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精准扶贫“的精准,到底精准不精准?

今天是全国的第五个扶贫日,近年的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也出席了论坛并做了报告。

本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提升产业扶贫质量“。

谈谈”精准扶贫“的精准,到底精准不精准?

创意配图:精准扶贫

今天小编就来谈一谈”精准扶贫“这个话题,仅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有目的的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措施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的识别,帮扶,管理的治贫困方针。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精准的识别出贫困用户;第二,有效的帮助扶持贫困用户;第三,对精准扶贫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一个问题,如何精准的识别出贫困用户?

根据目前的政策,国家对贫困户有着严格的标准。

未成年的孤儿;已扎二女户困难家庭;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的;发生重大灾难,失去生活保障的;发生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因病致贫的;多个子女在读高中或全日制大专、本科等院校;军烈属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困难老村干部可优先被评为贫困户。

家庭成员中有现任村干部的农户;因赌博、吸毒、好逸恶劳等原因致贫的农户;在县城或乡镇有店面等从事营业性活动的农户;有汽车等高档消费品的农户;有工程机械设备或其他从事经营活动机动车辆的农户;有担任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退休人员等国家公职人员的农户(因重大疾病、重大灾难致贫的除外);有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的不能被评为贫困户。

然而,实际情况五花八门。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这主要表现为考核僵化,帮扶不公平,标准一刀切等。真正贫困的人没有被扶贫,而相对富裕的人被扶贫了,这就是精准扶贫的识别出了问题,仅仅依靠填表,是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的。

谈谈”精准扶贫“的精准,到底精准不精准?

第二个问题,如何精准扶贫?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精准扶贫变成精准救济。病人看不起病,小孩读不起书,没钱修建房子,这不属于精准扶贫,这属于精准救济,这是社会福利保障部分干的事情,而不是扶贫。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帮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给救济,建新房,给牲口,送衣服等慰问物资,能改变贫困人口的窘境吗?治标不治本,该贫穷还是贫穷。

提高农民群体的组织性,建立合作社,统一销售管理,增加收入,这叫扶贫。

提高贫困人员的劳动技能,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就业,这也叫扶贫。

很多贫困人员自身情况懒惰,思想僵化,好吃懒做。做这些贫困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还叫扶贫。

所以,如何精准扶贫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内容。

谈谈”精准扶贫“的精准,到底精准不精准?

第三个问题,如何管理精准扶贫?

站在贫困人员的角度,部分贫困人员的依赖思想严重。精准扶贫的政府就是他们的活菩萨,救世主,这些人自身动力不强。获得了救助也不思上进,一旦不给予扶贫就要死要活,激化社会矛盾。

站在管理人员的角度,部分人员的官僚思想,形式主义严重。一厢情愿的为贫困人员设计好蓝图,追求统一一致性,强调一步到位,这无形之中就捆绑住这些人的手脚,反而不利于精准扶贫。

所以,精准扶贫的整体框架上还要注重扶贫的系统管理。

这个系统有一些并行的措施要同步跟上。

首先,扶贫不是救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要同步跟上。医疗卫生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障,教育保障,这些属于社会福利的系统要同步发展,而不是同扶贫混为一体。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应该多修路,建立医院,建立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设计,仅仅依靠救济无非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其次,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政策。因此,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能揠苗助长,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精准扶贫和企业做生意一样,今天投资多少,明天就能收回多少,那是市场经济的那双看不见的手干的事,而不是公共管理,国家宏观政策这双看得见的手干的事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祝愿祖国生生不息,繁荣富强,早日达到共同富裕!

谈谈”精准扶贫“的精准,到底精准不精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