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才高八斗,如果由他继位能够统一三国吗?为什么?

己莫V


曹植确实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是文化方面的。在政治上,他没有像曹丕那样有政治能力,曹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没有将魏国交到他的手里。如果他继位,别说统一三国了,他干不了几年,就会被司马懿给篡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1、曹植的才华全部都表现在文化方面

当年曹丕继位后,要除掉曹植这个曾经的继位路上的最大的绊脚石,于是让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就饶了他,曹丕以为曹植这次必死无疑了,然而没想到曹植竟写出了名传千古的《七步诗》而逃过一劫。曹植七步成诗让他一瞬成名,人们都称赞他是三国时期第一才子。然而,他的才华都基本都表现在文化方面,你有听说过他在政治方面有什么成就吗?曹操每次出征,曹植不是和他一起上阵杀敌,而是写诗来为军队助兴,然后,等他们凯旋时,又写诗来祝贺他们。虽然曹植写出了《洛神赋》、《白马篇》、《铜雀台赋》等诗歌杰作,但是这都是文化方面的才能啊!对政治又有什么用呢?曹操就是因为曹植非常有这样的才华才会精心去栽培他,希望他们够继承自己的位置,可他却是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人,不适合来治理国家和处理政事。所以,最终让曹丕继承了。

2、曹植胸无城府,又喜欢酗酒

曹植为人善良,这是曹操所知道的。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曹丕和曹植,便密令守城人员,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后曹操让曹丕和曹植同时拿着一样的王令去敲开城门。曹丕的谋士吴质让曹丕遵守规定,出不去就返回来禀报曹操。曹植以王令强令门守开门,门守也以王令拒不开门,曹植便杀了门守,结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来应该是完全相反的场景,曹操认为曹丕会杀人而曹植悻悻而归,没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杀人,这让曹操大为震惊。这就突出了曹植残忍而曹丕爱戴士卒的一面,曹植也将自己胸无城府暴露于世,他这没有脑子没有城府的人怎么能继承曹操的位置呢?

而且,曹植经常酗酒,酗酒后经常干出一些荒唐事。有一次,曹植在酗酒后弛车夜闯司马门,在禁道上狂奔。这让曹操勃然大怒,这已经是曹植三番五次挑战王规,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驰者是死罪,为了处罚,曹操令人斩杀了公车令,从此对曹植是另外一种眼神看待,曹植从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宠爱。曹植的这个酗酒陋习,如果让他继承了王位,他哪天喝醉了酒,还不把一些有功之臣、有才之臣给杀个遍啊!所以,他注定不能继位,即使继位也统一不了三国,这样曹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好了,就回答到这里了,大家如果有其他的,欢迎评论留言噢!


那些历史的真相


这个问题请参考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坛奇才,但是可惜啊,他做了皇帝。不是说他做皇帝做的不好,而是他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文人思维,成了定式,再想改变到那种尔虞我诈、处处靠城府、靠气魄胆识来做事的状态,已经不可能了。

曹植也是一样的,他才高八斗,文采确实非常高,但是他跟李煜相似,放浪形骸了这么多年,你让他当皇帝?那不胡闹吗?他就算上了朝堂,可他的心还在山野林间,还在酒里呢!怎么治理国事?

曹植和曹操是不一样的,曹操首先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个文人,他是用政治课的格局和眼光来创作的,就算他在勤思写作,他的心还是在天下,有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才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跟曹植是刚好完全相反的。

而曹丕呢?刚好是各占一半,他既没有曹操的雄心和豪情,也没有曹植对诗文的酷爱,这种中和性,还算可以,曹丕比较像后世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也是很著名的一位经学家和史学家,传世名作也不少,而且精通琴棋书画,是文学集团竟陵八友之一。但是同时她也是梁朝的开国之君,一举革除了齐代的种种弊端,算是位英明之主了。


玉树临风的九郎哥哥


不能。曹植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一名诗人、文学家可以。但要说统一三国,他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从整部书看,没有写他参与和从事军事活动的描写,而主要描写他与文人墨客交往和从事诗文写作。要统一三国要具备的是军事才能和指挥才干以及统帅能力,这恰是他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他统一不了三国。


