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當我們描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用到“內向”和“外向”兩個形容詞。

社會普遍的觀點認為,“外向”的人更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合作,似乎都是優點,而“內向”的人沉默寡言,不怎麼招人喜歡,似乎全是負面印象。大家好像都更容易接納性格外向的人。彷彿“內向”就是人際關係不好的代名詞;而外向的人,人際關係一定會很好似的。

很多家長會為孩子這些“內向”的行為所焦慮:

比較安靜,不善與人交往;

很慢熱,到了新環境裡容易焦慮,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

在家活潑,但是出門見到陌生人就不說話了,變了一個人;

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顯得害羞、退縮、不太自信;

“內向”孩子的家長會擔心孩子不合群,以後工作和生活會不如意,甚至想方設法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起來。但今天,我想幫助家長們解除這種焦慮,接拋掉對“內向”的偏見。

心理學知識告訴你,“內向”“外向”沒你以為的那麼重要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真正在心理學中,“內向”與“外向”只是性格的一個維度,沒有完全的內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每個人兩種氣質都有,只是傾向不同。

有些人天生傾向於外向多一點,他看起來就是外向的人;

有些人天生傾向於內向多一點,他看起來就是內向的人;

(當然也會有人剛好處在中間。)

兩者最主要的差別只是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

內向傾向的人,他們在安靜的環境中,從內心吸取能量。外部環境的太多刺激會消耗他的能量,他們需要回家充電。

外向傾向的人,他們通過與人互動交際,獲得能量。所以當週圍有各種刺激的人和事時,他們會很興奮,太安靜的環境反而會讓他們毫無生氣。

在不同的環境、心境下,傾向是可以改變的。外向的人也有安靜內向的一面,內向的人也有活潑侃侃而談的一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開朗愛說話,而有時候卻不喜歡說話的原因。

很多人看似內向,不善交際,其實並不是內向的問題。內向外向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壞的只是因為有一些心理障礙而已,比如:社交恐懼、焦慮症等。假如克服了這些障礙,一個人的內外向其實就沒有絕對的劃分了,放鬆平和的做自己就好了。

內向孩子有這麼多優勢,家長可曾發現和鼓勵?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這裡重點說說內向孩子的幾大優勢:

一,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內向孩子在生活中會不斷地吸收他們感興趣的信息,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在恰當的時候,說出他們的創新方案。

鼓勵內向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家長可以這樣做:

首先,在生活中,多徵求孩子的意見,當遇到難題時,不妨真誠的求助孩子,詢問他的想法。比如在遊戲之前,和孩子討論一下制定什麼樣的規則。

其次,當內向孩子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給他們解決方案,要引導他們梳理思路,幫助自己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第三,和孩子一起畫畫,編故事,合作完成一項作品,這些有趣味性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發揮創新思維能力。

二,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更願意獨立鑽研。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比如,小男孩很喜歡和軍事相關的一切事物,問媽媽世界上第一個武器是什麼?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問Siri,搜百度,查找武器的圖片,研究古今中外的武器發展。還可以去參觀軍事博物館,讓孩子自己拍攝一些戰機坦克的照片。回家之後,讓孩子選出一些圖片,打印出來,製作一本關於軍事的小畫冊。從提出問題,到尋求幫助,再到蒐集資料,最後呈現結果,這樣類似項目制的學習方式,對內向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其他的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讀繪本,表演故事中的一個片段;帶孩子去圖書館借閱書籍;帶孩子一起製作購物計劃等等,總之盡你所能,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發現知識的奧秘。

三,熱愛生活,內心世界非常豐富。

我們要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多傾聽他的想法,用緩慢的語速,或者是停頓,讓孩子有思考的時間。

四,善於藝術創作。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家長可以提供給內向孩子更多的創作材料:畫筆、顏料、彩紙等等;

創造機會帶孩子去博物館看兒童劇,讓孩子體會藝術創作的不同形式;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繪本故事表演出來,或者加入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

五,他們都有比較高的情商。

內向孩子外表看上去比較安靜,其實他們情感非常的細膩,有很強的情緒捕捉能力和同理心。這是評價是否有高情商的重要標準。

家長應該這樣做:

首先,要允許和認可孩子的各種情緒,有的時候,我們經常說的一些話,比如,“哭什麼哭啊,別哭了,多丟人啊”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傷害到孩子。

其次,鼓勵他誠實、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另外,你的情緒表達模式也影響著孩子對自己感受的認識。

六,他們有很強的溝通能力。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溝通能力強,並不意味著在任何場合都要滔滔不絕,內向孩子的溝通能力,體現在熟悉的環境和小範圍的交談中。

只要在他信任的環境中, 他可以和對方進行深入、走心的交流,還會給予有見解性的評論,朋友家人說的話,他們都會放在心上。

所以支持你的內向孩子的溝通能力,家長需要鼓勵他互動式的談話方式,認真對待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孩子發現談話交流中的樂趣。

七,獨處的能力。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內向孩子很享受獨處的時光,能從安靜的玩耍中獲得巨大的樂趣。如果毫無徵兆地打斷內向孩子正在投入做的事情,可能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

享受獨處是一種能力,這種獨立和專注力對孩子來講非常可貴,所以看到這樣的優勢時,你需要注意孩子外出和在家時間的平衡,不需要總是把孩子推向人群裡。

八,他們總能收穫深厚的友誼。

內向=沒出息?是時候轉變我們的育兒觀了!

內向孩子更能交上知心的朋友,因為他們更加善於傾聽,朋友在講述時,他們不會隨意地評論和打斷,內向孩子沒有那麼多三五成群的好友,但是能收穫二三知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雖然這需要一些時間來建立溝通的橋樑,但是一旦成為他們的朋友,內向孩子會特別珍視這份友誼。

無論孩子先天擁有什麼樣的氣質,都可以做到很優秀

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個是遺傳基因;一個是孩子後天的成長環境。

孩子內向傾向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無法隨意改變,但是後天的家庭環境、撫養方式在孩子性格的培養中,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您看過我前一個“父母心理學”系列的裡的文章,您一定知道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觀點:

早年有親情撫養的孩子,特別是家裡人員豐富的,他耳邊聲音多,聽得多,他說話就比較早,而且情感豐富,對人有好感,願意和人親近、交流。

早年非親情撫養的孩子,身邊親人很少,父母上班時將他交給家庭之外的人照看,或者父母忙於工作而將孩子置於獨處的背景下,身邊沒人,耳邊無聲,大部分時間,自己跟自己玩,人跟他沒關係,他對人也沒興趣。

這兩種撫養方式下的孩子,慢慢會形成不同的性格。

先天內向的孩子,如果在第一種親情撫養的環境下長大,習得了很好的語言能力,內心會願意與人親近交流。

先天外向的孩子,如果在第二種非親情環境下長大,對人沒興趣,言語發展不好,社會交往會出現障礙,自卑,害怕跟人打交道。

足見後天家庭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一個“內向”孩子,你需要認可接受他的內向氣質,關注孩子的優勢,根據他們的特點來調整我們的期待,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觀察這個世界,積累更多的能量,當他們自己的氣質被外界所接受時,內向的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自信。

家長請拋掉對“內向”的偏見,不要簡單粗暴地給自己的孩子貼上“內向”或“外向”。先天的內向外向,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方式,幫孩子樹立自信、克服社會性發展中的一些心理障礙。放鬆自信的做自己就好,也就無所謂內向與外向的劃分了。

無論孩子先天擁有什麼樣的氣質,只要他擁有健康自信的人格,適合自己的社會交往方式,都可以做到很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