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

用户58671180003


在大清子民看来,大清只要君臣一心、百姓安居乐业,那乾隆就是个好皇帝。

在现代网民看来,乾隆皇帝不思进取、压制思想、不搞改革、闭关锁国,简直是国家罪人,历史罪人。

别说我们这些21世纪的“智者”,就是孙中山等100多年前的反清先贤,他们也是大力鞭挞满清统治者的落后、愚昧、腐朽……

我们站在现代的历史观角度,自然对乾隆那个时代的操作不屑一顾,甚至斥责……

但古人只能站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之下,做他们所能认为对的事情。

乾隆那60年统治时期,还是传统的农业帝国的盛极而衰的尾声,作为守成之君,乾隆的统治趋向保守,但他彻底终结准噶尔、打败大小金川、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巩固了大清国乃至后世拥有完整的高原-沙漠-草原的地理屏障,进一步稳定了我国的领土的基本盘,再加上改土归流等措施,军事加行政,强化了中央对这些边远地区的控制力,也算是非常之功,值得肯定。

虽说在征伐准噶尔和大小金川乃至缅甸等战役时死伤颇多、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进一步透支了国力,但历史上很多建功立业的皇帝莫不如此,虽然被人指责是穷兵黩武,但后世子孙是可以坐享其成的嘛。

在内政方面,一个勤政的皇帝该干的事情乾隆做的也还不错,不管是兴修水利、减免税收等等,多少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一个帝国的运转体系还算比较正常,这在传统的古代皇权体系下,也算是做的可以的了。

他的劣迹,无非是他闭关锁国、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搞文字狱,压制民间思想,纵容腐败,使得吏治崩坏,六下江南大肆挥霍,使得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沉重,乾隆后期的奢靡为“道咸衰世”的一蹶不振埋下了种子。

乾隆喜欢乱体诗,还为后世留下几万首诗歌,这些也招后世的不待见。

但历朝历代,那些皇帝,有几个不是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的人呢?

纵观这个朝代的周期律,也和皇帝的周期律其实没什么大的区别。

每个朝代,每个君王在刚开始都是一派大刀阔斧的改革、励精图治的创业,一派欣欣向荣的创业故事,为中期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朝代、皇帝到了中期,自然也就到了盛世阶段,此时的朝代或君主大致都会志得意满,然后外戚、宦官、各方权贵、地方豪强势力逐渐粉墨登场,形成了帝国一个个盘根错节的实力,不仅分享权力,也大规模的兼并土地,腐蚀帝国的根基。

随着朝代或君主进入晚期,昔日的辉煌已经颓势日显,昔日的雄心也早已被长久的奢靡所侵蚀殆尽,看着曾经的伟业渐入膏肓,垂垂老矣的帝国或君主只能叹息一声,撒手人寰。

相对其他高寿的皇帝,比如汉武帝,梁武帝、武则天等等,乾隆算是幸运很多,汉武帝因巫蛊之祸大开杀戒,抱憾而终,梁武帝86岁在侯景的囚禁中饥渴而死,武则天则在孤独中死去。乾隆走的时候,大清国表面还是一派盛世景象,他走的相对平静。


云中史记


乾隆执政期间,号称是一个乾隆盛世,但是其实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来的红利,而乾隆则没有把改革进行下去。并且乾隆执政期间发生了两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处置手段导致了清政府后期的腐败问题,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将进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获取一下贵族大臣的支持,并且者期间大兴文字狱,不允许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狱虽然说清朝各个时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阅会发现,乾隆年间处置的文字狱是最多的,一年之内高达三百多次,这还是有记载的大案。这导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讨论国政,中央集权加深,并且腐败问题开始死灰复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我一直认为闭关锁国真正开始于乾隆年间。当时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目的就是让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这两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较大的过错,其实乾隆还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动,也就是说你从这里去别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报,并且海强制一些地区的百姓迁到便于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实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乾隆的作为也不过是将愚民发挥到了极致罢了。


小司马迁论史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罪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作为一个资深的清黑,今天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历史知事认为,乾隆对中国有四大罪行!

1,乾隆用文字狱钳制舆论,残害百姓,毁灭文化,是毫无仁爱之心的暴君!

