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追歼营口之敌

追歼营口之敌

作者 左叶


战火硝烟│追歼营口之敌


左叶


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师,是1948年4月重新组建的(原辽南军区独立第二师已编入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我任师长,政委是焦若愚,后来是曹传赞。我们这支队伍,在伟大的辽沈战役中,先后参加了阻击国民党军援锦(州)“西进兵团”、阻截“西进兵团”南逃和解放营口等战斗,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阻截“西进兵团”


1948年9月中旬,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开赴北宁线之后,我独立二师便成了驻辽南地区唯一的一支野战部队。当时的任务是在台安、大洼一线组织机动防御,争取在运动中歼敌一部,以迟滞国民党新一军南下。10月7日,接东北野战军总部(以下简称东总)命令,要求我师立即进到灰山一带,控制辽河渡口,保障我第十纵队的侧翼安全,并明确规定二师归第十纵队指挥,协同十纵阻击由沈阳援锦的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我师当即决定由师部(包括警卫营)率3个步兵团及工兵赴指挥地域。师的后勤部队仍留在营口地区。

战火硝烟│追歼营口之敌


1948年11月2日,第九纵队击溃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刘玉章部,进入营口市区,营口最后解放。

9日,敌“西进兵团”前卫分别向彰武、新立屯、黑山和大虎山方向进犯。10日,其左翼七十军向绕阳河方向推进。从12日晨开始,敌向我师属地发起攻击,到22日,我师在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的配合下,同国民党九十一军八十七师、四十九军主力和骑兵三旅、新三军十四师进行了10天的激烈交锋,战斗极其艰苦,终于完成了绕阳河阻击任务。22日深夜,部队开始向盘山开进。先头部队于翌日黄昏进入盘山。

在这里恰巧遇上东总参谋处长苏静一行,他们是奉命专程赶来的。我们很熟,见了面连晚饭也没顾得吃,就摊开地图研究情况和任务。根据东总对围歼廖耀湘兵团具体部署,规定独立第二师的任务是暂在盘山地区隐蔽待机,准备从南阻击“西进兵团”,并规定对廖兵团的总攻时间,以独立第二师的攻击信号为准。听了苏静处长传达的东总首长意图,使我更加感到我们师下一步任务的重要。

24日中午,苏静向我师通报情况:敌驻辽阳之第五十二军2个师今日已进占营口,廖耀湘“西进兵团”在大虎山、黑山一线又严重受阻,现在有极大可能要南逃营口。苏处长要求我师于15时30分出发,顺着大虎山以东向胡家窝棚、元山子一带穿插。他强调:“你们遇上敌人就迎头痛击,要打他个措手不及。告诉部队要有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要纠缠扭打咬住敌人,等到主力部队上来,你们就算完成任务。”

为利于长途奔袭,部队进行了轻装。师里还提出“战斗当先,缴获不计”的要求,并把它作为一条作战纪律执行。

约下半夜,部队进到高升以北地区,担任前卫的四团与敌新六军的骑兵搜索队遭遇了,随即将敌消灭。俘虏供出:廖兵团怕被我围歼,已经向盘山方向撤退,以便经营口从海上逃退。敌人的前卫是四十九军,紧随其后的是新六军。我接到团长王国治的报告后,要求他们做好主动进攻的准备,遇敌要猛打猛冲,彻底地打乱敌人的部署。

当部队到了大虎山至台安公路与绕阳河交汇处附近时,已近25日拂晓。刚拐上公路,忽然前面低声传报说侧面有敌人。这时见30米外确有一支戴钢盔的队伍。这股敌人不太多,他们四路纵队,大都背着枪,走起路来显得很疲惫。我命令部队不要打枪,待敌全部进入我弧形圈中后,用刺刀投入战斗。攻击信号一发,四团战士们一冲而上,懵懂中的敌人尚未及反抗,刺刀已逼住了他们的胸前。这一仗仅20分钟便解决了战斗。经查:这股被缴械的是敌第四十九军一○五师与第十四师的前卫部队。原来敌人是沿大虎山至台安大路行走,所以敌我双方的尖兵均未遭遇,因而也都未发战斗警报。为增强攻击突然性,有效地消灭敌人,我命令部队做好攻击敌一○五师的准备,疏开队形前进。

