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从玉门来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石油河新桥,2008年9月30日落成。每年夏季,这里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旅行者前来观光采风。这条大峡谷地貌非常特殊,在中国整个西部都很罕见,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游览。然而这些游客的队伍里,曾经在玉门生活过的玉门人只会越来越少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八十年代初期,周末去西河坝或东河坝探险,是油城孩子们最理想的选择。当时的各个厂矿、事业单位都是8小时工作制,到了上班时间,水电厂的汽笛声响彻整个油城,周末法定休息日也只有一天。西河坝盛产野生锁阳,东河坝那边特产是野洋芋,烧着吃很香。东山梁的蚂蚱特别多,追着玩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项目。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那时候很喜欢到庙里玩,或者去窑洞、碉堡里找东西,期待着能发现点枪械或弹壳之类的新鲜玩意,回来可以在小伙伴们面前好好显摆一下。呵呵,结果除了一些陈年粪便什么也没找到......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坪 : 泛指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有些地区也做面积单位使用。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1943年的一个夜晚,总经理孙越崎召集部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会,请大家讨论如何划分区域,并定出地名。最后定下了八井、西河、东岗、南坪、中坪、北坪、四台等几个地名,过去油城最热闹的地方是中坪地段,也是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心位置的中坪地名确定以后,南坪、北坪也随之产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油矿产量攀升、生产规模扩大、人口的增加,检查站以北的新市区住宅和厂区不断扩充,北坪逐步成为中心地段,加上大型商业区集中、发达。一个热闹繁华的北坪商贸中心地段,就这样在油城一直延续至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过去西河坝东侧沿岸横七竖八的平房特别多,杂居着很多单位的居民。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车子顺着西路下行,路边是南坪住宅楼。过去这里是老君庙油矿的家属区,东路那边还有大片的平房。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前方马路边老君庙修配厂、二机厂所在地。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快到中坪了,子中校园南面住宅楼。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路边是原玉门市公安局,过去子中下晚自习,这里等公交车的学生特别多。学生办月票相对比较便宜一些,有的同学为了省钱便开始仿造。方法基本是用水彩绘制,因原票是印刷品,假票很容易被识破。后来,我们采用剪纸拼贴的办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结果半年后还是被识破了。当你努力改进产品工艺的同时,售票员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招手停的出现到九十年代以后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原管理局第一招待所。八十年代管理局召开现代会、运动会时,代表和运动员们都在这里吃饭。前面四菜一汤,最后一顿八菜一汤,比家里过年吃得还要好。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大医院门口,一个著名的岔路口。前面小楼上过去有个茶座,环境优雅、舒适,里面却动不动就打架,当时经营娱乐场所都有这样的烦恼。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个四层商业楼是九十年代后期修建的,当时油城个体经营发展迅速,“挖光银”逐渐代替了打架斗殴,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后来一些买断职工也在这里做起了生意,一楼有家饭馆味道不错。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横幅上广告:春节聚餐哪里去 聚馨园酒家欢迎您。记得孙建初纪念碑刚刚翻新落成时,全局学校组织师生前来瞻仰,这条路上的学生队伍浩浩荡荡,歌声嘹亮。那时候公园东侧还有一个动物园,里面猴子很多,关在一个高大的铁笼子里。公园后门出去有个少年之家,旁边是玉门最大的邮局,后来又新增一个丝路棋社,那一带非常热闹。80年代早期解放门以下还是两条马路,中间一条水沟旁边,两排高大的白杨一直延伸到南站。东边是下行路,西边为上行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路边的油田专用公务交通车。吐哈那边是沃尔沃,这边是奔驰。生活基地与前线工区分开后,这些豪华大巴天天往返于基地与矿区之间。青工、老工人经常不回家倒无所谓,折磨的就是孩子正在读初中、高中的中年人。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三村住宅区的一个小出口,过去经常从这里走,出口虽小却特别方便。沿街门面房中有家川味饭馆不错,馄饨、麻辣粉吃的人很多。