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引言:回顾历史,朝代之间的更替很有趣。比如,宋朝时古人将其定性为五行“木”。木能克土,所以就取代了中土大唐。木受“金”克,宋朝建国后,便屡遭“辽金”等国的侵犯骚扰。最终又被“元朝”取代。元朝属金。“元”是《易经》“乾卦”卦辞中“元、亨、利、贞”的首字。为“创世、开始”之意。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官服军服便都是白色,这是金的本色。火又可以克金。日月为“明”,五行为火。朱元璋中的“朱”为红,属火;明朝的军服官服也多是红色,属火。明朝于是取代了元朝。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女真族”兴起后,建国号“后金”,又改国号为“清”。清在五行上属水,水的五行本色是黑色。水又克火,清朝取代明朝。相传,清朝最开始选的是这个“青”字。青五行是木,不能克明朝,反而生助明朝,于是“青”字又改成了“清”。明打败元而后又被清灭仿佛已有定数。

明朝永乐年间成立的神机营,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火器为主力装备的部队,开启了世界军队火器化的先河。这只军队自成军后就在永乐北征中大放异彩,永乐十二年北征中的忽兰忽失温之战,神机营参战并且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负。当时明成祖朱棣率大军与马哈木、答里巴汗、太平等瓦剌数万主力遭遇,朱棣先派数骑挑战引诱瓦剌骑兵来攻,马哈木等人中计率蒙古铁骑从山坡上顺势冲下,数万铁骑一跃而下的声势足以让敌人胆寒。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眼看瓦剌就要冲到明军阵前,这时明军列在阵前的神机营突然枪炮齐鸣,其声如毁天灭地,令瓦剌人心胆俱碎,冲锋在前的数百瓦剌铁骑直接被这神秘武器击毙。瓦剌骑兵士气大挫,不敢再向前冲并向后退缩。这一破绽被经验丰富的朱棣抓住,立即指挥明军铁骑反击,并指挥大军两翼夹击,神机营在阵后为明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力支援。是役明军大获全胜,斩首数千,马哈木太平等瓦剌将领狼狈逃走。从此,明军的神机营威名远播!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1410年,明朝皇帝朱棣,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火药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支部队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其职责任务是“内卫京师,外备征战”。这个建制,也早了欧洲第一支西班牙火枪队100年。因为明朝的“神机营”,拥有大量的火铳和土炮。于是有了大明盛世。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神机营”的诞生,成了北京紫荆城禁卫军中的三大营之一,也成了热兵器史上使用火药的职业部队。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打败了蒙古铁骑,没能抵挡住满清的30万铁骑入关。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用于神机枪所发射的箭矢制作需要使用来自东南亚的“铁力木”制作。《阵图纪要》记载神枪“箭下有木送子,并置铅弹等物,其妙处在用铁力木,重而有力,一发可三百步”。《君子堂日询手镜》“铎木,甚坚,色赤,岁贡于京,为神枪中用”。铁力木又称:铁梨木,铁栗木是产自东南亚的珍贵阔叶树种,其木质最为坚硬,且木质坚密沉重,用来制作箭矢在同等规格下,可以让火器发射的箭矢获得更远的射程。永乐皇帝朱棣彻底占领了越南,越南丰富的铁力木资源为明军所用,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用于制作武器。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但是明朝宣德年间,明军撤出越南,东南亚优质的铁力木不再容易获得,即使可以获得,也需要通过贸易以较高的价格获取。箭矢这种大量使用的消耗品再用昂贵的铁力木制作,显然是明朝财政所无法负担的,这就导致景泰时期不得不命令“各处守备官采取杂木制铳箭”,用杂木制作神机枪的箭矢自然质量无法保证,这就导致有官员曾拿库存遗留神机枪试用“公在边试验故言之,曾用火药点放仅去一二十步,不能远致贼前”,这与射程高达三百步之远的永乐神机枪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伤亡惨重,以至于蒙古就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那时,清兵铁骑也是入不了关的,更是打不过“神机营”的。“神机营”当时再有步兵和骑兵的配合,也是有实力歼灭满清骑兵的。奈何,此一时彼一时。“神机营”到了明代后期国力衰弱的时候,或常配不到火器,或配备的都是不过关的劣质火器,战斗力早不如以前了。

大明王朝的“神机营”赶走了蒙古铁骑,却不能抵挡满清铁骑入关

而那时的清朝铁骑呢?正处于铮铮向荣的时期。在巅峰状态下清朝国力强壮,士气很旺,兵马骁勇善战。可是到了清朝末期,赫赫有名的“八旗”,不是也不堪一击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已成强弩之末的明朝,都已经毫无生机,随时可能灭亡之危。何况是一支名存实亡的“神机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