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的人嗎?

內向是一個人的缺點嗎?

“都怪我太內向,不太會跟人溝通。”常聽到有人這樣描述自己。

可是,內向真的是一種錯嗎?

我問身邊的朋友,她說:“還好啊,我覺得內向的人挺靠譜的。”

“那如果你的孩子內向,你能接受嗎?”我追問。

她沒有猶豫,說:“那不行,以後吃不開吧。”

說歸說,終究,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裡,內向稱得上一個人的缺陷。

父母擔心,老師排斥,同齡人疏遠,在眾人的評價裡,內向的人就像個局外人。

找工作、相親,也會被說:“哪都行,就是太內向”。

不是所有的樹都要結果,也不是所有的魚只能待在海里。

但內向的人,總被看作“異類”,其實我們都一樣,只是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有所不同。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獨處,是內向型人的自我滋養

在紀錄片《零零後》裡,有個小男孩叫於錫坤,他就是典型的偏內向的孩子。

他喜歡做實驗,喜歡魔術,更喜歡一個人獨處。

為了“鍛鍊”她,媽媽送他參加小主持人學習班,同去的小夥伴升到更高的班級,而他還在原來的班級,依然喜歡獨處。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玩的小錫坤

媽媽又送他參加英語夏令營,說要鍛鍊他獨立和人際交往能力。在那裡,外教會領著孩子誇張地朗讀和表演,小錫坤選擇一個人躲在宿舍裡。

為此,小夥伴嫌他不熱情,老師表示沒辦法,於是,媽媽來到營地,好說歹說讓他去參加活動。

背對鏡頭,這個十幾歲的男孩掩面大哭。

是啊,讓一個人強行融入喧鬧的環境真的太難了。

他鼓起勇氣,但還是一臉茫然,他如此“格格不入”,躲閃的眼神裡都是不知所措。

媽媽說他太不自信,但透過鏡頭分明看到,他講述自己的發明時,兩眼放光;在表演魔術時,非常投入地微笑。

但所有人都覺得“合群”太重要,尤其他的媽媽,於是才開始了這條“改造之路”。

另一個叫一一的孩子也是,當老師試圖說服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她拒絕了,說:我有權利這樣,我不想要好朋友。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可是,這根本就沒法改變,因為有的人只有在獨處裡,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感,就像有的人在人群中才覺得幸福一樣。

武志紅曾說,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外向者的嘉獎。兩者只有差別之處,絕無是非對錯之分。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我們每個人,都既內向又外向

曾從事人格結構研究的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每個人身上都有內向型因素,也都有外向型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蘇珊•凱恩是《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的作者,她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

小時候也曾被父母送到夏令營進行鍛鍊,因為美國文化裡,更喜歡開放的人。

看著老師帶領同學們故意讀錯單詞而喧鬧,她非常不解,但還是假裝投入。

就是這樣一個人,用了七年時間,寫完這本書,用了一年的鍛鍊,走上TED演講的舞臺。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可見,每個人都有著兩個方面的性格,當自己真的需要另一面時,才會去找最合適的呈現方式。

而且雖然她內向,她也喜歡外向的人,有很多外向的朋友,她的老公也不例外。

就像她所說,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內向型性格,比如羅斯福、甘地,但他們一樣可以面對眾人演講,儘管看起來不是非常享受。

同樣,很多外向的人也有著內向的一面。

謝娜看起來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人緣很好,但在《妻子的浪漫旅行》裡,站在告白臺上的她哭著說,自己不善於和父母溝通,總以自己認為好的樣子去對待父母。

可見,沒有絕對內向的人,也沒有絕對外向的人。

偏外向的人更善於交際,喜歡熱鬧,能很好利用外部資源;

而內向的人喜歡安靜,喜歡獨處,更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在資源。

而武斷地否定某一類性格的人,並不會顯得更正確,只會讓這個世界變得單調無趣。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內向者的優勢,需要被看見

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內斂、性情穩定、做事謹慎仔細,他們一般擅長從事設計、科學研究、文字創作等工作。

比如習慣沉默的張小龍研發出了微信,偏愛獨處的扎克伯格建立了眾人追捧的Facebook。內向的他們,設計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社交應用。

我有個朋友也很內向,戴著一副大眼睛,整天與電腦黏在一起,說話從來都是單句,即便參加聚會,也都是沉默寡言。

很多人都覺得他有些“古怪”。

但是他精通電腦,如今負責兩個大型公司的ERP,不用坐班,也不用算考勤。

看似木訥的他,還特別善於察言觀色,看起來一言不發,但都瞭然於心。

如果有事找他,三言兩語後,就能說到點上。

好幾個朋友都喜歡找他各種吐槽,因為他不會指責,也不會說教,就安靜地聽著,偶爾回應一下,細心穩重而又懂分寸。

最好的傾聽者,不過如此。

如果讓他去幹銷售,的確不是最好人選,但世界不是隻有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所擅長的,正是外向者所稀缺的。

內向,是最難得的氣質

你的內向,自有力量

作為內向的人,最不能做的便是演繹“被期待”的自己。

比如明明喜歡獨處,卻假裝興高采烈地合群。

就像很多喜劇演員,都有抑鬱傾向一樣,被壓抑下去的那個真實自己,總會以其他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懲罰我們的忽視。

如果說,內向的人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做自己。

有些人需要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而有的人需要通過獨處,找到自我,獲取生活的力量。

就像小錫坤,雖然不合群,但卻小小年紀就可以設計各種手工,善於鑽研魔術。

每個人對我們的期待都不一樣,而真實的自我只有一個。

一個人,只有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找準自我定位。

所以,作為內向者身邊的人,請放下指責和挑剔,看到他們的獨特之處。

作為內向的人,放下所有的討好和偽裝,在照顧好自己之後,去做自己真正擅長的事。

要相信,你的內向,自有力量,也自帶光芒。

作者:微奢糖,一個愛折騰的85後天蠍女,應用心理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文來源公眾號:張德芬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