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到婚姻課題“被需要”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被需要

從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到婚姻課題“被需要”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馬斯洛需求層次

從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到婚姻課題“被需要”

我們正處於一個極具變革的時代,虛無主義和過分強調個人價值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無為、自我、佛系甚至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就像剛才在某個社交群裡,就有這麼一段話:“高考苦三年,不如拆遷分三套...”

在物質充分滿足後,也就是馬斯洛需求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滿足後,對更高級別的需求,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很多人缺少了奮鬥的意志。甚至社交需求和尊嚴需求也以單純的物質來考評,以一種變異和怪異的方式來實現和滿足。可怕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性社會意識。

因此,在這個年代,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重新而且正確的解讀顯得極其有必要--即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後,如何獲得正向的社交和社會認同,並以此實現“自我實現”,甚至“自我超越”的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僅是一個個體,也是這個時代的需要!

與其說,這篇作文是高考的任務之一,不如說,這是考核這一代孩子對這個社會的探索,對人性的探索,對人生道路的心態的一個調查問卷。

現在的社會不缺人才,每個人都非常用功的為未來在努力,缺的是,如何讓社會和諧,家庭穩定,共建文明社會的一個群體,這真的不是拉橫幅,喊口號,聽講座就能做到,這得從心出發。

能有被需要能力的孩子,他們的家庭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友善的氛圍。這是我們前面說的,過分強調個人價值的家庭不具備的,虛無超脫的家庭也不具備的,這些形形色色的家庭的產物,是一個壓抑的孩子,無慾忍讓,或張牙舞爪,慾望膨脹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中,能偽裝,在企業中能偽裝,在人群中能偽裝,在自己組建的婚姻家庭中,原形畢露的。

我舉個例子。

從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到婚姻課題“被需要”

妻子求助我時,她說,我真沒想要他會出軌,都45歲的人了,現在找了一個90後。是不是真的像俗話說的,20歲的男性喜歡20歲的女性,30歲的男性仍喜歡20歲的女性,40歲的男性依舊喜歡20歲的女性.....

如果是這樣,我怎麼挽回婚姻?我對婚姻是絕望了。

當深入的諮詢指導到後面,妻子意識到,丈夫的“被需要”一直沒得到滿足。而在90後身上,這群懂得自己要什麼,敢去爭取的一群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被壓抑的自己,感覺似乎接近她們,就能把過去的壓抑生活重新的重塑一遍,逆天改命一次。對未來也有了新的主張。

而妻子也在身上看到了多年,如果像丈夫的父母一樣,對待丈夫,剝奪丈夫的“被需要”,讓丈夫成為婚姻家庭的傀儡。

她才意識到,不是小三年輕,自己年老,婚姻被掠奪,而是自己就是一個儈子手,自己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將丈夫壓抑到一生的慾望只想好好的為自己活一次。

是妻子的錯嗎?

也不全是,妻子為什麼會認同丈夫的父母,這麼去對待他呢?

因為妻子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就是這麼對待她的,她從習得性無助到內化認同這種扭曲認知的標準。

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因此,當,夫妻雙方,哪一方突然被外界環境刺激,覺醒。意識到,自己有“被需要”的權力時,而另一方還是一葉障目。那麼逃離,就是勢在必行的了。有沒有小三,只是一個切斷過去,夠不夠決絕的契機。

那麼,當我們在高考的那刻,意識到“被需要”的重要,意識到“被需要”是可以去爭取的,人性的關懷大於物慾,真的不是有錢什麼都所得算的,不去以經濟去壓抑他人,或壓抑自己。

我們的人生,該是多麼的幸福與幸運,我們的狀態,待人處事,能福澤伴侶,福澤家人,福澤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

有心事?問葉子。免費心理情感諮詢,請加微信公眾號:愛情管理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