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古老的副食商场,油城人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照相馆、修表和刻字,过去在酒泉地区都是屈指可数的品牌老店。还有一个大光明眼镜店也很有名。照片上人行道与马路之间,总觉得少了什么?树沟旁绿色栏杆没了,过去经常有人坐在栏杆上喧荒、晒太阳。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看的这个玻璃铺子想起了过去的小香港发廊,那时候人多的排不到跟前。这里过去有个国营的甜食部,吃个冰棍、喝瓶汽水都很爽心。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红绿灯八十年代就有了,没运行几天时间就成了摆设。顶部的路灯倒是一直还亮着,黄色信号灯也长明的一段时间。自从那个露头的碉堡消失以后,红绿灯就成了北坪繁华段最大的标志。晚上八点红绿灯见,不见不散。这样与指挥交通无关的红绿灯,恐怕在全国各城市的闹市区也是少见的。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玉门老市区的市容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貌,半空中大型管线、错综复杂的各类电线、电杆,让来到此地的摄影爱好者感到头疼。呵呵,我倒是觉得保持这样的原貌很好,反而特别亲切。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一地段有几个大楼,北坪百货、糖烟酒公司、五交化公司。玉门老市区建在山坡上,南北落差很大,这些台阶就是为了纠正建筑的水平度才形成的。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玉门穿鞋特别费,鞋跟动不动就被磨偏。那时候小伙比姑娘更喜欢钉鞋掌,白天走路嘎嘎响,晚上还要踢出火花来。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商场,过去玉门最大的百货贸易商场。和现在的超市完全不同,那是计划济时期国营百货公司。在当时可以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百货”,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在这里可以先睹为快。最早厥枪管装弹的气枪才20几元,高压气枪采用副管压气,射击更加精准,一把45元,铅弹也随便买。后来气枪涨到了百元以上还得办理相关手续。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个一楼大厅过去特别大,主要是销售一些文具、电器、化妆品,二楼是服装、针织品。这里的营业员年轻姑娘很多,比别处国营店的要洋气多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块空地,过去一些打把式卖艺、耍猴、卖膏药的也经常光顾。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来到北坪,你会感受到四处都是浓浓的纯正乡音。“王爸”、“王妈”、“王家滴几个挑担,关系玩滴都特别正”、“我一个”、“你一个”、“嘎七呢?”、“攒帮子”、“当时不买断不行啊,单位领导太跌凹,上班把人跟干滴活不成”、“你说滴质们个,拿又说是嫩们个,我听滴头就酸滴”。形容身体部位常用语:“胳老凹”、“天门盖”、“哈巴子”、“拨西盖”、“倔把骨”、“孩底板”、“沟蛋子”、“精沟麻石滴”。过去的老人们讲话更有意思:“王滴内个撕娃子哎...昨个碗撂哈惊掉,野给了一崴起才回来......”其实老人来到玉门工作后,感觉自己还是老家的乡音,真正老家的人觉得已经变化很大了。我大伯曾经就对我说:“这个“麦子”的发音,我们世世代代一直叫篾子,你爸去了玉门以后,现在叫成磨子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气质,只有在这里真正生活过的人,才能够准确地解读密码。走进北坪,一种熟悉而浓郁的气息会马上扑面而来......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过去这个商场大门两边过去排满的小商铺,进出的人流如潮水一般。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老人与狗狗,今个子滴好天爷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狗狗已到中年,一脸的凝重。待,快过年了,咋跟个数米鬼一样......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一位淳朴的清泉乡村民。拍完照他对我说:“能不能把照片发给我啊?”我说怎么发,你会网吗?他说:“你加我QQ号,我的网名叫老山羊”。呵呵,当时真没想到他会上QQ?世界变化好快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卖干果的小伙看到我给他拍照,对我说:“我也特别想学摄影,你这个相机挺好的,我也一直想有一台。”接着我又和他聊了一会。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他们家里三口人在这里卖干果十几年了,这是他姐姐。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姐姐右边是他们的母亲,快过年了,这几天生意特别好。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你给你姐说一下,能不能让她把口罩摘了拍几张啊?小伙高兴的说:没问题。这就是玉门人,骨子里透着热情、实在、爽快!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次又来到这家陕西裤带面馆,发现里面的花样越来越多。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饭馆里父子俩吃饭真香,碗里吃的是干干净净。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旁边吃饭的小姑娘,很喜欢照相。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来,看看你,好看吗?