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西,一定要尝的美食有哪些?

云烟情


食物,是生活中太重要的一部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度地段,加之独特的地理情况,一方水土,也就有了一方美食,独特的美食。



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代表美食。可能很多外省人都知道山西的刀削面!没错,用山西的水,山西的面,还有山西师傅的手工,做出来的刀削面自然是地道的。除了刀削面,山西还有很多代表性的美食,比如山西过油肉,几乎是山西当地人招待外地朋友的看家菜。平遥牛肉和沁州黄小米,在美食的中地位还是比较高,尤其是沁州黄小米,据说在古代还是贡品。这些美食,外地人来了,要么去原产地去购买,要么在太原的大超市购买,这样买到的是货真价实的美食哦。对了,山西还是“杂粮王国”,山西的各种杂粮在全国是出名的,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而且现代健康学也提倡人多吃五谷杂粮,所以来山西,一定要带各种地道的山西小杂粮回去哦。

从另一方面说,山西面积其实也不算小,南北狭长,东西较窄。从北到南的美食也不尽一样,晋北及晋西北地区的莜面栲栳栳、兔头、花馍、碗托等;晋中地区则有沾片子、溜米、火烧、头脑、葡萄、骏枣等;晋南地区则是肉夹馍、麻花、苹果等。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山西各地的美食哦。


太原晚报


山西的美食有那些,我做为山西人,南到晋城,长治,北到大同,各地的小吃真不少,经常出差,可各地的美食,太多了,不可能都吃过。

刀削面,首数第一面,全凭刀削,一把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削入锅中,此面中厚边薄,配以各种臊子,调料,真是越嚼越香。



炸油糕,软糜子面,里面包各种香美的餡料,白糖红糖,里面配有核桃仁,芝麻,玫瑰酱,十分可口。


过油肉,来山西,必吃之菜,色泽金黄,外香里嫩。配以蒜薹,青椒,木耳。每个厨师必须会做过油肉,因为是最基本的功夫。

莜面栲栳栳,更是首屈一指的带头大哥,配以各种佐料,十分美味。

还有腐乳扣肉,红烧五花肉,梅菜扣肉,虾酱豆腐。隔一条街,都能闻到香味


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剔尖,猫耳朵,小杂粮更是做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味。每个县有每个县的特色小吃。根本举不胜举。太多了!这么多好吃的,再配上一碗汾酒,三五好友,猜拳行今,不亦乐乎!


用户5894663192


到山西,不得不吃、非吃不可的必须是临汾的牛肉丸子面,味道嘛,一口下去绝对让你体会到什么是酣畅淋漓,咸、香、辣、爽,越吃越上瘾。

论临汾牛肉丸子面,不仅味道一级棒,价格更是接地气,在临汾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这种火辣辣的平价小吃。

一大碗面条上飘着火红的辣椒油和绿油油的香菜,软糯的丸子配上大片的牛肉,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来一碗牛肉丸子面,那个味道也绝对能让你上瘾,作为资深吃货吃的时候必须配一根香脆的麻花,圆满了。



不想吃辣没关系,清徐灌肠满足你,灌肠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给人油腻腻的感觉。

其实灌肠是粗粮制成的,灌肠不仅味道好而且对身体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吃粗粮还能抗衰老,还能清肠排毒、帮助消化,特别适合爱美的小美女。


太原看点


山西被称为"面食之乡",还有一句话是"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来到了山西,当然要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了!

山西人平常吃的有白面,莜面,豆面,荞面等,这几种面的做法有多少种,小编为不清楚,小编只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出名的面食!

白面里面比较出名的应该是"大同刀削面"了,大同的刀削面馆在全国各地都有,正宗不正宗就不知道了,有的时候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可能会做一些改变,这样生意才能做好!到了山西就要到大同尝一尝大同本地的刀削面!

莜面的做法也有很多种,比较出名的应该是"莜面栲栳栳",有的人没吃过也可能听说过,现在的大城市里粗粮馆也很多,里面应该是有的,值得尝一尝!

豆面,这里的豆面一般是指豌豆面,因为当地就有豌豆种植。豆面里比较出名的是抿豆面和压豆面,两种面食都是用豌豆面制成,只是形状不同而已,一个长一个短,长的是压豆面,短的是抿豆面!

