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活著》、《正陽門下》這種優質電視劇沒有當下口水電視劇看的人多?

電視劇電影小說


現在生活節奏快,從早到晚工作一天,回到家還要做飯,帶孩子。可要忙完了,看會電視放鬆放鬆。這時候要是在看一些文學性很強的或者劇情複雜,沉悶的電視劇。這一天更沒精神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需要一個劇情歡快,接地氣,不用帶動情緒的口水劇來卸掉一天的疲憊。

還有就是像《活著》這樣文學性很強的電視劇,一部分是看過原著的觀眾去在看電視劇欣賞一下,或者是本身就喜歡這類題材的劇種。文學性的東西本身受眾就少,所以收視率自然也很難上去。

近幾年盜墓,仙俠小說非常收歡迎,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所以影視劇上映後,原著粉也少不了,而且本身就是玄幻,刺激的視覺效果,更是吸引大部分人的眼球。

這也是商業電影受大眾喜歡的原因,而文藝電影票房平平的原因。


瀋陽小程序定製開發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用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一下。

電視劇《活著》是通過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經歷,描寫了從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會幾十年中國農村的生活畫面和時事變遷。

電視劇《正陽門下》是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故事。

從這兩個電視劇的名稱、劇照和介紹裡可以看出來,兩部電視劇都是講述普通百姓的悲歡離合的,有悲有喜,但是大多數都是悲劇大於喜劇。

這類生活劇比較好的情況就是主角一家子苦了一輩子,受了一輩子罪,就到結局的那一刻給個好的希望(是希望,不是結果),好人有好報?現在電視劇裡提這個的不多了,基本都是可著好人坑,怎麼慘怎麼來,導演都想著主角不慘,怎麼吸引觀眾?他就沒想過觀眾會不看嗎?

然後所有的好人最後還得原諒壞人,壞人從第一集開始吃香的喝辣的的,一直欺負好人,什麼都佔著,到結局就一句“我錯了”然後就什麼事都沒有了,真是好人成佛需經八十一難,壞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

而口水電視劇是什麼情況?劇情簡單,題材輕鬆,就是悲傷也是小悲傷,以俏皮、歡樂為主。

我的想法是:生活已經如此艱辛了,看個電視劇還要挑個悲劇嗎?

當你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裡,吃完飯,洗漱之後,用最舒服的姿勢倚靠在沙發上,這個時候你是想用一部輕喜劇來緩解一下一天的疲憊,還是找一部堵心的電視劇讓你身體累,心更累?

電視劇是好的,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普通人需要的還是在工作之餘有一個輕鬆的環境,很多人喜歡看電視劇的時候把自己代入進去,看那些口水劇的時候把自己代入到男主角、女主角的角色裡,做個美夢,幻想一下自己多麼多麼厲害,不然現在的無敵流小白文小說也不會這麼火。

但是,在那些百分之九十的劇情都是悲劇的電視劇裡,你把自己代入進去,想著我咋這麼苦呢?再看看現實的自己,媽呀,怎麼感覺跟電視劇裡差不多呢?糟心不?

看電視劇是為了開心,看的都不開心了,我需要電視劇教我“萬事為他人著想”、“好人可能有好報”?


慶字輩兒


《活著》沒看過,因為看過故事梗概。為什麼沒看?三個字,“太沉重”,心理上受不了。雖然這是部好劇,但好劇也不是誰都能接受得了的。



劇中人福貴,因賭敗家,之後亡家、喪妻、失女,最後連孫子也被吃豆子撐死,還有比這更悽慘的事嗎?活著對他來說就是命運的懲罰。看過劇情都覺得天地昏暗,日月無光,極其悲苦。沉重的話題容易讓人心理不安,還是給自己個歡快的閒暇時間吧。


看過《正陽門下》才知真是部好劇,而且擁躉是不少的。之所以沒有那些口水電視劇看的人多,一方面是宣傳少,太低調。二是沒有太多明星。朱亞文是這部劇裡最有號召力的明星了,其他演員曝光率都不太高。但是故事的情節和主配角的演技一樣讓這部劇相當出彩。它沒有口水劇的張揚外露,但也有相當多的忠實觀眾。

臉熟的明星更容易吸引人去看劇,這應該沒有異議,眾多粉絲也是撐起收視率的中間力量。口水電視劇的主角和配角一般都是流量明星,他們四處露臉,粉絲眾多,這些粉絲全力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以保證收視率。




看《活著》《正陽門下》這樣電視劇的觀眾相對於看口水劇的觀眾年齡要大。他們看劇是投入其中的,而口水劇一般看的比較輕鬆。快節奏的生活還是有更多的人喜歡輕鬆的休閒方式,話題沉重的電視劇低迷就不足為奇了。


燕銜泥


《活著》《正陽門下》這種題材的電視劇,是建立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下,貼近大眾生活,用影視劇的形式揭露生活的真諦。

隨著社會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轉變,接觸的東西日新月異,人們所追求的價值觀也在轉變,再加上這樣的電視劇背景一般在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時期,能夠體驗那個時代的生活的人在逐漸減少。現在的電視劇追求收視率,以盈利為目的,現在的電視劇主力軍在80、90、00這幾代人看的電視劇大都追求流量明星,一般都脫離現實生活,具有娛樂性質,追求那些脫離生活的泡沫幻想以滿足精神追求。


李尚加貝


題主其實是通過舉例提出了一個電視劇界的大問題:優質劇的無人關注和口水劇的趨之若鶩現象。

我不得不說馮小剛的一句“觀眾都是垃圾”只是指出了一種現象,而非這種現象的形成因素。那麼這種現象是因為什麼出現的呢?

