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宋朝民间的医院被称为养病坊、安济坊或养济院,有中央朝廷独资修建的,有地方官员集资建立的,相当于公立医院,也有地方富豪投资私建的,也就是私立医院,另外还有官员和富商合资的公私合营医院。不管公立还是私立,这些医院都具有慈善公益的性质,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没钱看病的贫苦人获得必要医疗帮助,完全免费。

宋代最早的病坊设立于宋真宗时期,当时被称为“养病院”,徽宗时期最为重视医疗福利,在各郡县都设立了安济坊,专门“养民之贫病者”,不但提供医疗帮助还提供食物和住所,在安济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室居住,重病患者会住在隔离病房,而病危无法医治者就会住进“将埋院”,病人死亡之后还会负责处理后事,提供棺材并将其妥善安葬。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在安济坊照顾病人的为僧人,政府提供免费医疗,但并不免费使用这些劳力,安济坊对从事医务工作的僧人有着明确的管理和奖赏制度,每年年终要考核,确定级位升降,三年治愈千人便可获赠紫衣和祠部碟各一道(赐紫衣是皇帝赐予僧人或道士恩典及荣宠的标志,祠部碟则是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的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私立的病坊一般来说自给自足,但是宋朝政府有时也会给私立病坊进行拨款以保证地方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些慈善医院的制度并没有因为后来宋朝的朝政危机而被废止,南宋也一直保持这个传统,仍然把建立“安济坊”作为重要的安民养民措施。

宋代地方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大灾大疫时会发挥出突出的作用:发生疫病时,则会有太医局和熟药所提供医疗援助,进行救治、施药和赠钱,如果患病百姓死亡后无亲人掩埋的情况,政府也会负责掩埋。

宋朝神宗时期,过去在医疗方面没有保证的宦官和宫女也开始享有医保服务,宫人疾病由太医负责诊治,而救治效果会直接影响太医的业绩考核,徽宗时期设立了保寿粹和宫专门“以养宫人有疾者”,馆内专设良医,保证宫人享有良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环境。(从宋朝医疗制度方面其实可以看出徽宗这位艺术家皇帝在民生政策上其实是蛮有成绩的)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宋朝对药品是进行统一管理的,设有官药局,以国营的方式制药卖药,控制药品质量,严惩腐败,徽宗时期允许各地人到本州县官办卖药所批发成药出卖,仁和四年,原来的卖药之所和制药之所被改称为“医药惠民局 ”及“医药和剂局”。虽然政府会通过医药买卖增加收入,但每年夏冬要向官员赠送药物,而遇到大灾大疫时,医药局则会免费向百姓提供汤药或是拨付药费,同时太医局会选送优秀的医生前去为百姓诊治。对于那些因为得了疫病而被遗弃和孤立的人,政府会给予人性关怀,并专门立法惩治“遗弃罪”,另外,宋政府还广发药书,普及医药知识,以防止人们因不懂医药常识而遭遇居心不良的巫师欺骗而被贻误了治疗良机,对于用巫术害人的行为更是会予以严厉打击。

当然,宋代最好的医生是集中在宫廷的,中央设有翰林医官院,主管医药行政,同时负责皇帝的疾病诊疗工作,层层选拔之后,聚集了大量优秀医者,医官数目庞大,宋徽宗时,翰林医官院的总人数(包括非医人员)竟然达到九百七十九人!到宋高宗时,翰林医官院的人数才被精简到了四十三人。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除了翰林医官院之外,中央还设有宫廷医学院——太医局,仁宗时太医局开始推广医学教育,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对医官进行考核。太医局的管理者为提举(相当于校长)和判局(副校长),判局必须要由“知医事者”担任,也就是学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重之人。

宋代宫廷医官来源有四,一是选民间医术高明者,也就是征召口碑好的医生入宫;第二种方法就是推荐,官员推荐或是在职医官推荐皆可;第三就是自荐,只要你认为自己水平足够,就可以自荐参加考试,合格后便可作为医官留用;第四个来源是太医局的医学生,又称为局生,年十五以上,由命官、翰林院医官及太医院学生联合作保方可入局,听课一年以上参加入学考试,合格者正式入学,三年之后再参加医官考试,通过者方可成为医官。太医局的医学科目分九科:有内科、儿科、风科、眼科、疮肿科、口齿咽喉科、针灸科及金鏃兼书禁科(即箭、剑、刀等武器创伤科),每科都设置“教授”一员,选翰林医官以下及上等学生为之。

宋朝对医官选拔非常严格,不管是征召、推荐、自荐还是科班出身,所有的候选人都必须进过严格考试后才能得到准入许可,最优秀的进入翰林医官院,其它的充任医学博士,或放任外州县任医学教授。而进了医官院之后也不代表万事大吉,为督促医官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从业医官也有临床考核制度,并有相应的奖罚,不合格者会被罢免,这样的考试制度便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试图鱼目混珠的“庸医”挡在了宫廷之外,同时也杜绝了腐败,刺激了学术发展。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在地方,医学教育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宋政府会将太医局培养的医学生按高中下三等分别派遣到各州县,同时鼓励各州县自己培养医学人才,在各州设置医学助教一名,在上州及节度州之类的大州设置医学博士一名,其重要职责之一便是传播太医局认定过的医学知识,宋政府采用科学的方法,按人口密度设置医生数目和分配医药资源,对医生进行严格管理,凡用医药榨取财物的以匪盗论处,庸医误伤人命的定会被绳之以法,宋朝医政制度的另一个贡献就是设立了校正医书局,整理并刊行了大量的重要医书,如《灵枢》、《太素》、《甲乙经》、《广济》、《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州县所存的医药方书都可供百姓传阅抄录。

宋朝的医院与医保,先进程度不输当代

医政制度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制度,宋朝在医政制度所作出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对民生的关注程度实际上体现的是政治文明的高度,实际上宋朝在政治文明、科技文明和艺术文明方面的成就都超越了唐代,真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