We7667深山居士


曹植要是才高六斗就好了,可以继位,八斗太高了,高得自己迷迷糊糊颤三倒四的,都是因为诗词写的好,文采好,大家一起捧,曹操也活心了,好,看来这大位以后得给植儿,曹操有这想法,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这孩子行,就用他,曹操心里说。做父亲的都想找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当接班人,害怕把事业弄没了。这事曹植心里也感觉了一点点,他非但没小心行事,而且更加肆无忌惮,这可能跟他老师有关,他老师大家认识吧!就是那位丞相府主薄杨修,此人才高十斗,放荡不羁,爱在人前买弄,叫人几分欢喜几分愁。最后为这事脑袋搬家了。再说曹植,心里这个高兴,以后就是魏王了,谁也不怕了,一高兴又喝多了,晚上驾车硬冲司马门闯禁地,这还了得,冲司马门闯禁地那是死罪,曹操闻讯勃然大怒,你小子,从前喝酒闹事都不理你,现在又敢闯禁地,真是无法无天,气得直抖,群臣劝解,方才气消,决定留下曹植反省,杀了掌管马区的官员,从此曹操对也就另眼看待,不像以前那样喜欢他了。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他选的接班人第一个是长子曹昂,后来战死,第二个是曹冲,曹冲聪明机智,曾用船称过大象,很有智慧,曹操也很喜欢,可不久也死了,剩下曹植和曹丕两人能担大任,其余的都不行。曹操通过这件事对曹植印象不好,这给曹丕机会了。但曹操还是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当时关羽正在攻打樊城,紧要时候,曹操让曹植带兵去解樊城之围,可曹植来到曹操面前时,己喝得大醉,曹操当即解除了他的兵权,从此他再无缘问鼎大位。


孙立国


这说不准。

我们对曹植最熟悉的,莫过于他写下的《七步诗》,他为何要写着首诗,是愤然,还是故意表明自己对曹丕的不满。

总之,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这么做事不太理智的,没有什么政治敏感性,也怪不得他没能继承曹操的位置。

如果他即位,能统一的情况

在当时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不小的,毕竟曹操也知道,曹植很有才华,至少他写写诗这方面,还是很好继承他本人,而曹丕,实在是没什么亮点,可以说很平庸。

既然他成为了实际的领导者,那么魏国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支持他,为他出谋划策。依靠本来曹操打下的江山,他有这么好的基础,自然没犯下什么特大的错误,是可以统一三国的。

不过这些是往好的方面去想的,毕竟很多时候,仅仅因为一些细节的变化,就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的变化。

按理说,只要曹植改改自己的文人的毛病,善于暗中隐藏自己的内心,并虚心同文武百官学习,他是有统一的可能。

不能统一的情况

不过,统一大业哪有那么容易实现。

毕竟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也为魏国打江山,司马家族能建立晋代,就是有曹操的基础,既然司马家族能从曹丕那盗取了江山,那么也一样可以从曹植那盗取。

如果当时蜀汉同东吴狠下心来,联合对抗魏国,局势就很可能改变,甚至魏国都会消亡,当然,这也是假设,毕竟蜀汉同东吴的仇恨也挺大的。

有时候,有些历史的发展的必然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就同曹植即位能不能统一的问题一样,偶然性太大了。


小吴阅历史


曹植可以说是文学家,诗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枭雄。如过他能继位,结局一定更加悲惨。统一三国更是奢望。

曹植自小聪慧,一生佳作甚多,《曹子建集》收集80多首,代表诗作,其中《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为其代表之作。

一、性格缺陷

曹植性格洒脱不羁,性情豪放,率性、天真。好恶分明。又贪杯酗酒。酒后失言更是家常便饭。这样一个没有城府的继承人,怎么会得到枭雄曹操的认可。虽有文才,却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反观曹丕虽文武略逊,但是有城府,善手段,会驭下,识人才,具野心。实在是当时曹操能选择的不二人选。

