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打籃球的人青少年非常多,但是男籃卻達不到像美國男籃的超高實力?

陸一溟是我的私生子


在中國,熱愛打籃球的年輕人確實不少,在何氏佬所居住的城市中,中小學的籃球場在晚上或是週末、寒暑假都免費向市民開放,也興建了大片的公共室外籃球場,但即便這樣,球場永遠是那麼熱鬧,只要天氣正常那就是爆滿的節奏。

論對籃球的熱情,中國人完全不輸給美國人。假設按照全國男性5%的比例熱愛籃球的,那也是幾千萬的籃球人口,這可是非常豐富的基礎資源。

但是,為什麼中國籃球的水平始終達不到世界頂尖呢?從最近的國際排名來看,男籃排在第27位,與世界一流強隊還有不小差距。在亞洲也不是最高的。

這又是為什麼呢?在何氏佬看來,中美籃球的最大差異,實際上是聯賽的水平。不僅僅是職業聯賽的水平差距,更主要的是基層聯賽的水平,或者說,基本沒有基層的聯賽。美國籃球的梯隊建設,是全世界最好的。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每一個層級都有聯賽,而且水平都不低。當然,這些不是職業的,僅僅只是出於愛好。但是,通過非常完善的聯賽體系,美國籃球卻一級一級地把最優秀的籃球人才給篩選了出來。小學裡拔尖的,進初中聯賽打。初中聯賽拔尖的,打高中聯賽。美國大學籃球NCAA的水準,可不低吧,這其中最頂尖的,那就可以進入NBA了。可見,最後能打NBA的,都是百萬分之一!

而在中國,籃球僅僅只是一種愛好而已,而且這種愛好是限時限地的。體育課往往被霸佔,下了課班主任還要經常干涉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何氏佬做學生的時候,班主任就規定每週只有一天下了課能打球(巨崩潰)。至於聯賽,那就更是鏡花水月了。一年能夠打上2場全場5V5就算是超預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指望找到好的球員呢?

到後來,學業的壓力與日俱增,體育運動就成為了被犧牲的“副課”。看著這麼多白白胖胖、一碰就倒的學生,你覺得讓他們去摸籃球,是打球呢,還是被球打呢?

所以,對姚主席來說,要想真正改變中國的籃球生態,就絕不能僅僅靠體校去輸送一些苗子。高手在民間,如果能夠把各級聯賽特別是大學籃球聯賽搞起來,一定會誕生更多籃球好苗子的。如果有足夠大的人才庫,再選出12個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比賽的高手,就容易多了。

歡迎關注何氏佬侃球,這裡有最精彩、最專業的籃球點評。


何氏佬侃球


別說現在了,就是過上三四十年中國也趕不上美國男籃的水平。

看看國際賽場其他強隊和美國隊的交戰史,澳大利亞能在小組賽擊敗美國隊,西班牙愣是能和美國人打到最後一刻,阿根廷擊敗美國人拿到奧運會冠軍,中國隊和美國隊最小的分數差距是30分。這還是中國黃金一代和美國隊拼出來的。哦!今年U17世青賽中美比分是這樣的。

中國男籃要是能達到像美國隊那樣的實力,除非美國被外星人入侵了後美國人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了,然後中國隊就成了世界球隊。哦!不對,還有歐洲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好吧~_~~_~好吧!他們都被外星人入侵了。然後中國隊才會有機會。

也不是我在吐槽中國隊,人種的差距實在是在哪兒擺著。跑長跑,短跑,黑人就是厲害,打乒乓球,玩跳水,其他人都是陪中國隊玩的,因為中國人就適合這種運動啊!



中國籃球要想成為世界頂尖球隊,就得多出幾個姚明,多出幾個王治郅,可是怎麼出呢?還不是要擴大籃球運動員的註冊人數,可是現在的小孩子和家長都會認為打籃球沒有前途,事實也的確如此。

就拿現在的高中來說,體育生們早上訓練,上課的時候就在睡覺,下午再進行訓練,一米九的就被迫練中鋒,高三後還是一米九左右,但是打法已經改變不了了,讓一個一米九的球員怎麼打中鋒?而且打來打去也就那麼幾隻球隊,技術普遍都不高,也就是咱們沒有一個好的基礎聯賽。

而體育這東西是和經濟直接掛鉤的,現在的情況是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體育基礎設施,體育人才嚴重匱乏,我這個匱乏的意思是質量不行數量也沒有。

本來體育老師就沒學到多少知識,而且還經常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說有病請假了。

而且還有好多強烈的未知因素和阻止因素影響人民群眾的籃球運動,比如這樣:


你變的越來越出色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很深的感觸。

我在美國讀書,住在一個非常小的鎮子上,我經常去鎮上的一個健身房打球,裡面有兩個標準全場,以前在上海的時候經常是三四波人打一個半場,這邊白天基本上沒人來打球,只有到晚上那些學生們都會來打球,一個個技術都很不錯,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每年夏天健身房都會組織聯賽。

有三四歲級別的,有七八歲級別的,也有十一二歲級別的,不分性別。比賽有電子記分牌,家長悉數到場,裁判有三個,每個隊都有主教練和助理教練,雖然場上奔跑的是三四歲的孩子,但一切都非常有儀式感,很正規。

教練真的會佈置戰術畫戰術板,這些孩子有的打的好有的打的差,但是感覺打的都有安排,教練在場邊喊戰術,家長們在一旁吶喊加油,你彷彿看的不是一群小孩在玩耍,而是真的在看職業比賽一樣。

年齡再高兩個級別的比賽就更有看頭了,我能夠把一整場比賽看完,真的很精彩,我不禁想他們在三四歲的時候就會體會到比賽的精髓,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明白戰術和集體力量的重要性,而那些頂尖的NBA球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誕生的,而不是因為小時候個子高就進了體校去練球。

