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府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這些羅興亞人做了什麼?

寒門中人


緬甸政府和羅興亞人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卻是英國人。上個世紀,英國人征服緬甸以後,緬甸國內的反抗力量此起彼伏,為了維持自己在緬甸的統治,英國政府就決定從印度地區遷入一些人定居,“以外人制外人”這就是英國政府的如意算盤,而這些人就是“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的身份就是為了協助英國人統治緬甸,在當時他們對緬甸本土居民自然沒什麼善意。在英國人的要求和支持下,羅興亞人在緬甸犯下了許多錯,給緬甸人帶來了巨大災難,種種作為早就在緬甸人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左傳》上說“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二戰勝利以後,緬甸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第一個受害的便是“羅興亞人”。緬甸獨立伊始,便取消了羅興亞人的公民身份,1982年更是通過立法確定了這項規定的合法性。如今的羅興亞人玩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難民”,緬甸政府直到今天還是鍥而不捨的希望讓他們徹底離開緬甸。


說到底,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的問題還是英國人的問題,當年不是英國人的卑劣做法,今天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事,雙方都是歷史的受害者,只是羅興亞人的歷史是一段“助紂為虐”的歷史,事情發展到今天,英國人也不應該袖手旁觀。


一樹梅花一放翁



2017年8月25日,緬甸羅興亞人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突然襲擊了若開邦的30個警察哨所和一處軍事基地,造成軍警數十人傷亡!緬甸政府軍迅速雷霆反擊,造成了400多喪生,房屋被焚燒……

大約有15萬名緬甸羅興亞人被迫逃入鄰國孟加拉避難,住在非常簡陋的難民營,飢寒交迫,缺衣少食,處境艱難,還有不少難民倒在了逃難的途中,再也不能活命到目的地。

情況危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緬甸的難民危機,警告會有種族清洗的危險。西方社會紛紛指責緬甸軍政府的軍事行為給羅興亞平民帶來的苦難,還有人威脅要剝奪昂山素質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

這已經不是羅興亞人與緬族人的第一次衝突,雙方的矛盾巳持續了100多年。

2012年5月28曰,一名若開族婦女遭到搶劫、強暴、殺害,當地若開族人認定兇手是羅興亞人,藏身於一輛長途客車上,所以把10名羅興亞族乘客拉下車,活活打死,客車被焚燒。隨後的騷亂,導致了100多人傷亡,2230多間房屋被燒燬,14座宗教建築被拆毀,6萬多人無家可歸。

目前大約有8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他們是19世紀英國控制緬甸之後,從孟加拉等國移居而來的,“以夷制夷”,已在緬甸實際居住100多年。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一般是農民或者漁民,有自己的語言,經濟落後,生活困難,文化不高。與信奉佛教的若開人經常發生衝突,甚至發生暴動,成立反政府武裝,想搞“自治自管”。

羅興亞人穆斯林幫助有東突背景的維吾爾族偷渡。2014年3月12日,泰國警察在其南部橡膠園逮捕了213名偷渡者,認為其是維吾爾族人。

現在羅興亞武裝的首領是亞塔烏拉,來自沙特,有人懷疑其與IS組織有關聯……


桌椅亭


在歷史上,羅西亞人的來源比較複雜。基本可以認定的是,現在的羅西亞人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等族群的後代。

羅興亞人在英國殖民印度、緬甸時期,通過當時屬於英屬印度的孟加拉來到緬甸西南部,主體說孟加拉語。羅興亞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在英國撤出印度、緬甸以後,這些滯留緬甸的人群才統一自稱羅興亞人,並以羅興亞族為共同認同。



羅興亞人居住的地方是緬甸若開人的世居地,但是羅興亞人來到緬甸以後,並沒有融入當地社會。相反,羅興亞人還驅趕、對抗當地土著,與本地人的關係非常緊張,混亂時常發生。

此外,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與緬甸佛教群體格格不入。而向來溫和的佛教群體,也與羅興亞人有著嚴重的對峙和衝突。