乾隆当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就总共发动了130场文字狱,其中有的年份一年有6起,可见当时文字狱的烈度和残酷。

乾隆朝的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效果。正如龚自珍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所说,文字狱让全体中国人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文化领域最昌盛的就只剩下歌颂乾隆盛世的马屁文章了。另一方面,文字狱还让官场形成了极其可怕的高密之风,捕风捉影之风,官场内讧更加严重,举报一次文字狱比选拔一群人才更容易升官,你怎么选?

乾隆大兴文字狱的同时,还要宣扬清朝文化的昌盛,组织修订了四库全书,把民间很多珍本孤本都毁掉了,只剩下了乾隆看的顺眼的一小部分。这样的文化灭绝政策,世界历史上都少有吧?

2,乾隆不知开放,闭关锁国,是毫无统治智慧的昏君。

乾隆五十八年,就是1793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访华,要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贸关系,乾隆很傲慢的回绝了。不仅回绝了英国的通商外交请求,还让英国人四处做社会调查,底细全漏出来了。

马噶尔尼使团灰溜溜回到英国,给整个欧洲说清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在欧洲人眼中,再也不是马可波罗说的遍地黄金,更不是伏尔泰说的道德清明,而是烂到根一推就倒的封建王朝。30多年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时期的日本,虽然也是闭关锁国,却已经建立起学习荷兰的“兰学”氛围。马噶尔尼使团访华同一年,宇田川玄随的著作《西说内科撰要》出版,连中医药都丢到一边了。

同时期的美国,《美利坚国宪法》制定,华盛顿功成身退,共和制度成型。

同时期的法国,《权力宣言》发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发生。

同时期的俄罗斯,一直在谋求欧洲霸主地位,和拿破仑死磕到底。

鼠目寸光的的乾隆,你还要好意思说自己是“十全老人”吗?

3,乾隆抛弃了雍正改革进步的道路,是毫无孝心的逆子!

乾隆的父亲雍正在位期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行政制度、赋役制度及对农民的政策、改土归流及对边疆民族的政策等。乾隆刚开始继位的时候,还延续这些改革,让清朝的制度更加完善,可是当乾隆一过50岁,就成了一个混吃等死的昏君逆子。

4,乾隆贪图享乐,纵容腐败,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乾隆在80大寿时,十分排场。

“内外宫殿,大小物仪,无不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寺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帑,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两淮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

乾隆还喜欢旅游,在位期间六次南巡,七次东巡,五次西巡,至于近畿京郊,车驾时出,数不胜记。

乾隆花掉大量金钱如何弥补亏空?其实办法十分简单粗暴,第一,和地方官要!不给就免官!第二,卖官鬻爵,所有的官职都明码标价。

乾隆不顾老百姓死活的肆意挥霍,和100年后的慈禧有什么两样?


历史知事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

还包括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

其中还有精美的仪器。如当时天文学和机械学的最佳结合产品天体运行仪,代表了整个宇宙,能准确地模仿太阳系天体的各种运动,如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太阳的轨道、带4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及卫星的土星等。另外,还有一个地球仪,附送航线图。

英国人本来希望送上这份大礼单,来换取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但傲慢的乾隆说:比起圆明园内西洋珍宝馆收藏的东西,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天朝上国什么也不缺,不会和小国做生意,如果英国缺东西,大清可以免费送。至于武器之类的东西吧,不过是奇技淫巧没什么用。当年明朝不是也用枪炮吗,还是被我们的骑兵打败了。

整个清政府中央对科技进步没有任何认识,此后不到五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科技思想和观念才慢慢传入中国。

乾隆统治中国的六十年,是快速拉大中国和世界强国的差距的六十年。欧洲强国已利用科技成熟打造了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时代,而中国还在天朝上国的梦中难以醒来。


中原一点点红


历史上有这么两个人物,你小时候觉得非常厉害,长大之后却觉得和小时候认知恰恰相反的两个人,一个是郭沫若,另一个就是乾隆。尤其是乾隆给人的感触最深,不去了解乾隆,总以为乾隆就是《还珠格格》里面那样,其实真是历史上,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罪人一点都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

乾隆画像

我们先看看和乾隆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干嘛?