果然,敌军并未发现其前卫部队已被我歼灭,仍按原队形行进。而我们则已从俘虏口中了解到敌人的兵力和部署,并搞清了他们的口令和联络信号。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靠近敌第一○五师师部,一出手就抢先攻了上去。敌师部在我突然打击下顿时作鸟兽散。失去指挥的敌人经不起我军的勇猛攻击,很快便溃不成军,争相逃命。为迅速转入对敌第四十九军军部和第一九五师的攻击,部队未去追歼溃散之敌。此刻,敌第四十九军虽已发现其前卫师那里发生了战斗,但未料到第一○五师会遭到这样惨败,派上去增援的第一九五师一部虽有所准备,但还未展开战斗队形即遭我师三面围攻。敌因情况不明不敢恋战,只好边战边退。我师则穷追猛打,扭住不放。廖耀湘的南逃营口计划,却被我师这一猛打给打乱了套。这样,就为我东北野战军主力围歼廖耀湘“西进兵团”创造了条件。

断敌逃路


27日午夜,辽西会战已近尾声,东总命令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和独立第二师、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向辽阳、鞍山、海城和营口急进。我师接到命令后,主力开始随第七纵队从卡力马渡河,准备解放辽阳、鞍山和海城地区,切断敌人由沈阳通往营口的道路。

31日,师部和第四、第六团陆续渡过辽河,到达辽中县。第五团留守人员已备好了车马,还专门为师部找来了1辆汽车。我让第四团和师部先出发,每班乘1辆马车,这样,战士们可以互相倚靠着睡上一会,以恢复体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行军速度。还剩下一些车辆,尽先保障第六团使用。没有分配到车辆的分队先徒步赶路,在行进途中设法找车。全程120公里,力求全师于明晚在前石桥子会合。

11月1日18时许,我们师的几名领导人将要到达前石桥子时,忽听前面东花英台方向响起非常激烈的枪声。由于天黑,又一时不了解情况,而且部队除第四团外,第六团仅到了一半,所以只好先派出侦察人员去摸情况,同时布置电台与东总取得联系。无线电话很快接通了,接电话的是罗荣桓政委和刘亚楼参谋长。我向他们报告:“我是独立第二师左叶,现在营口东北面的前石桥子。我部西南营口方向枪声十分激烈,由于情况不明,特向首长请示,附近是否有我们的部队?怎样和他们联络?”刘参谋长问:“你们的部队到了哪里?”我答:“我们到了距营口东北约七八公里的地方,部队跟我们在一起,已经集结等待首长的命令!”刘参谋长对我师能如此迅速地从辽中赶到营口地区很满意,他指示我们:营口北面有我第九纵队二十五师,他们已跟敌人遭遇,你们师要马上去接应他们。根据东总首长的指示,我立即集合第四团抢占前石桥子,进攻东花英台,截断敌军后路,再由西向东追歼敌人;命令第六团(实际上只赶到一半)向党家堡子方向迂回攻击敌军翼侧,由北向南追击敌人。要求各团密切注意与友邻的联络信号,以免误伤。

第四团是我师主力,作风顽强,长于夜战,接到命令后一上去就冲垮了敌人的防线。溃敌拚命地向回逃,四团乘势追击,一举冲过了党家河上的公路桥,占领了前石桥子,截断了敌军的退路。与此同时,迂回到敌人侧翼的第六团,也适时发起进攻。敌人被抄了后路,顿时乱作一团,慌不择路地向南逃奔,过冰河时又淹死了一些,仅有少数残敌爬上了对岸。六团一直追到于家洼子以南地区。敌人遭此打击后,退守东花英台一线,再也不敢主动出击。

我师在打退敌第五十二军的攻击部队之后,开始四处寻找我九纵的部队。我们兵力少,离敌人又近,不能举火照明,再加上九纵没有联系上,我们的兵力不到两个团,又要等后续部队,所以只好留在集结地。

