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失速,会导致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吗?

全时失速,会导致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吗?

资本埋下的种子,最终却还是要让实体企业来培育孵化。

“部分门店出现了缺货现象,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公司寻求出售的事情还真没听说。”针对近日传出的全时便利或将出让部分股权给苏宁或物美的消息,全时便利方面相关人员如此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表示,但对于传言并没有明确否认。

看来全时寻求出售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但显然其母公司复华集团也并不甘心抛弃在零售板块已耕耘七载的这个“孩子”,而最终是否出售、全盘出售还是部分转让、引入哪一家股权合作方,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但并不受影响的是,关于全时以及北京便利店,是否可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全时便利的价值有多大?

全时便利有什么?这个问题,不光需要复华集团理性看待,对于任何接盘侠来讲,也需要客观地进行审视评估。

如果说几年前、尤其是张云根任职总经理时,全时便利店还有一些理想主义创新情怀的话,那么,后张云跟时代的全时便利店更像是一头处于某种强势资本驱赶下的停不下来的犀牛,简单粗暴的狂奔是其最大特点,直到最近的两个多月前遭遇资金链危机。至于原因,据“华尔街早餐”报道,是因为其母公司复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于“未按要求提供法律意见书”而被列为“异常机构”。

无论何种原因,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全时便利这个处于成长期的可怜“孩子”应该何去何从?

从规模上看,全时便利貌似北京便利店市场上的老大,2011年2月开出第一家便利店、7年多时间的全时已经拥有约800家门店,其中北京市场400多家,其他分布在南京、天津、长沙、成都、重庆、杭州、苏州、武汉、廊坊等城市。

但从专业经营能力、门店销售规模、单店盈利能力、门店商圈竞争力以及品牌市场认可度等方面来看,全时便利的市场含金量又有多大?可以说,便利店业态貌似门槛低、但更是一个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经营水平、持续投入、高风险但不一定有高利润的业态。

实际上,与同样被资本遗弃的北京邻家便利、131便利店一样,全时便利后期这种不问盈利只问数量的短期强势市场进入行为,注定其本身的网点资源是没有多大商业价值的。

2、苏宁或物美接盘的可能性有多大?

按照公开报道的说法,全时便利有意寻求出售部分股权,也就是说,全时便利母公司复华集团不会抛弃全时便利,而以目前全时便利在10多个城市的市场布局,要整体寻求接盘者的可能性也不大。

具体到北京市场,先看其与苏宁小店合作的可能性。

全时便利是类似于7-11便利店风格的业态,其全国快速布局的发展战略走的是让人很难看懂的烧钱而看不到未来的道路,可以说现在全时便利能够提供给接盘者的主要价值就是物业租赁权与设备资产,且不论这些物业是否优质、是否适合接盘者的口味。

而苏宁小店在苏宁的战略定位是其切入社区生鲜市场的入口,其围绕生鲜的供应链体系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改善中,尤其针对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力拓展门店一定是苏宁小店所迫切需要的,但问题是全时便利是否愿意彻底退出,从苏宁角度来看,与全时合作运营的可能性很小,虽然苏宁小店自身经营水平也尚在待考中。

再看物美接盘全时便利的可能性有多大。

从业态以及物美的运营能力来看,全时便利与物美便利店的定位更为相似,即使接盘全时400多家便利店对物美也不会有多大的挑战。但依然会有问题出现,一是物美在战略上的规划,在京大量运营直营便利店符不符合物美的当前需求;二是在全时是否会全身而退上,依物美的经营风格,双方合作运营的可能性也不大。

无论是苏宁还是物美,两者与全时合作运营的意愿都不会很强烈,因为双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供应链资源,在这一点上,全时的供应链对它们来讲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对全时来讲,焦点也正是纠结在这里。

3、全时便利的变数会否引发北京便利店格局洗牌?

从规模上来讲,全时便利店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一定会与其门店数第一的位置相对等。从市场地位来看,全时便利只能算个行业新兵,其迅猛开店主要得益于母公司的资本推动,其本身并没有形成成熟、独立的自我造血成长机制,所以,虽然门店数最多,但只是表象、内力单薄。

违背企业成长规律的野蛮生长之后,一定需要一定时期的补课,而野蛮生长的程度以及之后补课的能力,才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在市场上持续存在下去的关键。便利店也不会例外,任何一家接手全时的企业也不会例外,即使能够吃下400多家便利店,取精去糟、消化吸收也会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在北京便利店市场上,虽然没有哪家企业一家独大,但是经营稳健、实力雄厚的便利店巨头一点也不少,哪一家都具备快速扩张开店的能力,但为什么并没有一家企业这样做呢?企业的单店盈利能力,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及对市场的理性判断,恐怕才是导致北京便利店市场当今格局现状的答案。

而越像邻家、131以及当前的全时这样快速拓展的企业,也一定伴随着相应高的市场风险,可惜的是便利店市场不是赌场,资本可以在赌局中爽一下就撤,但生下来的企业却要承担在市场历练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痛苦抉择。

洗牌经常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却很少会发生在行业中,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全时即使完全易手一方,对北京的便利店市场格局也不会有实质性影响,洗牌更是谈不上。(文/东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