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水滸傳》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經典名著《水滸傳》為我們描繪了一副一百零八將嘯聚梁山水泊,對抗當時昏庸朝廷,風風火火闖九州的壯闊畫面,但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後來梁山好漢卻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的皇帝的招安,雖報國殺敵,但最後國家傾覆,108將零零落落,而宋江等人更是被毒身亡,冤死他鄉。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雖然《水滸傳》的故事家喻戶曉,影響深遠,以至於許多人將它當做歷史來看,但是實際上,其中的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作者虛構的。《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將在現實的歷史中只有36位。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在玩膩了書畫、珍寶,蓋盡了殿宇樓臺之後。他開始喜歡玩一些花花草草的東西。古代皇帝的樂趣,通常是百姓的血汗和痛苦為基礎的,皇帝一道聖旨下去,貪官汙吏們就開始忙活起來,藉此機會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當時有專門從民間運送奇花異石到皇宮,來滿足宋徽宗喜好的大型的船隊,一般是以十艘船稱為一綱,運送奇花異石的隊伍就叫"花石綱"。

官員運送花石綱,所經過的地方當地的百姓必須供應糧食和民役,為了使船隊更好的通行,有的地方要拆毀橋樑,便於行船,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百姓為此困苦不堪,怨聲載道。這個花石綱,就成了當時民間起義的導火索之一。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當時負責花石綱的一個高級官員。是一個叫朱勔的人。這個人原來是社會上的一個二流子,腦滿腸肥,愛好溜鬚拍馬,因為擅長拍馬屁,在京城投靠了臭味相同的狐朋狗友,這些人就將他一路的扶搖直上,當上了當時蘇州應奉局的一把手。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他差遣楊志、盧進義(《水滸傳》中的盧俊義)、王雄(《水滸傳》中的楊雄)以及林沖等十二人前往太湖運送花石綱。這十二個人意氣相投,惺惺相惜,對天盟誓就結成了異姓兄弟。當時楊志為了等兄弟孫立落在了隊伍的後面。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當地潁州城有一個惡霸,看上楊志手上的寶刀,便牛不喝水,強按頭的想奪而走之,楊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手起,刀落就把那惡霸的腦袋瓜子給砍了下來,就這樣,被迫殺人的楊志臉上被刺了字,發配到衛州,幾個好兄弟在他押解的路途上,從天而降殺掉了解差救下了楊志。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從此,十二位好漢打馬上山,落草為寇。不過當時他們去的地方不叫梁山,叫太行山。後來歷史上的這十二位好漢就像電視劇上演的那樣,招募了大量的義士,組成了一個團隊。最後固定的義軍頭領有三十六個人,這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都無敢抵抗,於是當時的民間有了這樣一個說法,來時三十六,去時十八雙,若要少一個,定是不還鄉。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後來梁山泊義軍不幸被捕,在海州陷入了北宋名將張叔夜大軍的包圍圈裡。

在朝廷的糖衣炮彈以及張叔夜循循善誘的情況下,宋江帶領義軍歸順了朝廷。北宋政府雖然沒有背信棄義地殺死義軍,但是為了避免他們再次作亂就將這36位頭領分別送往全國各地當官,轟轟烈烈的梁山泊起就這樣失敗了。

《水滸傳》的108將,在歷史上只有36個人,最後都當了官

北宋末年的這個故事便成為了《水滸傳》的雛形。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呢?可以留言到評論區,喜歡的話就點贊加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