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出现特强浓雾!生态环境部长夜赴河北检查应急预案

今日上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关中、江苏北部、湖南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浓雾和强浓雾,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

昨夜,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实地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作开展情况。

京津冀出现特强浓雾!生态环境部长夜赴河北检查应急预案

全国雾区预报图(14日08时-14日14时)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14日08时至16日08时,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6~8℃降温,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部、东北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局地可达10~12℃以上,上述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中央气象台11月14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京津冀出现特强浓雾!生态环境部长夜赴河北检查应急预案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14日08时-16日08时)

14日至15日早晨,华北中南部、汾渭平原、黄淮北部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并伴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其中,京津冀中南部有中至重度霾。15日上午,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霾天气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

此前,生态环境部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函,通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及时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预警。同时,生态环境部派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开展工作的各现场工作组将重点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相关减排措施,对发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要求各地整改,并向社会公布。

京津冀出现特强浓雾!生态环境部长夜赴河北检查应急预案

为何会产生强雾霾呢?专家表示,这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以及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均有关。

清华大学 贺克斌院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

由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SO2排放强度仍是全国平均的3.6倍,NOx和烟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的4倍和6倍。

进入11月中旬以来,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变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SO2排放增加近50%,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份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自发研究员: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因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在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汇聚。此外,本次污染过程大气垂直层结相对稳定,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过程出现,上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强调,目前已进入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北方地区陆续启动冬季采暖,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自采暖,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大。重污染天气期间,各地要持续发力,保持全天候、全方位的高压管控态势。监管执法人员要全员上岗、全时检查,消除监管盲区;要提升监管能力,加快构建遥感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监控平台;要严格实施处罚,对违法企业形成持续高压震慑。

不想错过热门资讯?您可设置第一财经资讯为星标公众号

京津冀出现特强浓雾!生态环境部长夜赴河北检查应急预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