上面的图是抿豆面

荞面,是用荞麦磨成的面粉,它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平时食用的面和米的八倍还多,而且它还是减肥者的美味佳肴,比较出名的是荞面饸烙和荞面圪坨。


上图为荞面饸烙

上图为荞面圪坨






小编再强调一下,每一种面都有很多种的做法,每一种面都有很多种的吃法,不单单是小编说的这几种!

本文全部为手打,难免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敬请谅解!

图片源自网络,联系可删除!


阿辉的美食日记



汾城三公村的油粉饭😍😍臊子面😍😍😍

洪洞,太原的同学来我家必点,还有新绛的工友,中午午饭时间驱车25公里去我家吃。厉害了吧


王静157651554


丨每个山西人都是面的雕塑家丨

▲ 图/视觉中国

- 风物君语 -

小时候,我经常陪我妈在办公室加班儿

到晚饭时间,妈妈就会亲自出门一趟

打包一碗山西刀削面回来给我吃

我吃着无比上瘾

觉得那面奇香,越吃越有味

后来搬家了、长大了

吃过无数刀削面,却再也没有当初那个味道

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在去山西之前,我只知刀削面的存在

却不了解,机智的山西人

真的可以100天做面不重样……

爱吃面的你,要不要跟我走一趟?

1

山西人会做的不止刀削面

“我出生的地方是山西省,那是一个除了白面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贫瘠地方。”

整整二十年前,在风靡一时的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里,面点师“钢棍解师傅“如此介绍自己的家乡山西,听呆了坐在电视前的80、90后们。

你瞧,山西面食的美名,连远隔重洋的日本漫画家都有耳闻

与其他菜式不同,中国人很喜欢在不同种类的面食前冠以地名,彰显特色

比如重庆小面、岐山臊子面、昆山奥灶面、新疆拉条子、兰州

牛肉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等等。

这些遍布全国的名面,可能在口味上已经与“原产地”相去甚远,但这丝毫不会阻碍人们继续把它们当作各地的美食代言,更是大家纠结“不知道吃啥”时的多项选择。

游走在各地的火车站、步行街、小吃广场,“山西刀削面”总是少不了的一块招牌。懂行一点老板还会把地域范围缩小,干脆写上“大同刀削面”。

常年被“兰州拉面”压一头,近年来又有重庆小面弯道超车,山西刀削面始终不温不火,在山西省外担当着地域标签的角色

一团泛着油光的劲道面团,被削面师傅捧在怀里,面前是一口滚开的大锅。人与锅的距离,可依师傅手艺灵活调整。左手托面,右手持刀,手起刀落,雪白的刀削面鱼贯飞出,落入锅中,溅起几滴沸水。

与其他的面食相比,削面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武术表演。外地人见了,常忍不住多看几眼,土生土长的老西儿则不以为意,径直坐下,安心等着面条上桌。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刀削面机器人”,用来替代人工削面。看似更方便了,但地道的山西老饕吃过机器削出的面条,咂摸咂摸嘴,恐怕心里都想着:还是口感有别

有个顺口溜这样形容刀削面:“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沾着一身面粉的削面厨师,简直有了小李飞刀的风采,又如何能被轻易替代?

不过,要是亲身到三晋大地走一遭,你就会发现,山西人会做的远不止刀削面啊

山西种植、食用小麦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作为“贫瘠到只有面粉”的省份,围绕这单一的食材,山西人倒真真琢磨出了数不清的花样来。

来到山西的外省人,通常很快就会发现,山西人讲“吃面”,吃得也许并不是面条

就算浇头的花样算不上丰富,山西人也不甘被“面条“二字的概念束缚,还执着于在面的形状上下功夫。他们几乎穷尽了面粉与水混合后的一切可塑性。

汪曾祺曾经提到,广东同学对番薯糖水爱得深沉,尽管外人难以理解,他们还是大呼:“好嘢!”而对于山西人在面食形状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大多数外省人也会不解:番茄鸡蛋拉面,番茄鸡蛋刀削面,番茄鸡蛋手擀面,番茄鸡蛋扯面,吃起来真有那么大差别吗?

听到这些疑问,山西人多半会意味深长地一笑,笃定地点点头:“差别大着咧!”

