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200000+云南人关注的政法公众号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10月23日清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晨雾笼罩,沉闷而响亮的汽笛声划过寂静,在港口的河谷里不断回响,这是第75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起航仪式,中老缅泰四国共派出4艘执法船、198名执法人员参加,总航程预计512公里。

8点,伴随着声声汽笛,4艘执法船缓缓驶出关累港,一路下行,出中国,经老挝、缅甸,最后到泰国。他们将开展全线巡航、分段巡航、联合查缉、禁毒宣传等行动。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中老缅泰四国开展第75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 朱红胜摄

10月23日清晨,西双版纳关累港晨雾笼罩,沉闷而响亮的汽笛声划过寂静,在港口的河谷里不断回响,这是第75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起航仪式,中老缅泰四国共派出4艘执法船、198名执法人员参加,总航程预计512公里

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地区水域遭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被杀。

25天后,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发表了《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建立起四国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两月后,云南边防总队水上支队组建,四国首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

2016年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使“湄公河惨案”重回公众视野。但对执法队队员来说,遗忘从未在他们身上发生。

巡航,让航道安全,就是告慰前人的方式。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全程护航遇袭商船“盛泰11号”回国 李朋飞摄

临危受命锻造荣誉之师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908公里,一江连六国,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后汇入南海。自2001年正式通航以来,从鲜花水果到大米橡胶,每天往来于这条水道上的船只不仅运输着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承载着众多船员的生活来源和致富梦想;它是沿岸各国人民商贸交流、友好往来的“黄金水道”,被誉为“东方多瑙河”。但一直以来,受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金三角”湄公河流域安全形势趋于严峻,毒品犯罪、枪支走私、赌博、拐卖人口等犯罪活动高发。航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航道上抢劫、杀人、绑架、枪击、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直至2011年10月5日……

随即,一纸命令,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281名官兵迅速集结西双版纳。官兵们以超常决心、超凡气魄、超强力度,克服条件简陋、装备不足、航道不熟等困难,边集结边建营房、边训练边改装船艇、边演练边探摸航道,20天完成集结,35天完成5艘执法船改装,38天完成临时营房建设,50天完成了水上支队组建并启动首巡勤务。

执法人员要接受两到三个月的集训,内容包括船艇业务、执法业务等,有针对性地训练枪帆、机电、航通这3个专业。只有培养出专业的人才队伍、练就出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应对湄公河的复杂形势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水上支队政治委员刘建宏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

开展四国联合巡逻执法7年来,水上支队先后荣获公安部集体嘉奖,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所属53911艇被云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云岭先锋号”, 53901艇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并荣记集体一等功,5名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17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194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2名同志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维和警察荣誉勋章,8名同志荣获老挝人民军友谊勋章。8名同志获中老缅泰四国部长级领导联合署名表彰,累计700余人次受到各级表彰。

荣誉的背后是官兵们的责任与担当。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风雨中救援 刘雨奇摄

“自组建以来,水上支队始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立足实战需要,扎实开展全员岗位业务技能练兵,坚持“岸上苦练、水上精练、想定实练”的原则,大胆探索构建符合水上支队实际的大教育、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队伍教育训练体系,练真兵、打实战,着力提升部队遂行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及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水上劲旅。”水上支队支队长袁亚平说。

联巡执法服务外交大局

“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湄公河流域过往商船的绝对安全。”在53901艇驾驶舱,水上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严凡说。

2012年1月14日,第3次联合巡逻执法期间,中国“盛泰11号”商船在湄公河孟西岛上游会龙河口,遭到不明身份人员枪击。接警后,水上支队官兵紧急启动联合处置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与老挝人民军密切配合,连夜赶赴事发地点实施营救,成功将“盛泰11号”商船安全护送回国。

2013年3月19日,中老双方在湄公河孟巴里奥水域查获特大毒品案件,缴获冰毒579.7千克,有力打击了贩毒分子的嚣张气焰,成为中老军警执法合作的成功典范。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中老联合破获公安部“458”毒品目标案 王定斌摄

一次次的巡航给沿岸各国居民和商船带来了安全感,昔日的湄公河“黄金水道”也再现繁荣。“首航后,有39艘商船恢复航运,第2次巡航后,已有48艘商船回归,而到第8次巡航后,回归商船数量已达到574艘。”云南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政治委员刘建宏介绍。

“自从联合巡逻执法开展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沿岸百姓有了很大的幸福感。这是造福四国的一件大好事。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治安形势在变好,通航情况良好,相信你们一路随船行驶,也看到了许多老挝船。”老挝南塔省军区司令音乔说,据老挝官方统计,目前航行在湄公河上的老挝商船已有400多艘。

“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自2011年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以来,是湄公河流域繁荣发展、严厉打击了本地区跨国犯罪,有效维护了地区安全稳定,有力促进了地区繁荣发展,是不同国家开展地区执法安全合作的成功典范。”2016年,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成立五周年部长级会议在主旨发言中,时任中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这样说。

同心协力绘制执法合作新蓝图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已成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新典范。

距离“湄公河惨案”发生已有7年,湄公河沿岸已不再是旧日风光。往日幽深的原始森林少了,河道两旁的山坡上长满了橡胶树,树身上有整齐的刀痕,挂着胶碗。

7年里,流域各个国家的联系愈加紧密。中国出资、出种子、出人,老挝、缅甸出地,在湄公河沿岸推广替代种植,用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替代罂粟,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从源头杜绝毒品。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中老缅泰四国基层执法人员开展业务交流 钱程摄

7年来,四国执法安全合作越来越密切,联合巡逻执法已实现每月一次常态化运行,并从单一的联合巡逻发展到如今的联合扫毒、联合搜救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从传统合作领域拓展到打击恐怖主义、非法出入境、拐卖人口、网络犯罪、文化交流等新的合作领域,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平安航道”。

第75次联合巡逻执法结束时,执法编队中方指挥长云南省边防总队李勇副总队长在接受采访时说,7年来,四国执法部门始终秉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不断加深合作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加大联合打击各种跨国犯罪的力度,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有了很大好转,沿岸各国经济得到很大提升,百姓生活更加安居乐业。

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只是澜湄合作宏伟蓝图的一角,但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四国在7年的执法安全合作中,共同形成、发扬和传承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面向未来,中老缅泰四方将进一步深化密切合作,不断开创执法安全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平台,结成更加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联合巡逻执法编队经过景洪澜沧江大桥 钱 程摄

现在的湄公河上,各国船只往来穿梭,在一度停航之后,这里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自四国开展联合巡逻执法以来,进出中国关累、老挝孟莫、缅甸万崩、泰国清盛的船舶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停航前水平。在景洪港至关累港的多个船厂正在同时建造可载货达500吨以上的货船。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水上支队联合老缅泰三国相关执法部门,共开展75次联合巡逻执法,共派出执法人员11973人次、执法船艇640艘,总航时2448小时、总航程39500余公里,检查船只808艘、人员3766人、货物7万余吨,成功救助商船121艘,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航运安全。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巡航“金三角” 黄阳宾 摄

淡黄的斜阳浮在峰峦围绕的坝子里,巡航编队穿行在湄公河上,中国商船在老远处就开始鸣笛,向这列编队致意。这也是执法队员们7年来与出入湄公河民众友谊的见证,擦肩之瞬,纷纷用四川话、云南话在对讲机之间呼喊。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将在一代代巡航人的足迹中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让“湄公河精神”源远流长——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7周年记

省委政法委

新闻宣传处

审核:裴卫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