英国制造出蒸汽机,因为人力已经很难跟上英国采矿业的发展脚步,所以英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进,可以说蒸汽机直接让人类从人力时代进入机器时代。

美国人已经开始《独立宣言》,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都是清朝封建王朝不具备的思想。

我们再来看看乾隆五十八年发生的一件趣事。

当时英国人听说清朝强盛,毕竟当时是康乾盛世,决定前去访问,英国派了个叫马戛尔尼的人前去,原本想以祝寿为由打开中国市场。当时清朝规定,外国使臣觐见是需要跪拜的,可是马戛尔尼说自己国家只跪拜上帝和女人,再说自己也不是清朝的人。

马戛尔尼单膝跪拜

可是乾隆怎么受得了,乾隆非常恼火,最后强制要求马戛尔尼单膝跪拜,并命人送英国使团早日回国,自己政事繁忙,没有时间接待。要知道当时的马戛尔尼带来了64门大炮、天文望远镜、枪支等一系列先进的武器,然而乾隆因为盲目自大,就将别人拒之门外。

可以说要不是康熙、雍正奠定的基础,乾隆哪里还能自称“十全老人”?乾隆到了晚年,更加沉迷女色,花费巨额六次下江南,使得白银不断流失,国库亏空,而且民间百姓大多吃不饱穿不暖,更像是一个“饥饿盛世”。

乾隆下江南图

乾隆晚年贪污腐败的问题非常严重,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差,再加上当时不与外界通联,盲目自大,到了嘉庆继位是其实已经是个烂摊子。

不仅如此,乾隆还焚毁书籍70万卷

有人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好歹秦始皇坑的是方士、焚的是外面的书籍,宫中大多都有备份,然而乾隆所谓的图书编纂《四库全书》,在征集书籍的过程中因为发现很多书籍抵触清朝,最后全部被乾隆焚毁。

乾隆将这类书籍称之为“违禁”书籍,单单浙江地区1782年就焚毁书籍538种、13862部,乾隆皇帝在位60年间,焚毁的禁书总数则达到70万部。不仅如此,乾隆还销毁了1000万份明朝档案,有的不能焚毁的,就命人进行删减或者篡改。

吴晗评价:“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这样的乾隆你们还会崇拜吗?


羽评郡主


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沽名钓誉。他的人生其实是幸运的,少年时得到康熙皇帝的溺爱,一直呆在老皇帝身边,自己的父亲雍正继位也多为此人所赐。

他的父亲雍正用了十四年时间,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让清朝的财政收入剧增,国家的实力一度恢复到了顶峰。正是一系列的改革,才让乾隆皇帝有了他做十全老人的资本。

乾隆在位六十年,因为说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帝(六十一年),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实际掌权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秦始皇之后才叫皇帝)。

不过,乾隆皇帝表面上风光,实则为清王朝的没落留下了罪恶的种子。

首先,乾隆王朝人口剧增,经济退步,再加上人口剧增,人民生活极其困苦。乾隆晚年,农民反叛遍地。

再加上对缅甸,回部的连年战争,耗尽了丰盈的国库。乾隆的生活也极其奢侈,几次下江南,晚年还办什么百叟宴,花钱无数,致使国库到他去世时已经不足二百万两地存银,

吏治腐败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后期重用大贪官和珅,其死后抄没的家产竟然是清王朝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民间一直都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儿歌流传。

最可恨的是,本来清朝有和国外进行交流,与世界同步的最佳时期。但是乾隆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从四口通商到只开放广州一口通商,由十三行垄断进出口贸易,为百年积弱埋下伏笔。


大胡子说史


乾隆谈不上第一罪人,他只能算是第二罪人!第一罪人应该是嘉庆皇帝!乾隆虽然没有给嘉庆留下一套治国的说明书,但是却留下一个富强的国家,以及一套政治班底。嘉庆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全新的政治改革。可是嘉庆却完全无作为,做一个坐吃等死的皇帝,最终耗死了大清国。

在当时,乾隆给嘉庆留下了大约五千七百万两的库银,基本持平雍正留给乾隆的金额数。也就是说,乾隆拿着这些钱去开发土地,用兵打仗。然后本金还回来,这些固定资产却增值了。比如,清朝在乾隆时期的财政收入提升了三倍左右。这使得清朝还是有点家底给嘉庆浪。

其次,乾隆还给嘉庆留了一个改革班底,这是一个对外通商的政治团队,由和珅打头。乾隆在晚期已经意识到不对外通商已经不行了,但是又不好改自己的圣旨。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指示和珅去做。假如嘉庆即位之后,把这个国策打开,那么清朝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可是嘉庆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直接灭了和珅。废了乾隆一番心思。

所以,嘉庆就是一个败家子,不懂得赚只知道花。还缺乏战略发展眼光。毁了清帝国!