2

山西面食的智慧

🍜

猫耳朵

这种面食因卷曲形似猫耳而得名。

熟练的山西主妇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拇指轻轻一捻,就卷曲成猫耳朵的形状。因为外型小巧,猫耳朵相比面条更加爽口易食,吃法也更灵活,可煮可炒。

传统的猫耳朵就是这样用拇指指肚一搓而成。但由于制作耗时耗力,现在市面上很多猫耳朵都出自机器之手。一眼望去,满满一碗猫耳朵全部是一样大小、一般形状,也因此失去了一份韵味。

🍜

栲栳栳

山西是中国面食之冠,晋中则是山西面食之冠。不过,晋中以外的山西人对于面的创造力,同样不容小觑

沿着汾河北上,到达忻州、大同一带,这里种植着大片的莜麦。用它磨制的莜麦面,是一种比白面口感更粗粝的粗粮。晋北地区的人们耐心地将莜麦面卷着一个又一个圆筒,再仔细地码放在笼屉中蒸熟,发明出了“栲栳栳”这种独特的吃法。

不过……刚刚出锅的栲栳栳,对于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可能不太友善

🍜

河捞

这大概是最古老的机器面之一。

河捞需要专门的制作工具:河捞床。河捞床通常是一个类似活塞的设计,下端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圆孔,和好的面团从上方塞进去,之后用力挤压,面条就穿过下方的小孔,落入锅中。

相比于其他面食,河捞最大的优势在于标准化,一碗河捞面的粗细长短基本是一样的,保证口感爽滑,这在前工业时代非常难得。

不过,为了标准化付出的代价也是明显的——压河捞是件十足的体力活。猫耳朵、手擀面、栲栳栳可以由主妇、孩子完成,但在一个山西家庭里,守在锅前压河捞,永远是男主人的职责

🍜

抿蝌蚪

抿蝌蚪是站在河捞标准化对立面的另一种面食。

抿蝌蚪短则一两厘米,长也不过四五厘米,这正是其之所以得名的原因。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山西人也深深懂得

“同一口锅里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抿蝌蚪”的道理。

抿蝌蚪同样有特殊的制作工具——蝌蚪床,其实就是一块扎满圆孔的铁片。做抿蝌蚪时,把面团放置其上,再向下用力,让面从小孔抿入锅里。如果想吃粗细不同的抿蝌蚪,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蝌蚪床即可。

上面这四种不过是山西面食的冰山一角,山西人对于探索面食形状的热情,永远不能被低估

每个坐在面案前的山西人,都是心思灵巧的雕塑家。

如果你还不服气,不妨去搜索一下花馍,看看面和水的结合,能够在他们手中孕育怎样的神奇。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中间一道汾河从北往南,几乎贯穿三晋,《左传》中把山西的地形称为

“表里山河”。生活在此间的人们,用双手挖掘颜色最深沉的宝藏,又用双手制作出最白净的饮食

在街头食肆煮沸的大锅前,在各色面食的杯盘交错间,在每个平凡家庭的厨房里,山西人用面塑造着祖祖辈辈的生活。

告诉风物君,你最爱吃什么面?

下碗面给你吃~🍜

文丨苏炜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我是山西人,但我也不敢保证我吃过山西所有的美食,毕竟狭长的地域造就了晋北和晋南不一样的饮食,甚至吕梁山脉又隔出一个饮食习惯。我仅在此就我知道的一些美食写一些。

一、羊杂,说到羊杂这东西,似乎在大同这个地方比较流行,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大抵是大同靠近内蒙,羊肉资源丰富所以造就了吃羊杂的习惯。这里的羊杂不是清汤,而是红汤,有纯羊杂,也可以加粉,但这粉必须是当地或内蒙土豆淀粉做的细粉条,其他地方的粉条没有那种滋味,东九腊月的早晨,圪蹴在南城墙根下的那个小店前,叫上一碗羊杂粉,来上一笼稍麦,别提多有滋味。

二,shaomai,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哪两个字正确,有的写作烧卖,有的写作烧麦,也有写作稍卖的。总之,发音对了就错不了,你喊老板给你来笼稍麦,他也给你上不错。说起这个美食,要提到一家店,大同仿古街的凤临阁,这家店的稍麦最正宗,也颇有历史,相传明正德年间,正德皇帝和这店主姐妹有段邂逅,便有了后来御膳房的稍麦,也有以此题材的两部电影。大概齐来说,来大同,必吃稍麦,吃完稍麦,必看石窟,耿市长造就的经济转型,使得北方的这座城市越来越吸引人。

