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爛人”程勇=“英雄”程勇

01曾經的“爛人”程勇

《我不是藥神》:“爛人”程勇=“英雄”程勇

要說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剛上映的《我不是藥神》莫屬。

作為影片中的主演徐崢,飾演的“程勇”是一個非常底層社會的典型角色,作為一個“爛人”程勇,他的“爛”暴露在他日常的各個細節:

狀態“”。

頭髮像雞窩,衣服是睡衣,趿拉個拖鞋叼根菸。

抹開一桌菸灰和“特殊服務”的小卡片,這爛人就窩進皮沙發,兩眼無神地盯著破電腦。

行為“”。

爛人,又都色厲內荏、外強中乾。於是打完前妻,進了派出所馬上認慫,露出窩囊的底色。

直到他開始倒賣格列寧發財之後,似乎整個人的狀態不一樣了。

小墨鏡、皮夾克、牛仔褲,叼根菸,嘴角都會上揚45度。

還有一幫“病友”死心塌地的追隨著他。

但其實他還是那個程勇。

在他心裡還是那句話:“命就是錢。”

會對身邊的“病人夥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毫不掩飾自己的恐懼和不安。

他只是一個為了給父親治病,為了能在孩子面前還能存有父親的尊嚴,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鋌而走險倒賣藥品的普通人。

和所謂的“英雄”沒有一點關係。

可為什麼後來,他可以被人景仰,在入獄的車上被千萬人送行。

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一個曾經是“爛人”的他身上會發生如此大的鉅變。

是“利益”的驅使嗎?

格列寧藥品市面上5萬一瓶,而他用生命換來的藥品竟然售賣500元一瓶的低價

是因為“情誼

”嗎?

他們不是親屬,沒有血緣關係,並且是因為利益而謀合。

是因為“大公無私”嗎?

整個世上就像沒有無理由的愛和恨一樣,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

那是因為什麼呢?

《我不是藥神》:“爛人”程勇=“英雄”程勇

02現在的“英雄”程勇

他真正的轉變,是在轉讓格列寧代理權後,程勇確實換了個人——

剪掉了雞窩頭,三七分,蓄起了小鬍子。

整齊的襯衫,外面套著呢子外套。

看他表現出什麼樣子,就能猜出他究竟想掩蓋什麼。

用“檔次”掩蓋“沒檔次”,用“穩重”掩蓋“市儈”,用“成功”掩蓋“失敗”……

而他最想掩蓋的,是曾不被重視,沒有尊嚴的過往。

他周圍的環境和人,到處瀰漫著無精打采的氛圍,不僅沒有快樂,反而因妻子訴訟離婚、父親重病無錢醫治,藥店生意慘淡這種窘迫的生活所困。

漂亮的妻子、有健康身體的父親、和諧的家庭,這本屬於一箇中年男人最普通的幸福生活卻已經離他而去。

但這種幸福對於他來說,曾經他是享受過的。雖然片子沒有述說這個背後的原因,但那一定是程勇丟失已久的幸福。

一種珍貴的存在感。

這個感覺在他為了“命就是錢”的私利追求後突然發現,原來在你不經意幫助別人時,這種感覺同樣可以擁有。

被別人簇擁、肯定、欣賞甚至供為“藥神”的瞬間,他能夠強烈地感受到。

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和存在的價值。

推動著他再一次鋌而走險,重新倒賣起格列寧。

雖然這個時候他不僅不賺錢,還虧錢。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商人的職業底線,而是一個“英雄”的特質。

錢只能帶給你最原始的快樂感受,會轉瞬即逝。

而能救到別人的命,你存在的意義就不一樣。

喜歡的女人會甘願獻身於你。比如會跳槓桿舞的性感思慧。

很難說服的人也會被你感化,比如阿門的“劉牧師”。

內心封閉頑固的黃毛小子,也在某一天乖乖聽你的話,將一頭黃毛變成了乾淨的板寸,準備回家探親。

他們慢慢把你當成了他們人生路上的導航船長。

你成為了他們的阿拉丁神燈,照亮了他們本是黑暗一片的人生。

程勇通過這種方式,成為了主宰自己命運,甚至主宰別人命運的人。

還因此成為一個曾經被最親密的愛人所唾棄和瞧不起,現在卻是“英雄”的人。

似乎很可笑。

但對於他來說,這彷彿是一種新生。

雖影片透著冷幽默,到處充斥著世俗的生活場景和人,但一定是有一個你沒有看見的那個時刻。

作為曾經是“爛人”的程勇,他會認真地開始反思生命的真義。

每個人對於自己這輩子希望完成的事,大致總有個模糊的概念。

世上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都很簡單:平安地活著,養育一兒半女,如果可能的話,再加上那麼一點兒舒適與尊嚴。

而當基本的生存問題解決了,充足的食物和舒適的居所立刻顯得微不足道,新需求、新慾望會立即出現。

財富與權力使期望迅速升高,對幸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且更多是在於精神上的追求。

或許並不清楚目標是什麼,但那種感受會很清晰。

我能被別人需要、被別人認可、我對別人有幫助,我活著有價值。

03“心流”讓人可以更有尊嚴更幸福地活著

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個概念叫“心流”。

這個概念是由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可森米哈頓開創的。

它指的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這種感受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關係”等各方面來獲取。

對於程勇來說,就是如此。

在妻子、孩子在家庭上沒有存在感的他,卻能因為救人,而忽然變得神聖,被人景仰。

這種人際關係帶來的心流感受和意義對於他來說很重要。

如何處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對幸福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人生而合群。

“心流”感受多的人,一般都充滿活力,願意接納各式各樣的經歷,而且對別人及周遭的環境有強烈的責任感。

他們從不厭倦,能輕易克服任何難題。

並且精神上的心流,遠遠高於和持久於感官上的心流感受。

並且在遇到困頓和挑戰時產生的心流感受會格外讓人記憶深刻。

這種感受可以讓你活的更有自我、更幸福。

像流動的小溪一般,涓涓細流,溫潤入心,成就自我,也成就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