此时,我们急需了解敌人新近在营口的布防情况。对于营口我本来是熟悉的,但是敌人在8天的时间里又赶修了大量的工事,完善了防御体系。其中北面和东面是敌人防御的重点地段,他们利用营口北面的党家河与东面的老边附近灌网地区,建立了多道防线,组成了大纵深的防御圈,并用沙袋阻塞了下游河口,使河道内积满了冰水,还派出武装巡逻汽船来回游弋破冰,唯恐我军偷渡。这些新情况当时是不了解的,只知道国民党军派来接应五十二军逃跑的轮船已经到港。于是我同参谋长商量,要设法抓一个了解内情的敌军官。参谋长立即派师侦察连谢连长带上一个侦察班去执行此项任务。他们扮成敌军采购粮食的人员,赶着马车顺利地混进了市区,于拂晓前抓回来一名敌军官。据这名俘虏交代:当晚第五十二军已开始登船,由于逃命心切,秩序十分混乱,致使一艘轮船失火烧毁。已登上船的敌军正在等待潮水上涨发船。目前敌人正急于寻找商船、渔船,用以逃命,因而营口市区的一些工事基本无人防守,只剩下最外层的一个硬壳勉强支撑。我们得知这一情况非常高兴。正当此时,我师第五团已从大石桥赶来。这样,我师三个团分别切断了营口通往田庄台、牛庄和大石桥的三条公路,从东、北两面包围了营口。

发起总攻


2日黎明,营口南面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原来是第九纵队从营口南面发起攻击,一举攻克了西炮台,敌军征用的20余只商船的出海通道被卡住了。尔后又向市区发展,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与此同时,我师也按东总命令立即从北面、东面发起进攻。总攻开始后,我左、右两路部队进展顺利,唯有中路攻击受阻,伤亡较大。我当即赶到在中路攻击的四团指挥所。经了解,原来东花英台公路桥是牛庄进入营口的咽喉,其东侧是纵横交错的河网,西侧是沼泽性芦苇地,桥下是冰水,敌军在桥面西端用沙袋堆起了两座桥头堡,两翼又构筑了土木结构的火力点,轻重机枪共20余挺,猛烈的火力完全封锁了石桥和公路。四团曾组织了三次进攻,派去的三个爆破组人员全部牺牲,其他突击队也有伤亡。拿不下桥头堡,部队无法前进。我同团的领导干部一起分析战斗失利原因,主要是火力分散,距离太远,起不到应有的压制作用。于是确定将重机枪、迫击炮集中起来,组织好火力掩护,并要求突击队人员多带手榴弹。攻击一开始,机枪和迫击炮一齐向桥头堡射击,直到第一梯队距敌人只有几十米时,迫击炮才向后延射。敌人遭我猛烈火力压制还没来得及还击时,身上挂满手榴弹的我突击队员就冲了上去,成束的手榴弹扔进敌人的工事,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接着,第二梯队也冲了上去,将工事里的残敌一扫而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通过了公路桥,敌人的防御圈就此土崩瓦解。

2日晨7时过后,我师全部攻入市区并与敌展开巷战。由于我师诞生于辽南地区,而且我又兼任营口卫戌区司令员,熟悉营口地形地物,因而战斗的发展很迅速。第五团当先攻占了海关大楼,仓猝应战的敌五十二军第二师被打得四处逃窜。那些已经登船的敌人既不能沿辽河出海,也来不及下船应战,惶惶然越过辽河向大洼方向逃窜。在九纵和我师南北夹击下,企图沿辽河而上、向田庄台方向逃窜的敌人,又遭到了我八纵第二十四师的迎头痛击。此时,敌军已被我人民解放军四面合围,无路可寻。西逃不成又窜回来的敌人,被我师包围在辽河向东拐弯的大官屯一带芦苇塘里,他们既逃不脱,又不敢打,不得不放下武器向我投降。

营口一战,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4万余人。有敌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全部,敌第二十五师一个团和军直属运输团。敌第五十二军军部和第二十五师师部及两个团约1万余人于清晨乘船南逃。

当日,营口宣告第四次解放。

(作者时任辽南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8年第3期

战火硝烟│追歼营口之敌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