三,烩菜,烩菜这种吃法和东北的乱炖有点像,但不像的地方就是东北的炖菜应该是只炖不炒,山西的烩菜炒完了再炖,而且山西的烩菜可以灵活的加入食材。我吃过最香的莫过于太原的烩菜,太原的烩菜,必加五花肉,炸过的土豆,还有西葫芦、茄子、豆角等,豆腐、宽粉也要搁点,这大抵就是一锅烩菜的灵魂所在了,就着馒头吃,是经典搭配。山西的这锅烩菜,养活了多少代三晋儿女啊。

四,过油肉,过油肉是颇具名气的,号称“三晋一味”,晋菜不似川菜,样式多,这个过油肉就独占晋菜一大块,但也因地域不同,做法各异,首选猪里脊,切薄片过猪油五六秒,多了则肉老了,然后加蒜苗、木耳、洋葱同炒。最后勾芡,出锅,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吃蒜苗这个东西,所以不常点这道菜。

五,重头戏来了,就是刀削面,当然这里我也同带一起说的还有剪刀面、剃尖、和捞面、猫耳朵等,大概吃面比较多的地方,是陕西和山西,陕西有牛羊肉泡馍油泼面,山西有刀削面等等,山西的面,去任何一家吃都很劲道,唯一不同的是卤,各式各样的卤我都叫不太全,大多数有的,是番茄鸡蛋卤和猪肉卤,面里加鸡蛋、豆腐干,香喷喷,饱餐一顿,又是满身的力气。

六,各类莜面美食,莜面这种面,因难消化而颇受高寒地区人们喜爱,我理解大概和青稞一样,成熟期短,产量低,耐寒,颇适合高寒地区种植,能在较长的时间,通过这种碳水化合物,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山西有这么种说法,叫“三里的小米,五里的糕,十里的莜面还得走三遭”。我消化不太好,所以也轻易不敢吃莜面,莜面制品很多,莜面饺、莜面河捞、莜面栲栳老等等,记得深圳有家山西莜面管,有个老太太,只要你叫上名字的莜面食品,他都会做。

七,汾酒,说完吃,再说喝,大抵是天下大势,喝酒必汾,汾酒必喝。这是句广告词,汾酒是中国的四大名酒之一,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承载了多少历史的风风雨雨。

前言万语说不尽,一个地方的美食,承载的不仅仅是这个地方的水土,同样还有一方水土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使这个社会开始大同,相信那个时候,不用去哪里哪里,我们也可以品尝那里的美食,享受那里的民情!


我是评论人员


提到山西,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山西的煤炭吧,余秋雨有一篇散文《抱愧山西》,说的正是这几十年来一些人对山西的忽略。殊不知,山西,也有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纵观山西全境,遍布的是山陵、丘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流经山西,蜿蜒而下。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着各具特色的美食原料,汾河的淡水鱼更是闻名遐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吃”的方面,内涵确是极为丰富的。

俗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光是美食文化这一方面,粗粗算来,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有一句话叫“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人喜爱吃面,而山西各地的面食中,又不得不提太原的面食。太原的面食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拉面、刀削面、炒疙瘩、红面糊糊等,各式各样,独具特色,口感劲道,越吃越香。

羊肉泡馍是山西的一大名吃,将馍丁直接烩在羊汤里,味美可口。说起羊肉泡馍,据说这道羊肉泡馍还和慈禧有一段故事,至于是何故事笔者就不在这里细说了,但是羊肉泡馍却这么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一道美味的小吃。很多人可能好奇,羊肉泡馍不是陕西的吗?怎么这里说是山西的了,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羊肉泡馍,只是陕西的较为出名,山西解州的羊肉泡馍也是极不错的。

在古代,定襄蒸肉为当地进贡宫廷的贡品,现在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调料,口感更加好吃,

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必备佳肴,口感绵润,肉香扑鼻,吃的多了却并不会觉得很腻。

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的醋,从记载至今,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宋代时,几乎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尤其是山西的老陈醋,酸而不过,与镇江的香醋等齐名,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醋”。

Cola


亚洲食学论坛


山西地区的特色美食和小吃还是特别的多的,像榆次的桃花面,阳泉的抿格斗,大同的刀削面。现在很少见的大把子拉面。山西面食像离石的合愣子,长治的驴肉甩饼,灵丘的苦荞麦饸饹,运城的牛肉饺子等都是山西比较有名的地方美食。



