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大家都知道狂犬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只要染上狂犬病就必死无疑。如果被狗咬伤,只能尽快清洗伤口,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的方式尽快获得免疫力,来防止染上传染病。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在十九世纪末,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才发现了狂犬病免疫疗法,不过在中国,古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狂犬病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在古代,人们对于疾病并不理解,常常想出看似荒诞的治疗办法,不过有的方法确实具有治疗效果。

在中国古代,称狂犬病为"瘪咬病",古人很早就发现狂犬病的厉害之处。春秋时期《左传》有记载"国人逐瘪狗""国人之瘪, 无不噬也",就讲的人们扑杀或者驱赶疯狗的行为,还描写了疯狗咬人就会得病的现象,因此人们才驱赶疯狗。在西汉《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因猘狗之惊,以杀子阳",就是描述的郑国臣子阳被狂犬咬伤后没多长时间就死了,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录得狂犬病而死的人,普通老百姓被狂犬咬伤致死的肯定不计其数,只不过没有记录罢了。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在那时候,人们除了扑杀疯狗防止被咬之外,对被疯狗咬伤后的处理及治疗还没有什么办法。到了东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葛洪编写了《肘后备急方》,对狂犬病有了新的认识,里面提到了好几个治疗被疯狗咬伤后的方法,有些在现在看来还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不要小看这个《肘后备急方》,虽然里面提到的不少病症的治疗方法就像巫术一样,但毕竟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其中记载的都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屠呦呦就受了《肘后备急方》启发,才提取出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首先,《肘后备急方》对狂犬病的潜伏期有了认识:"凡捌犬咬人, 七日一发, 过三七日(二十一天), 不发则脱也, 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意思是21天后没发病,算是躲过一劫,过百日后还没事,才说明真没事。这和现代人们发现的狂犬病20到90天的潜伏期是一致的。

《肘后备急方》还提出了对狗咬伤后的处理,虽然看似简单粗暴,但和现代的处理方式都是相近的。"疗捌犬咬人方, 先咖去血, 灸疮十壮"意思就是想办法清理伤口上残留的狗口水,吸走伤口附近的血液,并用高温的灸条炙烤伤口。这样尽量清理伤口,并用高温杀灭病毒,能够减少被传染的几率。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最绝的是这一招。"乃杀所咬之犬, 取脑敷之,后不复发"。在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将咬人的疯狗抓来,把它打死,敲开脑壳。这是干啥?可不只是为了泄愤,而是取出疯狗的脑髓,敷在伤口上,可以让狂犬病不再发作。这是什么操作?因为在狂犬病毒在疯狗的脑髓中大量存在,但传染性要若于口水中的病毒。用这样的方式,就相当于接种了疫苗一样,就很有可能获得免疫力,从而免于得病。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思路了。

当然,这一系列的操作能否成功还要看运气,毕竟太过简单粗暴,并且有可能处理伤口后本来没事了被敷上疯狗脑髓后又被传染了,不如现代的接种疫苗的方法来的科学。

中国古代怎样治疗狂犬病的?简单粗暴,还确实有效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这么多传染病都被控制了,但狂犬病每年仍夺取不少人的生命,包括前几天那位13岁的少年,愿世界上再也没有狂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