曹植才高八斗,但不具有政治能力,即使传位于他,顶多史上在多出一个宋徽宗。对于家国社稷、黎明百姓未必是幸事。在艺术贡献上一定是大于历史贡献。这是可以预见的。

二、没有政治野心,不懂珍惜

《登台赋》起初让曹操还对曹植抱有一些期许,然而曹植并不珍惜,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很多让曹操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外出征东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后来曹操得知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曹植无可争辩的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洛神赋》传颂后世,被后人推崇。他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曹植没有政治野心,做人没有城府,不会笼络人心。不懂珍惜机会,如果他继位,也许东吴、蜀汉会平分天下也未可知。


贪恋长安韵


"才高八斗"现在做为一个成语被广泛应用。特指那些:满腹经伦、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人。

他出自东晋才子谢灵运之口: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一石=十斗)

既表现出謝灵运恃才傲物的狂大,也凸显了他对曹子建的崇敬。

当然这里的"才"指的是文才。曹魏时期的著名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当时文字水平的最高代表。尤以曹植的成就为最高。他的《七步诗》、《洛神赋》,他的《白马篇》、《铜雀台赋》至今受人颂赞!

文学方面才高和治理国家是两码事。立国、治国应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高超的政治谋略、理政驾驭群臣的本领。可惜这些曹植都不具备。

曹植做为曹操的嫡次子,曹操也曾一度打算立他为世子(后来的太子),由于长兄曹丕从中做梗使坏,加之曹植率真直性,一味和杨修等人日夜狂饮,近乎颠狂,使曹操终于打消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

他后来的命运也很悲惨,多次受到曹丕的刁难。一首《七步诗》救了他自己。但这样的生存环境,使他年仅四十就抑郁而终。

客观的讲,曹植心底善良,文彩飞扬,但却不是治国的料。

他父亲曹操,做为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征战大半生,也未能统一三国,何况曹植?

假如曹操真的传位于曹植,不仅统一不了三国,很可能又是一个南唐李后主。


晚亭与落霞同晖



有才华跟具有治理国家的谋略才能可不是一回事,曹植才高八斗不假,但是身上浪漫主义气息太过于浓重,并且喝酒误事的事也没少干,这样的人就适合做一个闲散王爷,治理国家未必是合适的人选,而曹丕无论是谋略还是城府都强于曹植,曹操未必看不到这一点,曹丕继位是最好的选择。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是曹丕也算的上是个文武全才,并且北方在曹丕的治理下才得到了彻底的统一,曹丕还注重选拔人才,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就为国家补充了大量的人才,曹丕更不可没,再者曹操在的时候就觉得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但是凭借曹丕的城府还可以压的住司马懿,曹操想的也许更加深远吧。


婉兮历史


曹植是一位文艺青年,工于词书歌赋、长于诗酒文章,性情随性且放荡不羁。才高八斗是形容他的文才。

君王要富有谋略,也要有杀伐决断的魄力与勇气。曹操曾一度在曹植和曹丕两人立谁了世子上犹豫不决。

曹植常呼朋引伴饮酒误事, 也有放浪形骸无所顾忌,曹操曾借故赐死其妻。最终曹操确定曹植不堪大用。

假若,曹植即位魏王,以他的政治头脑和谋略,别说能否能篡汉、统一三国了,可能早就死于非命了。


林城布衣10001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我们下面来说明曹植他不适合做君主,更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

1、才华不是做优秀君主的条件

首先我承认曹植的才华不错,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君主,才华好是治理不好国家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书画,他的书画现在简直是天价之宝,但是他作为君主又怎么样呢?简直一塌糊涂,最后国破家亡,自己也被掳到塞外成为阶下囚。所以只有才华是不行的。相反,刘邦、朱元璋都是文化水平不是那么高的人,确实开功立业。

2、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

曹操其实早先是对曹植寄予厚望的,但是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导致曹操对他逐渐失望。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有一次,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

作为君主不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行的。

3、没有君主应有的政治野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称帝。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丕愤怒说道:“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到这个阶段,曹家代汉已是必然的事,而曹植还在为前任傀儡皇帝悲哀,如果让他继位,是不是会把权利还给汉献帝?

4、结交的人才以豪放不羁的文人为主

他结交的任务中,不乏有大才之人,但是缺乏优秀的政治家,没有自己优秀的政治团体,为他出谋划策。

综上以为,曹植不适合做君主。


  • 关注我,分享更多有趣的人文历史地理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