还有当地的不烂子,焖面,如果说民家小吃,你吃一个月,山西人换着花给你做。据传说意大利面都是马可波罗从山西带过去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舌尖上的山西,非常值得你来这儿游玩,毕竟有那么多的特色美食。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山西的刀削面,头脑,莜面栲栳栳,清徐灌肠,羊杂割,过油肉,平遥和大碗秃,豆面饸络,定襄蒸肉,山西晋高,莜面顿顿,拨鱼儿,山西豆角焖面,柳林碗团,薄饼,山西大烩菜,攸面饺子等也都是山西地方名吃。


商丘身边事儿


大同刀削面

初冬的大同,早晨的气温便低至零下十几度了。人们耸肩缩颈,一语不发,只是紧走着路,好像脑子也被冻得不转了,鼻孔里不时地呼出白气,看起来颇为神气,却让人更觉寒冷。等看到小街边上粗粗的排气筒呼呼地冒出拉得老长的白白的水蒸气,人们的心头就热乎起来,舌头边儿下不由得生出唾液来,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刀削面便浮现在眼前了。

大同的刀削面馆子,每条大街小巷都有三两家。

推门进去,暖气袭人。眼镜上立刻蒙了一层雾气。摘下眼镜,近视眼看不分明,只在朦胧中看到小小的面馆儿已经坐满了人,柜台前还有排队候着的。嗬唷,难怪大街上冷清呢,原来人都跑到这儿了。人多,却少有人说话,人们一心都在那碗面上。只听得老板语快而清晰又不失和蔼地提示着:大碗小碗?猪肉牛肉羊肉?削面压面(压豆面)?鸡蛋丸子烧肉、豆干油豆腐?点了面付过钱,自个儿到边儿上柜上盆子里夹一小碟儿酸菜,看准了位置,将酸菜往桌子上一放,证明这个位置有人了。酸菜是刀削面的最佳佐菜。免费的。再打上一碗面汤。保温桶一般两个,一个写着开水,另一个写着面汤。

稍等片刻。也可以看看师傅们刀削面的技巧,厨房是故意敞开的。刀削面也是一种美。师傅们把活好的面团,搁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支左胳膊处,右手持弧形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画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身体还没暖和呢,手机才看了两眼,面已经出锅了。海碗刀削面,上浇头。浇头,我以为还是猪肉的最佳。谚语有:“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做一品猪肉面卤,要精选好的猪肉,肥瘦。肥肉丁以花椒、八角、小茴香、香叶、桂皮等中草药煸炒,后下豆瓣酱,瘦肉,姜,葱,蒜,搁山西陈醋,去腥,提鲜。调汤要用大骨熬好的骨头汤,将炒好的猪肉倒入,慢火熬制,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调料配方,增香。臊子鲜美浓郁,卤肉酥烂香醇,丝丝入味。还有一家面馆的臊子,专以肥肉取胜,寸许的猪肉块,肥瘦。熬制时不加老抽酱油,汤清而味美,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滑,嫩。初吃不惯,惯而欲罢不能。

柜台里一长溜的长方食盒里,还有后来创新的鲜菇海带肉丝卤。香菇、海带、黄花,都是慢熬久煨的干料,所以相宜。鸡蛋、烧肉、肉丸子、豆腐干儿、炸豆腐,都是用肉汤卤过的。我以为豆腐干儿和炸豆腐与刀削面最搭。豆腐和猪肉是绝配。汪曾祺说:“我的文思和尚豆腐将是素菜荤做,放猪油,放虾籽。”可见这位老爷子也是极认同的。豆腐干儿长条状,宽窄皆有,一概韧性有嚼头。大块长条炸豆腐与猪肉老汤相煨,饱吸了肉香,一口下去,肉汁儿四溢。

削面馆里还有压豆面,面条圆润爽滑。孩子们喜欢吃。但还是以刀削面为上上品。

捧起那一大碗面,到柜台另一边的各样料盒前,看到香菜、葱花、瓣蒜和酱,各人随意。香菜是必加的,几片绿叶子极醒目极提鲜。酱最好不放,免得影响面的本香味。同理,葱和蒜也是不必要的。可倒少许的醋,酸爽,开胃,也仅少许而已。

此刻,刀削面就在眼前,胃口顿时大开。人们都埋头大吃。那一桌,媳妇和她老公不知念叨着什么,显然选择的时机并不合适。她老公盯着那碗刀削面,肚子里的馋虫早就上来了,哪还能听到别人和他说些什么,他用筷子挑起好几根长长的满带汤汁儿的柳叶面条,吸溜吸溜,三下两下,半碗下肚了。就一口酸菜。然后他再呼呼呼地吃起来,让你感受到什么叫食欲。