小姑娘聚精会神地看着每一张照片。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红绿灯西面马路,过去命名为自由路。前面右拐安康路,下一路口右拐制氧路,左行是炼油路,炼油厂乘车点就在前面坡下。这一地段过去也很热闹,这里的楼房、平房市政单位居民很多,冷库、一中教师、百货公司等。粮食局居民楼在公园东侧对面北坪二村,那些楼房实用面积要略微大一些。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红绿灯旁边的油城第一街,在90年代右边是一排烤肉炉子,左边是羊拨拉。玉门的烤肉、羊拨拉口感非常好,与当地海拔、气候也有一定关系。烤肉摊上有一伙带大沿帽的张掖人,他们中间有的是裕固族。每次来到这里,往烤炉前坐下说一声:“老哈数”。对方马上明白,10块钱30串,当时是5毛钱1串。现在酒泉、嘉峪关都按“把”卖,1把10串。出了玉门油城,其它地方吃羊拨拉总感觉缺点啥,味道也木对滴。当时露天的一口大平底锅,一次炒上好几份。炒好以后,老板按你坐的方位给你刨过去分好,然后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吃的就是那股热乎劲。有时候一对情侣过来,没吃到一半男方就开始喊:“再来一份”。真正的美味小吃,品尝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肚子饱了,眼睛是饿的。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件衣服真漂亮,哪买的?” “昨天在三环买的。”三环公司,九十年代初开始兴起,一直是老油城服装行业引领时尚的领头羊。这个服装店装修豪华,商品质量好,价格昂贵。我曾经在这里买过一套中良西装。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很多从玉门调走或者离开的朋友,遇到家乡人问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北坪。北坪还在吗?北坪还热闹吗?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好好看看吧,这就是那条过去“王府井”式的北坪繁华街。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吐哈会战时期,我在鄯善县城摸奖时喜获一辆变速自行车。真高兴啊!就给玉门朋友打电话报喜。结果啊,人家说昨天在北坪摸奖,借着襁褓中儿子的小手,摸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后来当场卖了9000块钱,回去把家里的旧家具全换成了新的。呵呵,真是山外有山啊!那个曾经摸奖的婴儿今年都要参加高考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位老人看着那些烤红薯很香,兜里到底有没有钱?心情是复杂的。小时候在老油城,我们看着馅饼摊,闻着香味,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吃到的......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里曾经有个国营糖烟酒商场,现在全是个体私营档口。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关外关后院,这个二层楼以前是玉门市饮食服务公司招待所,对面是原北坪小食堂,后来改为北坪冷饮部、牛肉面馆。这里的牛肉面很正宗,空间又大,每天顾客川流不息。这个院内有段时期摆满了地摊,主要经营一些玩具、小商品。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里有条过道直通北坪3村,最早小吃都集中在四合院内。这里是玉门麻辣烫、小老板排骨等品牌小吃的发源地。

关外关舞厅入口楼梯,玉门舞会兴起于八十年代末,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逐渐由小型卡拉OK歌厅取代。当时的舞曲都是由现场乐队和歌手来完成,舞会中间迪斯科、温馨一刻放点音乐,很多人都期待那个黑灯十分钟的温馨一刻,有的人温馨完毕就离开舞厅了。当时油城舞厅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各具特色。从南坪往下:月亮河、红舞、文化宫、大世界、聚馨园、长城、关外关、鸿运、文化馆、海之梦、小天鹅、职高、党校、水电厂、化工厂、机械厂、油建、器材处。这些舞厅我过去几乎全部进去过。有时候到了周末,嘉峪关、四零四的单位轿子车来到玉门,白天转街,晚上跳舞。跳完舞以后还在称赞,玉门的舞厅搞的就是攒劲!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自制的拉气瓶的小车改拉水果了,现在玉门老市区居民用液化气,还得去玉门镇充装。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玉门穰皮子,牵动着多少内地玉门游子的心?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小时候吃一截甘蔗是很快乐的事,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农场的时候,甘蔗是奢侈品一般吃不到,只好用包谷杆子代替,多少还有点甜味的。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集贸市场,过去门口有一个称体重的,那个表盘上贴着几块白胶布,记忆犹新。大厅里是菜市场,非常开阔,现在被隔成了几间,繁荣时期这里可以买到青海鱼。楼上是油城最大的服装卖场,红火了好几年。这里有个土产门市部,和二楼服装区相连。以前买过几个青花小瓷碗,喝酒大小正合适,现在很少见到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菜市场门外摆摊卖菜的小姑娘,快过年了,赶个晚集。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传说中的老玉门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变成了这里的主人。