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價值

區塊鏈的價值來自於“聯繫”。真正能讓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產生價值的是:如何以區塊鏈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精神世界產生“聯繫”。

風險並沒有“消失”,金融機構只是通過抓核心企業來降低運作成本。

1、區塊鏈,有更好,沒有也可以玩得下去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現階段最火的可以說是多級“可拆分、可流轉”的區塊鏈數字資產憑證模式。行業內比較知名的案例包括有核心企業主導的TCL簡單匯平臺的“金單”產品。

因為此場景的基本邏輯是: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分佈式賬本的特性,依託產業鏈條中的核心企業,把核心企業的商業信用進行數字化、資產化轉換為一種可支付、可融資的數字載體,在多級供應鏈體系中流轉。

區塊鏈在此場景起到的作用,大概可以歸納為:

一是保障交易數據、操作記錄的安全、完整、不可篡改;

二是保障數字資產不可篡改、多方共享、無損傳遞可追溯;

三是通過執行智能合約完成智能清算。

行業內大部分人認為此場景是基於區塊鏈特性與供應鏈金融的最佳結合模式。

但是,區塊鏈在此場景真的是必不可少嗎?如果沒有區塊鏈模式就不能運作嗎?區塊鏈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價值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迴歸金融本質,區塊鏈並沒有取替核心問題,可流轉、可支付、可融資的核心是基於核心企業的剛性兌付,是基於供應鏈貿易關係;而數據安全、智能結算等更可通過多種其他技術、非技術手段實現,沒有區塊鏈仍然可以實現此模式。

所以,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參與者的信心,卻並非必須,也就是說,區塊鏈,有更好,沒有也可以玩得下去。

2、區塊鏈的價值在哪裡?

試著思考一下很好玩的哲學終極三大問題:區塊鏈的價值是什麼?從哪裡來?去哪裡?

首先區塊鏈技術是多種已有技術的組合應用,它是由技術保障的共識機制,它僅代表了一套可靠的公認的“規則”。但它本身並不代表“價值”,定了一套規則就等於有了價值嗎?答案當然是No。

區塊鏈的價值來自於“聯繫”。

正如廣州大學段偉常教授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3)中寫到:“在現實世界中,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的節點,如法院、公安、工商、稅務、民政等,這類中心化節點完全不會因為區塊鏈技術的使用而功能弱化,只能使得這類節點的功能加強。現實中的信息中介機構,其功能並不是單純的信息處理,中介的功能十分豐富,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存儲、信息匹配、信息驗證、信用擔保和合同執行等環節”。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價值


(虛擬世界指由人工高科技技術如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虛擬實在技術等所創造的人工世界)

真正能讓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產生價值的是:如何以區塊鏈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精神世界產生“聯繫”。可以設想這樣的場景,把供應鏈條相關企業的生產、貿易數據通過區塊鏈同步存證到稅務部門、監管部門等作為各口徑的計算憑據(記得區塊鏈登記後是不可篡改、分佈式記賬),這樣使數據造假的成本大大提高,當造假成本遠大於金融違約的得利時,這樣就保證了數據真實性,使區塊鏈上的數據真正對金融機構產生價值。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展,首先打通區塊鏈與現實世界聯繫的方案,會是真正打動金融機構的方案;並且能夠掌握獨特的、可信的數據,並實現可量化,通過該數據對驅動降低金融風險的貢獻的企業將擁有極大優勢。

最後,隨著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城市治理、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應用普及,區塊鏈價值實現的邏輯也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所以,未來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上的作用也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