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趙王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見戰國曆史分期)。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可以由現代發掘看出當年此戰之慘烈。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然而趙國經長平之戰元氣大傷,可謂國中男子十不存一,為何還能堅持三十年才被滅國呢??

當然是由於趙國戰神,武安君,李牧。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1]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採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桓齮認為,過去廉頗以堅壘拒王齕,今天李牧亦用此計;秦軍遠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後,將其擊殲於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當趙將趙蔥建議救援肥下時,他說“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乃“兵家所忌”。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佔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拊邯鄲之背。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因李牧率軍抗擊,邯鄲之南有漳水及趙長城為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破。李牧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程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李牧擊破秦軍的同時,南距韓、魏。但是他的結局也是悲慘的。

慘遭冤殺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無辜忠誠良將,只過了三個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

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曾有人將白起與李牧兩位武安君做了對比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武安君白起

VS

一代名將支撐趙國長平之戰後三十年,結局卻讓人唏噓

武安君李牧

白起外號戰神,屠夫,一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00餘萬!

但白起指揮的最強大的秦國"虎狼之師",又有秦的強大國力為後盾;即使如此,其在長平戰初期遇到廉頗還是不能速勝之;後期在邯鄲之戰時竟然不敢出戰;這就給其的"戰神"名號大打了一個折扣!

李牧就不同,其早期在北方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簷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遠遠逃走。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這是個什麼概念,漢武帝以傾國之力都不能辦到的事給李將軍給辦到了).前233年,趙將扈輒為秦將樊於期所敗,喪師十萬。秦又自北路進攻趙的後方,形勢危急,趙王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大破秦軍,十萬餘秦軍,全部被殲。樊於期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此戰給秦國以沉重打擊,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前232年,秦復攻趙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李牧出兵迎戰,再次重創秦軍;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後秦再派王翦來,對李牧亦無可奈何;到這時,李牧連破秦軍,功過朝野,小人暗算也隨之來了,前229年,秦王派人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在朝野散佈李牧造反的謠言。趙王中計,斬殺李牧。趙王自毀長城,秦將王翦三個月後即滅趙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