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这位老人名叫叶永安,已是89岁高龄,曾经在玉门市公交公司工作。1982年退休后一直生活在老油城,年轻时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曾多次立功,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晋升为排长,转业后分配到玉门的。在这里,恭祝两位老人晚年健康长寿。其实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过去的玉门油城太多太多.....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现在玉门有很多老人哪里都不愿去,就觉得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3村东路边住宅区。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浴室,后面住宅楼顶还有几个安装不久的太阳能热水器。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北坪2村、3村之间的那横条马路,曾经走过了多少回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一中对面的一排铺子,过去有读来读去书屋、刻字、窗帘店。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老油城街上遇到行人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就是想不起来。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一中右边的店铺,以前经常来这里买磁带。油城音响、国立音响磁带、光盘都很丰富,精品店、报亭生意都不错。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再次走进一中,现在玉门老市区就这一家学校还在上课。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教学楼公示窗里的教师照片。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既然是到此一游,操场上写几个大字再玩一把。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一中左边店铺,过去前面有个满园春酒家,有一年流行吃蛇肉,专门在这里品尝了一回。冬天文化馆舞会正热闹时候,门口路边有个烤羊肉的炉子,路过时烤一阵火,吃几串肉感觉不错。文化馆舞会上,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闯入,大庭广众之下,抓住正在跳舞的妻子一顿暴打,然后强拽回家,唉,那个年代......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90年代中期,台球热在全国迅速兴起。解放门、三三区电影院门口摆满了台球案子。文化馆二楼有一个木制斯诺克大案子,来这里打球的高手很多,案子费由输的一方支付,一把10元赌球。当时杆法正就能多挣钱,其实多数还是喜欢玩,喜欢这个过程的刺激性。那个看台球案子的大妈,为了多挣钱,整天熬滴瞌睡滴就......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解放门新华书店,当时玉门最大的新华书店。南坪那个也不错,三三区电影院旁边还有一个。过去这个新华书店四楼有个舞厅,玉门唯一一支女子乐队就在这里伴奏,当时叫安琪儿乐队。红火了好一阵,后来去了北坪聚馨园舞厅,当时很流行《大哥,你好吗?》这首歌。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运输处西车场,这个大门基本没什么变化。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师傅,过道哪儿停一下!”民族路六村过道,过去招手停每次下行必停的一站。过道前面那条横马路,就是民族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玉局技工培训总校,眼前此情此景就像是一场梦。烟消云散空与恨,人去楼空两不知,沧海茫茫十余载,唯我独唱葬花吟......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过去的721大学教学楼,实际上也是玉局技校的前身,78级技校生在这里学习。文革中,大学一直停课,没有新的毕业生补充,造成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直接影响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正常进行。文革后期,各单位根据中央的“721”精神,纷纷开办了721大学。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运输处轮胎厂,炼胶皮、生产轮胎的橡胶厂。地理位置偏僻,过去工作环境差,条件很艰苦。附近的孩子们喜欢玩弹弓、跳皮筋,原材料不好找,就想方设法来这里面偷点。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出了三公里半,路上再次遇到羊群与牧羊人。那句著名的“我还忙滴呢?”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我是玉门人(三)——没有信号的红绿灯


小时候很懵懂,只是一些单纯、零碎的快乐记忆。青春岁月的美好时光,忘不了初恋常走的那些羊肠小道。我们曾经记忆中的北坪,饱经风霜却有着海纳百川之胸怀;热情、淳朴更不乏繁华、大气之品格。坚持自己的执念,坚持自己要走的路,该讲的老油城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理由很简单,我是玉门人,我们的青春在玉门度过!


作者:楼兰都尉,向他以及所有记录并呈现玉门的人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