而對於緬甸而言,羅興亞人是客居緬甸的外國人,不屬於緬甸的一部分,且為緬甸帶來了混亂。事實上,羅興亞人在巴基斯坦或此後的孟加拉建國以後,拒絕返回孟加拉。另一方面,羅興亞人也不甘願被緬甸統治,而幻想要求緬甸拿出若開地區給其自治甚至建邦。而這種矛盾,羅興亞人與緬甸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雙方爆發了多次規模較大的衝突。因而,緬甸方面拒絕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的一員,也拒絕給於羅興亞人身份承認。

現在的羅興亞人在國際上也被稱為羅興亞難民,除了仍滯留緬甸的群體以外,幾十年的衝突中,還有大量逃往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難民,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關注。


蘇綻


世界上有一個被遺忘的民族,他們沒有國籍,沒有尊嚴,被居住國驅趕。

其偷渡到鄰國亦被驅離,甚至有人建議把他們遷移到海中荒島上。

這個幾乎沒有容身之地的民族,就是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一浪高過一浪的難民潮,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世界各國紛紛譴責緬甸對羅興亞人的殘酷。

面對責難,緬甸依舊未改變立場,可見緬甸政府和羅興亞人積怨難解。

緬甸政府為什麼驅趕羅興亞人呢?這些羅興亞人做了什麼呢?

有書君認為,緬甸和羅興亞人之間的仇恨,主要是宗教和種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都是英國殖民者遺留的禍根。

至於羅興亞人,有書君認為可憐之人亦有可恨之處,其目前處境,亦是自食其果。

且聽有書君分解一下箇中原委吧。

一,羅興亞人是英國殖民者生造的民族。

說起羅興亞人,他們自己說是來此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早就在緬甸境內居住。

緬甸卻不承認他們是原住民,認為他們是在英國殖民期間,從孟加拉遷移過來的非法居民。

雙方各執一詞,我們就先從英國殖民統治開始說吧。

十九世紀後期,英國全面佔領了緬甸,當時緬甸雖然弱小,可是反殖民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

英國為了鞏固統治,又採取了慣用的分而治之的伎倆,從印度(孟加拉)地區遷移了人口,到緬甸的若開邦居住。

這些人口就是羅興亞人祖先,因而,有書君認為,緬甸原住民中的羅興亞人應該比例很小,其大部分還是從孟加拉遷移過來的。

其長相、語言、信仰和孟加拉人一樣,應該就是明證了。羅興亞人真的是英國生造出來的民族啊。

二,羅興亞人和若開原住民的矛盾。

羅興亞人遷移到若開邦後,英國人為了挑起民族矛盾,他們掠奪了若開人的土地,轉租給羅興亞人。99年租期滿後,羅興亞人已經鳩佔鵲巢習慣了,又怎會把土地完璧歸趙呢?

土地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歷史上多少戰爭都因土地而起,英國施陰招挑起了兩族的土地之爭。

宗教信仰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羅興亞人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而若開人篤信佛教。

誰也不會容忍別人褻瀆自己的靈魂,不同信仰成了兩族不可融合的矛盾。

多年的土地之爭,信仰之爭讓他們之間的仇恨日漸加深,真的水火不容了。

2012年,羅興亞人將一名若開少女強姦致死,成了引發大規模騷亂的導火索,也為羅興亞人再次被驅離打下了伏筆。

有書君覺得,羅興亞人本就不是原住民,卻鳩佔鵲巢的理直氣壯,其被驅趕亦有自身因素吧。

三,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之間的矛盾。

英國當時遷移羅興亞人,就是把其當做棋子分化緬甸,利用其鎮壓緬甸反殖民鬥爭。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謀求獨立,羅興亞人又被英國假意承諾允許他們獨立自治,利誘其對抗緬甸部隊。