第一,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自身限制。優質劇作為前者,現在已經是“其和必寡”,而口水劇作為後者則是更通俗易懂。

第二,浮躁風氣與快餐文化的盛行。社會風氣的浮躁導致觀眾已經靜不下來心看優質劇,轉而更喜歡具有一種快感和淺顯的快餐劇。

第三,追星風潮與流量為王的誤導。大多數口水劇都是一種由流量明星出演的純商業化劇集,目的毫無疑問的就是賺錢,從而必然會出現一股營銷之風。

以上就是筆者淺見,更多精彩解答,請關注筆者哈。


瀟瀟公子麟


活著和正陽門下這兩部電視劇是非常優秀的,兩部電視劇展現了當時人民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經歷的過程,人民在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活著說了是富貴一家人從抗戰時期到解放時期的生活面貌,裡面體現了農民,從解放時期的吃不飽肚子到後面大家都能有富裕的生活,在解放過程中受過了多少磨難,一家人在夾縫中,堅強的活著。

正陽門下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這是一部根據現實人物改編的電視劇,他講述了老北京人在改革發展時期的精神面貌,簡述了老北京人生活的習慣,還有風俗,我最佩服裡面有一段斗酒的,破爛猴和九門提督在酒桌上喝酒那一段確實精彩,這部電視劇比現在的電視劇真的是好,太多了。

但是因為當時那個年代的科技還不是這麼發展,沒有現在的網絡這麼發達,只能在固定的電視臺上看,所以說有許多人都沒有看過,我看這個電視劇還是在網上下載來看的,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太多的宣傳,所以導致有許多人都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


活個痛快戰個開心


看見《正陽門下》我就自覺地進來了,茶飄香,酒吧去,聚朋友,再回樓,裡邊那些地地道道的北京話,聽起來即過癮又有教育意義。韓春明的原型就是劇中扮演蘇萌他大舅的那個人。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從陶古玩到盤酒樓、開房地產公司、開工程公司,開新型環保材料公司,主要還是那個時代的大環境,還有就是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

一年能看2-3遍,良心好劇,推薦。


一葉悠悠123


記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有一句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思考很難,有水平的思考更難,在上帝眼裡人類的思考都不過是笑話,所以更多時候我們這些普羅大眾乾脆就拒絕思考。

那些引人思考有品味的電視劇,如果不能戳中大家的痛處,就很難流行開來。

電視的主流其實是娛樂,不是教育。觀眾們不是來接受再教育,而是來放鬆一下,這就是口水劇流行的根本原因:看看別人家的生活,家長裡短,兒女情長,俊男靚女,一打就死的日本鬼子,不用燒腦只調動你情緒的諜戰……看起來放鬆,偶爾滴兩滴眼淚也是情緒渲洩。

《活著》多沉重啊,適合在課堂上討論,適合談論哲學的時候順帶思考下人生的無常……說實話,我讀原著的時候更加絕望,電視和電視劇裡起碼還有點菸火氣,小說讀起來根本就看不到人生的意義。

《正陽門下》是另一個時代的生活,有不少粉絲,但缺乏大眾流行元素,不火也是正常的。老舍的作品要什麼時候再“火”起來,才是奇怪的現象。

這個時代是多元的,有人喜歡樂呵樂呵,有人喜歡思考人生,大家各取所需。文藝片又要搞成商業大片,難度是不小的,全世界都一個樣。能把兩者結合起來的導演編劇,是全世界的稀缺資源罷。


HR那些事兒


影視作品能夠將生活的艱難通過輕鬆的方式展現出來,並給人以啟迪是不容易的,尤其當下浮躁的社會氣氛中,想要平心靜氣的用工匠精神做一部好作品,讓人從中感悟一些生命中沉重的東西,繼而給人以啟迪和生活的勇氣,是不容易的。

電視劇本身是很優秀的,但是當大環境中的影視作品都是口水劇,當然觀眾可以選擇更加輕鬆的表達方式來消遣,如同金融領域“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替代品存在。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當然就要從影視製作的根源來入手,不過腦的快消影視作品能夠存在的理由隨著娛樂業的震盪已經明確了,想必在未來,編劇們會更加註重工匠精神,將製作成本更多投入到明星片酬以外的地方,比如延嬉攻略中的服飾、傳統非遺文化等,從這些物件開始,慢慢注重起作品中的精神傳遞來。


佳木春生


不請自來。

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演員陣容:知名演員或演技派他們都有自己的粉絲受眾,所拍影視作品自然不愁沒人看。但演員如果知名度較低,受眾範圍自然縮小,這是人的一種追隨心理。舉個例子:說起小書籍《論語》《百巴黎聖母院》這些書多數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看過,但如果提起《島》《未央歌》這些書籍,應該較少有人看過,或者想去看。

2.影視背景:題主所問的兩部電視劇,背景分別發生在改革開放前後期,而現在影視的主流受眾多為80、90後,以及00後,這些影視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因此,也很難引起他們的觀看興趣。

3.內容:現在多數人觀看電視,目的是為了在工作之餘,緩解壓力,放鬆心情,因此他們更願意去看綜藝或者口水劇。沉重的內容,很容易引起受眾內心的牴觸和不適。因此,這些影視作品的受眾很容易侷限在那個年代生長的人,或者部分感興趣的受眾。

當然,《正陽門下》是一部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勵志創業劇,劇情、人物塑造方面都不錯,它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演員陣容和後期宣傳。

4.後期宣傳:在當代這個互聯網時代,宣傳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信息的湮沒性,如果做不到大量的宣傳,受眾的興趣很容易被其他作品吸引(當然,這些前提是需要資金運轉的)。

當然,原因還有很多,歡迎各位朋友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