优己


为何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罪人?我是有些不太明白的。

有人说是因为文字狱,我觉得不尽然。文字狱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正三观”的工具,不单单是乾隆,最早的文字狱可以追溯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不过这个“狱”并不在一词一字,而是整个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让收复囊肿的天下万民服从统治,自然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套“文化教育”,那就是儒家思想。

为何呢?还不是因为能达到“思想统治”嘛!文字狱的兴起也是统治者为了把这种“造反”的思想压迫在萌芽之中,如历史上如苏轼“乌台诗案”就是如此。

至于满清皇帝,从康熙雍正乾隆,皇家“文字狱”生意越来越繁荣,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统治者是“满人”,所以对“非我族人”人特加防备。甚至从一开始的只是统治者为了“防患于未然”给文人制定的规矩,变成了后来乾隆时期控制朝堂的工具。

让下属互相检举揭发,人人自危,那坐的最安稳的还不是这个皇帝?

从这一点来说,或许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罪人”,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也有人说乾隆骄奢淫逸,这个无可厚非。生在太平盛世,接管的是祖上家产,乾隆皇帝无事可做,自然每日吟诗作对,逍遥自在,跟个普普通通的富二代一样。虽然败家,但是没有明着把家产败光,俗话说“受死骆驼比马大”,即便乾隆死了,嘉庆的腰包也是鼓鼓的。所谓“富不过三代”,乾隆家底厚,败一败无可厚非,但是留给嘉庆的家底已经明显少了,嘉庆也学着乾隆败一败,那就真的败光了。

至于说不管百姓死活,这个跟大清的政治制度有关,未必全是乾隆的错。地方有灾害,有暴乱,如果官员明报,那官员也要受影响,说明你没治理好地方。但是不报,民怨载道,都说乾隆有问题。

放到常人想一想,一个富二代,分口馒头给个穷人难吗?不难,只不过他不知道谁穷,或者知道了,一口馒头分到穷人手里的时候也就剩渣了。这个不单单是乾隆,即便康熙雍正时期也有不少类似事件发生。

如果说真乾隆这也算罪,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有罪。老子李聃在百姓的角度说皇帝“太上,不知有之”,那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百姓“太下,亦不知有之”,他哪能看到百姓吃的喝的呢,如果能看到,贫困山区早变旅游区了,毕竟看到了,谁敢不办?

但是没看到的话,就是另一回事,自古如此。


如果按照大历史观来说,乾隆闭关锁国,放弃与世界接轨,这应该是最大的罪责了。

个人觉得大清衰败,乾隆应负主要责任。

首先说爷爹给留下的家产,乾隆没能发扬广大,这个能理解,人之常情吗。

再说不接受先进技术,这个虽然有点“装王八蛋”,但是天朝上国,安逸久了,有点狂妄也理解,毕竟不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大道理,因为他爷爹都没给他留下什么忧患。

这个不接受技术,在我看来只能算一小部分罪责,毕竟如果给我这样的待遇,我可能会直接让侍卫把洋人压出去扒光游街。


我认为乾隆最大的“罪责”,就是受了爷爹的教育,但是却没发扬好传统,没把儿孙教育好。

从清朝整个历史来看,康雍无疑是很聪明的,乾隆也不差。

但是不知道基因突变还是精力不佳,生出的嘉庆资质平平,加上乾隆没啥眼光,所以才让位嘉庆。可能乾隆也没见过“明君”长什么样,听臣子都说自己是“明君”,便觉得自己看起来不错的儿子也是明君。

实则,人性好跟智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再有就是教育问题,乾隆硬生生把儿子教育成了一个好孩子,而不是一个好皇帝,教的都是治臣之道,没什么治世的历练。可能乾隆也想教,奈何自己没经验。

然后就是嘉庆的儿子道光,孙子咸丰,一个个都很“尿性”,似乎都只会做人,不会做君。拍老子马屁拍的很漂亮,但是着实没什么目光,也不懂自己的现状。

说白了,乾隆没有教子孙什么叫“自知之明”。

他没告诉儿孙们:以前老子有钱,所以我能败家。如果家里钱哪天不够用了,你们得跟进大潮流创业啊,别傻了吧唧的跟我一样吃喝玩乐,你老子可没给你这个条件。

所以嘉庆道光咸丰,似乎都活在梦里,虽然装备也跟上了现代化,却更新极慢,故而落后挨打。


说乾隆历史第一罪人,确实有些不符合事实,因为乾隆做过的,别的皇帝也都做过,只不过乾隆这个时间点很尴尬,赶上了科技进步,所以即便没罪,也会成为罪人。

就好像有句话说的:虽然无功,但也无过。

大多数这句话时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无功就是过。

乾隆便是如此。


梁宇航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我国皇帝中非常瞩目的一位,他不仅以63年多实际在位最长,而且活了89岁最高寿。