誰知二戰結束後,緬甸獨立時,羅興亞人想和英國單獨談判建立自治政府,英國卻推翻承諾倒向緬甸政府。

羅興亞人就自建武裝部隊,謀求獨立,經過緬甸政府的政治安撫和軍事圍剿,才將其鎮壓下去。

其實緬甸獨立後,也曾短期賦予了羅興亞人,一定的權利,政府部門亦有羅興亞人任職。

可是羅興亞人的獨立之心不死,分離主義思想又日漸抬頭,緬甸政府認定羅興亞人具有分離緬甸野心。

自1962年至今,緬甸政府認定羅興亞人是外來部族,開始限制羅興亞人的自由。

尤其是1982年,緬甸新的《公民法》將羅興亞人正式排除在外。羅興亞人真的成了無根漂萍。

羅興亞人建有多支武裝部隊,並和基地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他們和緬甸政府一直處於對抗狀態。在此期間,緬甸政府曾有兩次大規模的驅離羅興亞人的行動。

有書君認為,兩者之間的矛盾,除了種族獨立之爭,應該還有宗教信仰之爭。

緬甸全民皆是佛教徒,而羅興亞人是伊斯蘭教,緬甸想將其同化,強迫其改教多年未果。兩者之間的矛盾,沒有一絲迴旋餘地。

2017年,羅興亞武裝部隊襲擊了緬甸的警察哨所和軍事基地,引起了緬甸政府軍的大面積報復。

羅興亞人紛紛逃離緬甸,很多人在偷渡時死亡,有書君覺得他們是逃離死亡,又走向死亡了。

現在羅興亞人流落各國或做難民,或做船奴,生活狀況極為悲慘。

羅興亞人在緬甸人眼中,其不但想分離緬甸,而且是犯罪率高的族群。

緬甸政府驅離羅興亞人也許是出於民族的本能吧。

面對國際輿論壓力,緬甸上下一致,沒有絲毫妥協,依舊不承認羅興亞人國籍。

無論羅興亞人做過什麼,有書君都希望,羅興亞人流浪的腳步能有一方駐足之地,亦能享受平安穩定的生活。


有書共讀



緬政府近期驅趕羅興亞人事件,引發西方社會及穆斯林國家的遣責。緬國務資政,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昂山素季被黑成冷漠殘酷。羅興亞人被驅,既有現實事件引發導火索,更重要的有其歷史原因。



一、緬政府驅逐羅興亞人事件回顧

1、羅興亞人近期被驅趕導火索

今年8月25日,羅興亞人的"若開拯救軍”對若開邦數十個警哨站和一個軍營進行恐怖襲擊,死傷多人。緬軍方馬上對恐怖組織展開還擊,致羅興亞人400多人傷亡。衝突致民房焚燒,大批羅興亞人外逃。有超過60萬人逃入鄰國孟加拉。

2012年,由3名羅興亞穆斯林強姦一名若開邦佛教徒女孩致死。而引發的動亂持續了數個月之久,造成近百人死亡,眾多清真寺和佛寺被燒燬。

2、歷史上羅興亞人曾被多次被緬政府驅趕。

2012年,數以百計若開族人在仰光寺廟大金塔舉行抗議集會,訴求緬政府恢復若開邦的法律和秩序,把洛興雅人驅逐出緬甸。

1978年和1991年,緬甸軍隊將若開邦境內羅興亞人的穆斯林武裝進行大規模圍剿,收回了許多擴張土地,一些穆斯林農民也喪失土地而一貧如洗。

3、被驅趕的羅興亞人境況慘不忍睹。

許多羅辛亞人向大海逃亡,他們從孟加拉灣南下阿達曼海,進入泰國尋求庇護。泰國軍方冷漠回應,圍捕並遣返羅興亞人重返大海。迫使他們登上沒有動力木船,用艦艇牽引到國際公海進行流放。“讓他們重回到大海去”,像漂泊的椰殼另尋重生。

2013年2月,有130名羅興亞人為逃離緬甸乘船前往馬來西亞,被困海上25天,97人被餓死,33人生還。

二、緬政府為什麼驅逐羅興亞人,而鄰國也不接受?

