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最近,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到另一個世界構造江湖夢去了。他帶給了幾代人歡樂和夢想,也帶給我們無窮的豪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甚至對民族性格都有所改造。金庸小說博大精深,其中有一部《俠客行》就是根據李白的同名詩歌產生的靈感,並以此為線索。其實,俠客的題材原本就是詩歌中的一部分,而《俠客行》的同名詩歌至少有三篇比較出名的。

第一篇也是最著名的當然是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詩,他從俠客的相貌入手,深刻刻畫了俠客的高超武藝和俠肝義膽,並用典故歌詠俠客,闡述自己平生的抱負: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前八句中,從俠客的外貌入手,再寫到俠客的行為。雖然著筆不多,但豪俠的凌然之氣躍然紙上。李白對俠客沒有直接的讚揚,卻將內心對於老俠客的仰慕之情,書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將俠客的高超武藝展露無餘,這也成為了金庸筆下《俠客行》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引子。“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則把俠客的瀟灑俊逸生動地再現在讀者的眼前。

此後,李白又將文風一轉,借侯嬴和朱亥與信陵君結交的故事,說明俠客“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也抒發了作者希望得到明主賞識的渴求。最後,李白還感慨到,做人就要做俠士那樣,而別學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最後老死於窗下。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因為李白的這首《俠客行》名氣太大,將另外兩首壓得沒有出頭之日。藉此機會,還是來品讀一下吧。其中一首是晚唐花間派詩人溫庭筠所作:

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闕。寶劍黯如水,微紅溼餘血。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

這篇《俠客行》雖然比不過詩仙的,但構造的藝術性也非常高超。在前兩句,點明瞭俠客出發的地點以及惡劣的天氣,營造出了悲涼肅殺的氛圍,也表現出俠客義無反顧的決心。中間兩句雖然沒有直接描寫俠客的外貌,卻用寶劍鋒利,寒光如水來映襯俠客的武藝。劍上的血,正是俠客一擊命中,得償所願。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最後兩句之中,突然又將死氣沉沉的靜態環境中增加了白馬的英姿,俠客的行蹤被作者敘述清楚,也呼應了全詩的開頭部分。霸陵是漢文帝的陵墓及陵邑,看起來並不起眼,俠客回到這裡寓意作者也期待明主知音的無限感嘆。紀曉嵐對此詩評價很高:

純於慘淡處取神,節短而意闊。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如果說溫庭筠的這首《俠客行》被李白所壓制,那麼南北朝庚信的《俠客行》名氣就更小了,其實寫得並不差,也是傳世佳作,只不過實在是生不逢時罷了。全詩如下:

俠客重連鑣,金鞍被桂條。細塵鄣路起,驚花亂眼飄。酒醺人半醉,汗溼馬全驕。歸鞍畏日晚,爭路上河橋。

其實,這首詩的作者庚信在當時名氣並不小,是被尊為文壇宗師,不僅被皇帝尊崇,而且還曾經有機會帶兵打仗。然而,文武雙全只是一個夢想,當侯景攻打建康時,擔任建康令的庚信竟然帶頭逃走,自然惹得世人無情的嘲笑。

圓你武俠夢,盡在這三首《俠客行》,李白出品的還是更經典

但是在這首《俠客行》中,庚信卻抓住俠客醉酒跑馬上橋的一個片段,將俠客的風流倜儻盡顯無餘。如果論細節描寫和語言技巧,確實能與前兩篇匹敵,然而在含義上卻有所不足。

這三篇《俠客行》,我知道您會覺得李白的最好,另外兩篇你更喜歡哪一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