乾隆帝创造了看起来达到巅峰的“康乾盛世”,但实际上却让清朝走向下坡路,接下来,悦史君给大家说说他的问题。

第一,文字狱

清朝是一个文字狱比较多的朝代,而乾隆帝时期达到了顶峰。

很多文字狱的由头,都是吹毛求疵的小问题,但到了乾隆帝这里却成为株连一片的大事,严重压制了文化思想,少了创造力。

第二,修书更是毁书

乾隆帝在位期间编纂了《四库全书》等巨著,为此向天下人搜罗书籍。


但在编纂过程中,乾隆帝将不利于清朝的书籍要么毁掉,要么篡改,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

第三,六次南巡奢侈

乾隆帝想要跟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看齐,先后六次南巡,但效果却完全不同。

康熙帝南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对沿途官民的干扰;乾隆帝却是大张旗鼓,生活异常奢侈,对官民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闭关锁国政策

在击败南明残余势力后,康熙帝开放了海禁,允许对外贸易,但到了乾隆帝这里,却全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当时欧美国家都在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显然是最符合时代发展的,但乾隆帝却自高自大,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惨败。

第五,吏治严重败坏

乾隆帝刚开始曾整顿吏治,但很快就沉浸在康熙帝、雍正帝留下的巨额遗产,尤其宠信大贪官钮祜禄·和珅,更是极坏示范。


原本清朝国库很充足,但经过乾隆帝的巨大花费和官吏的贪渎,后期严重入不敷出。

……

不过,虽然乾隆帝的问题多多,但悦史君认为,他也巩固了边疆,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说是第一罪人,有点言过了,但清宫戏中的形象,更是万万不能信的。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说起乾隆,大多数人想到的自然是二十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了,里面的乾隆不仅是一位爱子情深的慈父,还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情种,更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塑造的乾隆盛世那可不是盖的。


因此说他是历史第一罪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缘何由此一说呢?下面有书君为大家解说解说。


一、乾隆大兴文字狱,导致中国文化遗产的流失。


清朝是个比较重视文德的朝代,但却也是文字狱兴起的严酷时代。到了乾隆掌权时期,因文字而带来的冤假错案更是屡见不鲜,多少文人墨客因文字而被迫害。


在那个一不小心就因文字而身陷囹圄的时代,大部分文人自然会收敛锋芒,默默无闻。这样一来,清朝时期的文化遗产自然被保留下来的不多了。而这,都是乾隆因文字狱而带来的后果。



二、乾隆固步自封,拒绝接受西方产物,导致中国发展落后。


乾隆年间,就已经和外国人有所来往。外国使节前来觐见时,为表示友好,自然会大献殷勤,他们向乾隆推荐一些自己的发明,比如蒸汽机,织布机,手枪等等,一来引荐给乾隆,以便这些发明可以在中国发扬光大;二来,也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此一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然而,乾隆老爷子想的却是中国已经有四大发明了,论经济实力,绝对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因此拒绝引入新发明。


而就是因为乾隆的这一个决断,导致中国后来一直在落后的经济道路上苦苦挣扎,且早已被众多西方国家碾压。



三、乾隆挥金如土,宠信贪官,导致民不聊生。


乾隆在接过雍正的这把交椅时,国库充盈,农民安居乐业。乾隆登基后,多次下江南微服出巡,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国库日渐空虚,百姓的日子自然今非昔比了。


更令人头疼的是,乾隆极爱听好话,他身边有名的贪官和珅又是个惯会阿谀奉承的人,乾隆对他宠信有加。和珅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中饱私囊,收受贿赂,自然不在话下。


乾隆挥金如土,加之错信奸佞,导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民怨四起。



这就是为何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的原因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乾隆纵然做过有悖长伦的事,但他为历史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否认,历史上著名的圆明园就是他下令修建的。


所以说公道自在人心,相信我们大家用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评价乾隆这位千古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