1、若開邦族的歷史沉浮與民族信仰積澱。

若開邦公元前266年就已經是獨立的文明古國–阿拉幹國。1784年,緬甸貢榜王朝消滅了阿拉幹國。1974年,緬甸奈溫軍政府執政期,征服了若開人,建立了現代的若開邦。

若開邦北部最西面有一條河叫那河,隔河相望是孟加拉國。若開邦的民族主要是若開族和少數緬族,兩族長期融合,都信奉佛教。

2、羅興亞人在緬甸沒有取得綠卡,是從孟加拉打工越境和戰爭湧入的無國籍人。

1826年,英緬戰爭爆發,緬甸戰敗,阿拉幹被割讓給了英屬印度。英國人讓一批穆斯林羅興亞人初遷至阿拉幹,並以99年為租期把土地租給羅興亞人耕種。耕種土地過程中,阿拉幹人反而被羅興亞人趕出家園。當99年租期到期時,羅興亞人沒有歸還土地撤出緬甸,而是藉機長期居住下來。人口也從約3萬人增長到1925年的20多萬。

緬甸獨立後,阿拉幹更名若開邦。羅興亞人要求自治,從若開邦獨立出來,遭到緬甸聯邦政府的拒絕。羅興亞人發動了針對聯邦政府的聖戰,控制了整個若開邦北部和緬孟邊界,更多的孟加拉貧民藉機湧入若開邦。人口增至100多萬,佔到若開邦總人口的25%。因此,這些外來非法移民一直無法取得緬甸政府的公民身份。

3、土地之爭,信仰分歧,連年民族戰爭導致若開族人與羅興亞人仇恨加深。

羅興亞人湧入若開邦,佔據了若開人大片土地。羅興亞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諾開邦人信仰佛教,教派之爭不可和解。若開邦人已成為緬甸國家的一員,羅興亞人屬無國籍之人。若開邦人與羅興亞人的矛盾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生存境地,為化解民族矛盾,保護若開邦人生存權益,實現國家穩定,驅逐羅興亞人,實屬無奈之舉。

西方社會以人權為藉口,遣責緬政府驅趕羅興亞人行徑,但其它鄰國泰國和印度等國家也不收留羅興亞難民,難民們只好逃回祖國孟加拉。但這些難民大多都是孟加拉國成立之前湧進緬甸的,沒有孟加拉國籍和土地,孟加拉又是個貧困國家,無法安置這些無國籍難民,只能在臨時的難民營艱難度日。



三、昂山素季走訪若開邦,開啟若開邦和平之旅或見曙光。

11月2日,緬甸政府領導人、國務資政昂山素首次走訪了動盪的若開邦北部。儘管西方指控昂山素季放任緬政府軍殘暴驅趕與種族清洗羅興亞人的行為,但昂山素季公開反駁了西方的指控。昂山素季不迴避現實,承認羅興亞人目前處境。她所做的是,和解若開邦族人與羅興亞人的長期矛盾,這已展示了昂山素季以人為本的博大胸懷。昂山素季呼籲緬甸政府和若開邦民眾,為了緬甸國家的穩定,能夠證實自己是緬甸居民的羅興亞難民可以重返家園。

昂山素季做到這一步已實屬不易,從1826年到2017年191年的民族矛盾之爭,其源頭是英殖民者種下的惡果,現在讓昂山素季收拾亂攤子的同時還要遭到指控也不公平。化解近200年的民族矛盾,決不是西方社會和穆斯林國家想像那麼簡單。


英漢微視


首先咱們先從這些羅興亞人的來歷說起。說起緬甸,大家可能第一反映就是跟咱們的雲南交接,是咱們的鄰國。但其實緬甸的西面還和印度和孟加拉國交界。緬甸人無論是主體民族緬族,還是少數民族的傣族,在緬甸也叫撣族,都跟咱們中國人長相差不多,不光是緬甸,印度的東北地區,靠近緬甸,那裡的人也是跟咱們中國人長相幾乎一樣。總之,緬甸人都跟咱們長著一副跟咱們相近的東亞人面孔。