當然我看的這只是一個很狹窄的點,我朋友的兒子八歲,上小學,他每週會參加學校籃球訓練兩次,週六一場年級比賽,他們並不是以班級為單位,一個年級拼湊了八個隊,每個隊都有老師擔任教練,男女不分開,訓練然後比賽,我沒去看過他的比賽,但是想必也是很正規的。他們並不是只有進校隊才能接受籃球訓練和籃球聯賽,而是隻要你想也敢比賽那你就有機會。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看當地高中觀看了一場高中聯賽,不知道是什麼級別的聯賽,但是整場比賽都是速度極快的攻防,扣籃和空接都有,彷彿看一場NBA比賽一樣,球場裡觀眾爆滿,而且有一點請注意,我是花了十美元門票才能進去看這場比賽,裡面的人都是買票進來的!

一場高中比賽就有門票收入並且還能爆滿,教練和裁判的配置,球賽的氣氛和一場職業聯賽沒什麼太大區別吧,他們的戰術修養和執行能力完全配得上一個優秀的教練,因為有這樣高水平的全國高中聯賽,科比和詹姆斯脫穎而出,羅伊退役後去了高中做教練,高中籃球教練是一個十分出彩的職業,而不僅僅是一個體育老師那麼簡單。

高中聯賽如此,大學聯賽NCAA就更不用說了,NCAA的直播觀看的人比NBA有時候都多,很多人聚到一起經常會談論NCAA的比賽並且對自己支持的隊球員如數家珍。

美國的職業籃球有著紮根最深處的基礎,有著社會的支持。

玩體育的人並不會被區別對待,不會把你送到體校和普通人分開學習,那些拿著籃球獎學金的球員們一樣必須完成學業考試,上著一樣的課。


穿美國望世界


熱愛不代表專業,中國沒有專業的培養球員制度,很多球員都是半路出家。身體訓練前期不打好基礎,後期非常的困難。

中國籃球想要有美國籃球的成功,必須改變現有的人才選拔制度。從初中就要把體育作為一門正常發展的科目,不能再說體育項目的課程沒有其他課程重要。但是就目前的中國籃球制度正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姚明上臺之後的確用自己的專業改變了許多許多,模仿美國的選秀以及把中國隊分成紅藍隊還有提拔年輕的球員,以及支持並估計球員去美國NBA打球,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籃球只靠大個子的現狀。

中國也能出現一個非內線球員的NBA級別主力球員這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像易建聯又或者姚明他們巔峰期做過球隊的主力但是他們都是憑藉身體天賦和後天的努力,如果什麼時候中國的後衛和前鋒可以在NBA打上主力那麼中國籃球隊排在世界前十就是穩了。

愛好只能是愛好,職業就是職業。愛好是有時間去打一下,職業是無時無刻籃球都是第一位因為這不僅僅是籃球還是一份工作,愛好只能帶來普通的非職業選手,而長期的努力以及專注的熱愛和合理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職業的籃球運動員。


家鄉體育


說這話的都是外行!玩得人多水平就高了?中國人口這麼多,玩什麼的人不多?我估計就算打高爾夫球,中國受眾人群都不比歐美少!但你們別忘了,籃球是美國人發明的,在百餘年的歷史中,籃球成為美國三大運動之一,在國民之中普及率相當高,從社區,到初中,高中,到大學,職業,甚至裁判,教練,訓練,理療都有很專業的人才儲備。我們能見到很多職業球員退役之後擔任一些大學甚至高中的教練,這是一個非常專業和完善的一個鏈條。這樣的環境培養出的運動員,真不是我們能比的。

其實你說美國籃球厲害在哪?要說戰術素養,團隊的配合和對戰術的執行能力,歐洲球隊要比美國球隊強,美國在國際賽場戰術不多,但人家憑個人技術和身體就完爆各國,仔細看美國隊比賽,壓迫性防守,造成對方失誤,斷球打反擊,搶防守籃板,打反擊。一場比賽真正需要落陣地的進攻沒幾個回合,就是靠身體和技術結合的好,靠主力替補沒什麼差距,靠全場密不透風的壓迫式防守來打球。


驁爺


國情國策所致,中國目前以經濟發展為主,其餘都是些旁道,不是廣大青年發展的主道。要不然怎麼說咋們還是發展中國家呢,因為稍不留神,你就可能連飯都吃不上,哪能像人家那的貧民窟練出世界級球星呢,可能還不等人家球探發現你,你就已經餓死了在中國……人家都有底薪的,不管你幹什麼,但在中國,只有在家聽父母的,在外聽老闆的,才能不捱餓,想打球?你去打聽打聽,看看籃球場那些大媽們答不答應?


再回首231437329


人多和水平高是兩個問題。首先中國人口比美國多太多,所以才會出現中國玩的人多的現象,其次美國青少年玩的也是專業聯賽,中國只是玩而已,記住是僅限於玩而已。再次中國玩著玩著就散了,各回各家,美國玩到一家了,中國有錢人玩體育,美國拿體育賺錢。最後選拔機制不允許中國球員有發展,中國選球員第一要求身高必須要高,現在就現在看看你身邊的人是多高的個子


熾11


中國任何體育項目只要是有高收入的,富家和權貴子弟就會把控著,這個項目在國際上基本上就屬於不堪入目的,相反舉重、體操等權貴子弟不屑參與的項目,基本上在國際上就是數一數二的。不是中國人體質不行,就是一個選拔機制的問題。


勿而動


從興趣愛好提升到專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訓練方法,醫療技術都需要常年的沉澱


多姿煙花


美國長期的高強度競爭力導致球員水平一直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