到北方,並有此後北周、隋、唐進行延續,保證漢文明的星火傳遞,這樣的王朝,讓我們生不起恨意。而蒙元王朝和滿清王朝,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他們刻意保持著他們的民族獨立性,讓國家處在絕對多數的漢民族感覺到格格不入。


大東北的小豆包


鮮卑起源於中國東北三大古老民族的東胡族,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到烏桓山和鮮卑山,所以兩族均以山名作為族名,這樣就形成了烏桓族和鮮卑族,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徵烏桓,烏桓內遷並開始沒落,西晉末期五胡亂華,中原陷入混亂,鮮卑各部趁中原大亂之機,建立了慕容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政權,後來前秦皇帝苻堅兵敗淝水,鮮卑拓跋部恢復代國政權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最終北魏一統北方,由此開啟南北朝時期,從此鮮卑拓跋氏統治中國北方地區一百多年。



雖然鮮卑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權,但現在很多人並沒有將這個民族劃入仇視對象中,有人說鮮卑人對漢人比較友好,不像蒙元將漢人列為最低等的民族,滿清入關大肆屠殺漢人一般,但我要說的是,那時候北方地區的漢人其生存現狀也很慘!包括鮮卑人在內的少數民族都視漢人為螻蟻,為草芥,漢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兩腳羊”,哪有什麼友好一說?但是人們似乎真的淡化了對鮮卑人的仇視,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四點原因:

1,與蒙元推翻南宋,滿清打敗李自成滅亡南明不同的是,當時推翻西晉政權的是匈奴人,而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也是與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抗,所以鮮卑人對漢人來說沒有亡國之仇。



2,鮮卑人的漢化。不管是為了學習漢人先進文化還是緩和漢人和鮮卑人之間的矛盾,不得不承認,鮮卑人最終還是全盤接受了漢文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漢化改革,不僅官制,服飾,禮儀等各方面遵循漢制,連鮮卑姓氏都改了,所有鮮卑貴族的姓氏一律改為漢姓,皇族姓氏拓跋改為姓元!皇帝帶頭改姓,學習漢文化,這無疑緩和了國內漢人的敵對情緒。包括現在,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對此也是持肯定和讚揚的態度,那麼如此又何來“敵視”一說呢?

3,雖然鮮卑人佔據了北方,但漢人正統並沒有滅亡啊,當時西晉滅亡後,漢人衣冠南渡,並在南方先後建立了東晉,宋,齊,梁,陳五朝,所以漢人皆視南朝為正統王朝,漢人心繫南朝,哪還有心思敵視北朝呢?

4,我認為這一點是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鮮卑人入主中原的時期距離我們太過久遠了,別說離我們現代,就是離蒙元滅南宋也有八百多年!而鮮卑這個民族也隨著北魏政權的瓦解,民族的融合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也就是說鮮卑族已經滅亡了!一個距離我們生活年代達一千六百年之久的朝代,一個早已消亡的民族,我想不管有多大仇多大怨,也早就放下了吧!


鹹魚閒聊


鮮卑從執政的最高統治者從骨子裡是嚮往和認同漢文明,為了完全融入中華,甚至完全放棄了本民族的文化,從此成了漢族中的一部分。蒙古和滿族統治下的中國,統治階級完全是瞧不起漢族的。蒙古人把當時的中國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問鼎中原近百年,還故步自封的保留落後的遊牧傳統和文化,最後被趕回了草原。滿人甚至讓漢人留起了辮子,在它們眼裡,漢人連奴才都不如,200多年的統治,讓中華文明幾千年來陷入了谷底,到現在的人都還為此還債


陽光155350177



歷史上,曾在中原建立過割據國家或大一統王朝的異族分別有:東晉五胡時期的匈奴、羯、氐、羌、鮮卑;南北朝時期的鮮卑;五代時期的沙陀;五代北宋時期的契丹;南宋時期的女真;以及此後的蒙元滿清。

在這些異族勢力中,匈奴由於在漢朝時就對中原王朝帶來過巨大壓力,且匈奴是滅亡西晉的直接推手,並造成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等悲慘的歷史傷害,對中原士人的侵害是難以彌合的。因此,匈奴在悠悠華夏之口中並不光鮮,而是帶有著深重的災難情節,因此,匈奴的名聲並不好。

羯人、氐人,以及羌,在五胡時代也對中原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且這幾個異族十分殘暴野蠻,給中原各地的人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在歷史上的名聲也非常差(氐和羌還相對好一點,不過存在時間太短,聲望還未曾累積)。

沙陀人在五代歷史上建立過後唐、後晉、後漢三個中原王朝,但是由於史書對這個異族的著墨較少,且由於沙陀人建立的這三個朝代的皇室雖為沙陀,但皇室以外,皆為漢統。所以,五代的沙陀朝廷,儘管沒人覺得多好,但是也沒人覺得多惡劣。

契丹和女真,由於北宋和南宋的屈辱歷史,站在民族感情的立場上,在漢民心中的感觀也不怎麼好。

而蒙元作為第一個異族大一統王朝,直接終結了華夏正溯,給華夏兒女心理的打擊也是比較大的。而鑑於漢民在大元朝的實際地位,創傷也比較明顯。因此,蒙元的正面形象也不怎麼好。

至於滿清,其實滿清正常來講的話,在古代王朝中,綜合起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滿清千不該萬不該,去推行那個讓人深惡痛絕的“剃髮易服”,如果沒有“剃髮易服”,滿清的形象也絕對會不一樣。

因此,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上,異族入據中原,基本上都沒有一個好名聲。但唯獨鮮卑,歷史上漢民對於鮮卑不僅沒有惡感,反而不吝溢美之情,這對於異族來說,是絕無僅有的。

鮮卑在歷史上活躍時間也比較長,從東漢就常見於史籍。鮮卑也是東晉時代北方五胡之一,給中原百姓也曾造成過傷害。但是由於鮮卑在五胡中算是相對文明的,且由於有其他幾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鮮卑的傷害感。等到南北朝並立,鮮卑又成為北方的大王朝,對漢民也開始當做臣民來對待,慢慢拉攏了中原士族之心,且鮮卑所建的北朝在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還是被世人高度認可的。而鮮卑後來的全面漢化,更是完全拉進了漢民與鮮卑的情感。故鮮卑在異族中名聲較好,絕非偶然。



蘇綻


因為鮮卑人絕種了,找不到冤大頭


staticfinal2018


因為,美國人認為契丹,鮮卑,都已經變成漢人了,現在已經煽動不了了


老龍亭拉麵店


歸根結底是基因決定的,鮮卑與漢族同源,再融合從基因上也看不出來,但是滿蒙的基因、人種都與漢人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