但是,印度人、包括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這些南亞民族,他們的長相可跟咱們這些東亞人大不相同

,什麼摸樣相信您腦海裡一定已經浮現出來了,我就不描述了。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這些羅興亞人就是一副印度人的面孔,跟孟加拉人差不多。這是長相,而且他們的宗教信仰也跟緬甸完全不同,他們信仰伊斯蘭教,而緬甸是個非常典型的佛教國家。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會出現在緬甸呢?是這裡的原住民嗎?簡單來說,並不是。

您可能會說,這個若開邦看地圖上不是和孟加拉國交接麼,有個跨界民族完全可能啊。這裡有個背景知識。英國人當年是先佔領了印度,包括現在的孟加拉國。然後通過英緬戰爭,逐步吞併的緬甸。在蠶食吞併緬甸的過程中,割讓了緬甸大量的土地給英屬印度,也就是說現在的緬甸跟印度、孟加拉國的邊境已經是緬甸退讓過很多的邊境線了,有可能民族雜居的地區早就割讓給印度孟加拉了。明白我的意思嗎?就是說在若開邦這個地方,本身是沒有土生土長的羅興亞人的。

打個比方,如果說雲南還有很多跟外國跨境的少數民族生活,那麼一直退到河南還有嗎?那麼這些羅興亞人怎麼來的呢?剛才說到英緬戰爭,英國最終吞併了緬甸,把緬甸併入了英屬印度。英國殖民者為了以夷治夷,故意把一些孟加拉國的羅興亞族人遷徙到了緬甸境內,給緬甸這種單一的東亞佛教國家摻沙子。再加上上世紀的印巴戰爭,又有大量的來自東巴,也就是孟加拉國的難民跨過邊境湧入了緬甸。

久而久之,在若開邦就出現了一個有幾十萬人規模的羅興亞人群體。

這個羅興亞群體本身在民族、文化和宗教上都跟當地的緬甸人格格不入,差別非常大,本身就難以建立起認同感。而且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原因,讓兩個族群形成了歷史的宿怨。什麼呢?在二戰中,趁著日軍進攻東南亞的英軍,緬甸發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進行武裝起義,這個時候羅興亞人站在英國殖民當局一邊,幫助英軍鎮壓緬甸起義軍。本身緬甸人就認為羅興亞人是英國人派來的狗腿子,這下積怨就更深了。

在印度獨立之前,羅興亞人要求跟英國殖民當局談判,也想獲得自治的地位,但是由於緬甸的反對,沒有成功。所以獨立後的緬甸政府認為羅興亞人有分裂緬甸的野心,一直非常防備他們。但是,防備歸防備,緬甸政府也還是把他們視為緬甸人,給予了羅興亞人緬甸人的公民權利,在議會中有羅興亞人的議員,羅興亞人可以擔任政府公職人員,可以加入軍隊。在這段時期,雖然羅興亞人跟當地的若開族人還是不斷有摩擦,但是總體上還算穩定。

然而,到了六十年代以後,剛才講了,由於印巴戰爭,孟加拉國不穩定而且經濟比緬甸還要落後,所以大批的孟加拉難民湧入了緬甸,這些難民和羅興亞人在宗教文化民族上都沒多大區別,他們很快就攪合在了一起,勢力壯大了,分離主義就越來越嚴重,公開要求從緬甸獨立。這下可直接惹惱了緬甸政府,乾脆直接剝奪了羅興亞人的公民權利,把他們連同孟加拉難民一起都定性成滯留在緬甸的外來難民。一旦剝奪了公民權利,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在宗教信仰、經商和擁有土地等各方面都加以限制,羅興亞人的處境就更糟糕了,所以從七十年代開始不斷有羅興亞人乘船逃亡,到處漂泊,但卻沒有哪國願意收留,出現了很多船毀人亡的慘劇。

