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提问,回答方式决定孩子的探索能力

孩子从学会说话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提问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问题,有些问题,父母实在难以回答,又不能误导孩子,只能推诿说:“我想想,再告诉你,好不好?”,或者干脆回答:“不知道。”孩子上学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习题,忍住羞赧问老师,或许习题有些难度,或许老师时间匆忙,回答:“你联系课本,再想想。”这些对孩子的答复,毫无疑问,都是错误的。

面对孩子的提问,回答方式决定孩子的探索能力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渴望知识的孩子,会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是什么?——每一稍能满足孩子的答案,就给孩子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儿童分别地从各方面学到语言,把它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媒介。”怎样回答,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

一、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师长应当认真聆听,保持耐心

孩子愿意向你提问一些问题,是因为他在心理上相信你、依赖你,在孩子的眼睛里,你是无所不能的百科全书。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次微小碰触,若是出现火花,会提升孩子的求知欲;若是遭到冷遇敷衍,孩子就会逐渐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甚至变得孤僻。

面对孩子的提问,回答方式决定孩子的探索能力

孩子的智力因素、理解能力等,提问的问题各有不同,当面对孩子的各类问题时,父母师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回答技巧,仔细思考,迅速领会孩子的意图,最好能蹲下身子,或者与孩子偏坐一隅,用赞赏的眼神平视孩子的眼睛,选择合适的角度解释问题,给他解释清楚,即使时间不足,也要跟孩子约定:我会在什么时间去找你,我们一起把问题搞明白,好不好?平等地对待喜欢提问的孩子,包容孩子“不靠谱、不着调”的问题,能够更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或许这些令我们感到“不可理喻”的问题,正孕育一位伟大科学对世界的叩问。伽利略曾经因为“喜欢质疑问题”受到校方批评;爱迪生因为提问题童年起被邻居认定“神质不正常”;爱因斯坦“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在他的整个科学生涯;《时间简史》的霍金也主张,“问题蠢不重要,问才重要”。所以,父母师长的任意回答,或许会扼杀掉未来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多赞赏,多鼓励,孩子的提问会“越来越有水准”

面对孩子的提问,回答方式决定孩子的探索能力

孩子愿意提问,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要求上进。孩子通过提问,能够获得知识,开拓眼界,促进思维,丰富语言。对创新个性的问题,由衷地表达出赞赏,使孩子体会到快乐;对看似“一无所知”的问题,不能轻视怠慢,不能草率了事,打击孩子的求知欲望,应当尽力解答,尽可能多使用比喻,用孩子易于理解、已经理解的事物阐述未知的事物,用浅显的语言阐说知识内涵。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肤浅,父母师长回答起来相对容易,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深奥,甚至会针对有些问题会反复疑质,让父母师长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此时,父母师长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用“成年式婉转说辞”应付孩子,更不能“感觉颜面受损而火冒三丈”,应当具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虚怀若谷,与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查阅资料,寻找正确的观点和答案,让孩子体味探索的乐趣和追求知识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这样,孩子的知识水平会越来越高,提问的问题自然会越来越有“水平”。

随着社会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提问,对父母,对老师,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刺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师者,需要保持勤学的状态,积极提高自身学问水平,完善自我的知识更新,不接受知识的变化,“强不知以为知”,没有把问题解释透彻的能力和水准的师者,就会被孩子淘汰,进而被时代抛弃。

面对孩子的提问,回答方式决定孩子的探索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耐心回答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发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既让孩子得到积极回应的同时,又能激发他继续探索的兴趣,这才是正确的回答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