酸菜是圆白菜切成粗丝儿,撒盐,少放糖,腌制而成的。 酸菜做法很简单,但要腌好却不易,照样子每一步做出来,却成另一个味儿。酸菜要微酸带甜,脆而有咬劲儿,韧而不艮。

再看那边的老爷子,托起那海碗,索性拨拉着,吃的更来劲儿。那么大个碗,亏得托的那么稳重,那么灵巧。碗有多大?老板问:“大碗小碗?”一个外乡人,不清楚大碗有多大,小碗有多小,他扭头看了看别人桌上正吃的,哎哟,好大的大碗。“来一小碗吧。”等端上来才发现,那就是小碗。放到桌上和邻近的大碗一比,合着小碗比大碗还能差上一寸。那么大的一碗(面)能吃的了吗?看那老爷子手把着一大碗刀削面风卷残云,不一会儿吃了个底儿朝天。再接上半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喝完了这碗汤,全身汗毛眼儿都热乎了,熨帖了。进来个中年男子,耳朵冻的通红,直摇着头。老板和一光头的老爷子打着招呼:“冷啦?”——“冷啦!”——“您要说冷了,这天儿是真冷啊!刀削面给您多来点儿卤,再少放点儿辣椒,吃完面喝碗儿汤,马上就热乎了。”那个外乡人,吃得那叫一个香啊,一边吃,一边还不住地点头称赞。一碗面下肚了,啥味儿?没顾得上尝,就是香!早知道就来一大碗了。

刀削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便于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这是面的筋道与卤的醇香完美搭配!

大同人的早晨是从一碗刀削面开始的。

晌午,刀削面馆里的孩子们多了起来。早晨没有时间吃,中午一定得补回来,下了班,放了学,来碗回味无穷的刀削面,心满意足!看那个两岁多的小男孩,父亲夹了一根刀削面来喂,哧溜哧溜,他便把那长面条吸到嘴里,吃得津津有味。那边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右手拿筷,夹起一根二十厘米长的面条,放在嘴里一口吞不下,便左手拿勺,把长面条就在勺子里,送吃。绝大多数小孩吃刀削面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把长长的面条咬断了再吃。有的面馆的刀削面长达三十多厘米,也许是取长寿吉祥之意吧。那一桌的两个女同事,一边吃面一边窃窃私语,家长里短,娓娓道来。这一桌的两个男同事,下了班儿,还在讨论工作上的事情,桌子上放着工作资料,可面一端上来,两人顿时没了言语,各顾各的吃面。还有一位穿着貂衣的贵妇,长毛的狐狸领子,团簇着美丽的面容。这如何吃面?只见她左手按衣胸,右手持筷夹一根柳叶面,小心翼翼地吃着。这一大碗面得吃到什么时候啊?她仅吃了几根面,又喝了几口面汤,感觉身体暖和了,才把貂衣脱下放好,然后大饱口福。原来人家吃刀削面是颇有经验的。一位刚吃完面的中年男子,碰巧遇见好久不见的老相识,便上前打招呼,两人寒暄几句,知道了各自近况。那人还不走,问个没完;另一人对着面,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正食欲大开,禁不住刀削面的诱惑,只好不住地用筷子挑着面。那个人终于开窍了,意识到面馆里只有他一个另类,便悻悻然走了。外卖的小哥也来凑热闹。面还可以外卖,不坨吗?刀削面算是一个例外,半小时内,仍是面筋,卤醇,味鲜。

傍晚,一天里还未吃刀削面的人们,便迫不及待地跑进面馆,吃上一碗,方解馋意。晚工的人们,拎上一瓶白酒,各人喝上二两,足足地吃上一大碗刀削面。晚上有的是时间,吃面的人也三三两两,陆陆续续的来,地方充裕,可以不紧不慢地喝着小酒,唠着闲嗑。晚饭吃什么呢?一家三口思来想去,这个不吃那饭,那个不吃这饭,众口难调啊。那就去吃刀削面吧,全票赞成。刀削面就是一顿实惠、美味的好饭。

大同刀削面的味美,关键在于卤的秘制。一个刀削面馆可以转让,出售,但刀削面卤的秘方是要传代的。所以,在大同好吃的刀削面就在那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儿里。

创建于2018.1.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