咱們還是回過頭看羅興亞族在緬甸的分離主義活動。本來羅興亞族在緬甸的已經鬧了幾十年了,但是都是小規模的鬧事,武裝分子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近年來,形勢發生了變化。本來在西方媒體中,對羅興亞人的分離活動報道很少,即便有,也是把這些活動放在民族之間的衝突這個層面來講,沒有太多上綱上線。

但是最近的報道可不一樣了,不僅用大篇幅進行報道,而且在羅興亞武裝大規模襲擊緬甸政府軍之後,反而說是緬甸在進行種族滅絕,還把這個事件提交到了聯合國安理會來懲罰緬甸。

現在西方逼著緬甸,要求緬甸接受西方的觀察員,甚至是所謂的西方的軍事觀察團,監督緬甸給予羅興亞人和混在羅興亞人裡面的孟加拉難民公民身份。現在羅興亞人大概是不到一百萬人,但是孟加拉難民可就無窮無盡了,要知道在貧窮的孟加拉國,飽受洪水等自然災害侵襲的難民要多少有多少。如果不加區別的給所有孟加拉難民緬甸的公民身份,那麼,很快這個若開邦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科索沃,當地的緬甸人很快就會變成少數民族,所謂的羅興亞人就會成為多數,一個新的鳩佔鵲巢不可避免。


照理說事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潮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一艘艘滿載羅興亞難民的船隻在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海域被發現,這些偷渡船隻在海上漂流了多日,由於食物和飲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難民死於船上,難民中甚至發生因爭搶食物而自相殘殺的悲劇。然而,相鄰國家的政府對這些難民卻表現出異常的冷漠,馬來西亞執政當局嚴令禁止他們登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政府海軍也只給予有限的人道救援工作,如修理船隻引擎,提供燃料、食物、飲用水後,將船隻拖離該國海域,拖入公海,讓他們自由選擇進入澳大利亞或新加坡。

面對這次難民潮,緬甸政府承受了巨大的、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人權組織批評緬甸國內的人權狀況,聯合國呼籲緬甸給予羅興亞人以公民身份。但是,緬甸政府一如既往地回絕了這些要求,仰光街頭甚至出現了遊行示威的活動,抗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就羅興亞難民潮向緬甸政府施壓。

被西方看作民主象徵、道義典範的緬甸最大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也沒有為國際社會眼中的弱勢群體羅興亞人說話:“難民的問題,孟加拉政府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緬甸知識界、宗教界、朝野各黨派團結一心地站在同一個立場上,不為國際壓力所動。這不免讓人感到驚訝,緬甸人肯定是覺得自己在道義上

絕對沒有問題,才能如此地堅定不移、寸步不讓吧。


扒啦影視小魔仙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再加上緬甸羅興亞人歷史上多批遷入以及世界上的各種不同認知,真相到底如何,很難說清楚。小編只能在此簡要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第一,緬甸的羅興亞人有100-200萬,主要生活在緬甸與孟加拉國交界的若開邦。他們是分不同批次,因不同原因而遷入緬甸的孟加拉國及其他國家的人。他們的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而緬甸的國教是佛教,雙方在宗教方面是衝突的;



第二,緬甸的羅興亞人大多是非法移民,大多沒有緬甸的公民資格,並且人數呈增長之勢,擠佔大了量若開邦原住民的資源。羅興亞人早年就有自己的武裝,一方面抵抗緬甸政府軍的打擊,另一方面也對緬甸平民發生過清洗;


第三,西方國家、孟加拉國、東盟的部分國家一直從人權的角度譴責緬甸政府(包括原來的軍政府及現在的民選政府),呼籲緬甸停止對羅興亞人的打擊,給予他們公民資格。但是雖然歷史上也有緬甸領導人接納過羅興亞人,但效果並不好,反而導致其力量的擴大。所以,既使是現在的昂山民選政府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們要關心選票,而廣大緬甸佛教徒是強烈反對的。


姜運倉


緬甸政府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這得從緬族和羅興亞人的歷史恩怨說起,緬族對羅興亞人的兩個最重要指控是搞分裂和宗教紛爭,而這都與羅興亞人獨特的“入緬史”有關。1886年,英國打敗緬甸貢榜王朝後,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但緬人好鬥好戰,反心不止。於是英國人就從緬甸鄰國的孟加拉國(原印度)遷入大量穆斯林前往緬甸-孟加拉邊境地區生活,並組建一支部隊駐紮下來,一則稀釋當地緬族人比例,二則通過穆斯林盯著緬族人。這批人遷入越來越多,加上熱衷繁衍,因而很快便達百萬之眾,成了現在的羅興亞人。因而,羅興亞人是指生活在緬甸的一群穆斯林,而不是一個民族。這個獨特的“入緬史”讓羅興亞與當地的緬族人種下了世仇的第一個根源。

第二個仇恨根源是在二戰前,世界進入反殖鬥爭高潮,緬族人也看到了獨立的希望,不過僅靠自己,勢單力薄不足以成事,於是為了趕走英國人,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向日本求援。與此同時,羅興亞人被英國人遊說,並被許以一旦鎮壓緬族獨立戰爭成功將同意羅興亞人成立伊斯蘭自治政府的承諾,於是,羅興亞人選擇與英國殖民者站在一起。這就形成了羅興亞人與緬族人兩大陣營對抗。然而,在日本的全方面援助下,昂山的獨立革命取得了成功,英國人被徹底掃出緬甸,而羅興亞人沒了靠山,就徹底悲劇了。昂山掌權後,開始對羅興亞人進行秋後算賬,指控羅興亞人不是緬甸人,因為他們是從孟加拉遷入的;指控羅興亞人搞分裂,因為他們竟然與英國殖民者共同“鎮壓”緬族獨立戰爭,還“妄想”在緬甸成立伊斯蘭自治政府;指控羅興亞人制造宗教紛爭,因為羅興亞人是穆斯林,信仰的是伊斯蘭教,而緬族人幾乎都為佛教徒,二者水火不容。1982年,緬甸通過《公民權法案》,承認 國內135個少數民族的地位,但不包括羅興亞人,百餘萬羅興亞人成了無國籍者。而這又激起數百萬羅興亞人的反抗,畢竟他們覺得自己已在緬甸生活了百餘年,是緬甸人,能去哪個國家,又有哪個國家願意接收他們呢?

事實上,數十年來,緬族人就從未停止過驅逐羅興亞人,手段呈出不窮:既有燒殺奸掠暴力驅逐,也有挑動佛教徒整村燒房子驅趕羅興亞人。1978年甚至還暴發過一塊大規模鎮壓羅興亞人行動,稱為“龍王”行動。今年9月7日,英國BBC就報道說,在羅興亞武裝分子襲擊警察哨所後,緬甸軍方和佛教徒就摧毀他們的村莊,整個村莊的所有房屋在20-30分鐘就化為一片灰燼。當地若開邦的佛教徒還扛著大砍刀追趕羅興亞人。據聯合國統計,自2017年8月以來,有將近40萬羅興亞人逃離家鄉若開邦,他們有些逃往馬來西亞,有些逃往泰國,但最多的仍是去了孟加拉國。
目前仍有100餘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國內,大多在若開邦。每每緬甸與西方關係緊張時,西方媒體就會密切關注羅興亞人的人權問題;而緬甸與西方關係緩和時,羅興亞人就只有自己悲催地鬥爭了。終一句話:羅興亞人問題就是壞心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死結,怎麼解呢?感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哪有什麼和平風呀!!


陳一諾


  緬甸,一個面積6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有著超過135個民族,還不包括不被承認的羅興亞人,也就說緬甸的民族數量確實非常之多。然而對於緬甸來說,多民族只能說是國家的現實,而不是國家的幸運。因為緬甸國內民族矛盾很多也很嚴重,割據一方的分裂武裝也非常之多,至少有二十餘支。其中一股力量屬於羅興亞人,也就是最近國際上炒的比較熱的羅興亞問題。

  羅興亞人屬於“惡意移民”

  符合以下條件的全部或者大多數,就屬於惡意移民。1.以比較明確的掠奪原住居民的生存資源為目的,進入一個國家,2.不尊重主體居民的風俗習慣、法律秩序,總是以封閉性很強的小團體存在,3.與其他居民關係緊張,甚至於犯下過嚴重的種族民族仇殺的罪行。顯然,羅興亞人就屬於“惡意移民”。

  羅興亞人主要居住在緬甸的若開邦,主要是孟加拉人的後裔,而緬甸絕大多數人和若開邦原本的居民若開人則屬於佛教徒。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緬甸戰敗,被迫將若開邦割讓給英屬印度。英國人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同時鉗制緬甸主體居民佛教徒,故意從孟加拉大量移民穆si林到緬甸若開邦,大量掠奪原住居民的土地,並將他們趕出家園,這些人構成了羅興亞人的主體。當時的英國駐緬甸若開邦移民官司馬特(R.B.Smart)記錄道:“阿拉幹人正在被來自西邊吉大港(現孟加拉國靠近緬甸的港口城市)的移民擠出他們的原住地,不得不向東部遷徙”。  

當羅興亞人在緬甸站住腳以後,他們首要的目標根本不是與緬甸人和平相處,而是處心積慮的分裂脫離緬甸,加入東巴基si坦(現今的孟加拉國)。二戰時期,為了阻斷日軍通過緬甸若開邦向印度推進,英軍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孟加拉穆si林組成的部隊——孟加拉V支隊。但是,當英國人撤進印度之後,這支武裝起來的隊伍主要精力並不是抗擊日軍,而是成了驅趕佛教徒的利器。根據緬甸人和英國人的記錄,數百個村莊被V支隊燒燬,超過10萬名佛教徒被殺害,僅邊境小鎮磨豆(Maungdaw)就殺掉了3萬多佛教徒。說到V支隊欠下的血債,若開邦人甚至用上了“種族清洗”這樣的詞。

  緬甸獨立後,吳努政府(1948-1962)時期曾經試圖以較緩和的方式解決若開邦穆si林群體的問題。但是,緬甸國內主體民族緬族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試圖將整個緬甸國家緬族化,政府為此出臺了很多強化主體民族的政策,比如推行緬族語言、尊崇佛教、給予緬族更多特殊權利等。這激化了緬族與很多少數民族的關係,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內戰。若開邦的穆si林群體早就處心積慮想要分裂出去,併入東巴,也組建了各種分裂勢力和極端主義武裝,經常製造武裝襲擊事件,還有侵害屠殺無辜佛教徒居民。

  另外,由於若開邦發展水平高於孟加拉國,所以更多的孟加拉人不斷非法越界進入緬甸,一方面壯大了羅興亞人群體,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緬甸政府對於羅興亞人問題的憂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緬甸政府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身份,勢必會有更多孟加拉人湧入緬甸,並以羅興亞人身份存在;同時,國際社會特別是穆si林國家就更有理由干預緬甸的羅興亞問題。

  所以,緬甸政府幹脆不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身份,認定他們僅僅是非法移民,應該回到孟加拉或者印度等來源地。1982年,吳奈溫政府頒佈了《緬甸公民法》,羅興亞人被定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由於絕大多數羅興亞人文化水平低,又不具備公民身份,因此在緬甸求學、就業、經商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導致羅興亞人與緬甸主體民族之間矛盾更加尖銳。同時,緬甸政府為了同化羅興亞人以及報復羅興亞武裝的攻擊,採取了一些十分粗暴的行動,比如摧毀清真寺、建立寺廟、甚至縱容默許佛教徒攻擊殺戮羅興亞人等。

  因此,羅興亞人問題的主要責任方,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義方,真正的受害者是普通羅興亞人和緬甸居民。但是由於羅興亞人極度宗教化的特徵,羅興亞極端武裝和羅興亞人構成了實際上的魚和水的關係,即使緬甸政府作出讓步,羅興亞人仍舊會繼續採取暴力手段謀求事實上的獨立以分裂緬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