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變化加速,機構投資者大舉進攻比特幣!

行業變化加速,機構投資者大舉進攻比特幣!

10月31日,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發佈了關於比特幣的最新報告。這份題為《更新:比特幣、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報告稱,自2017年以來,比特幣和其他代幣已經構成了一個“新的機構投資類別”。

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2017年有關比特幣的報告相比,他們對2018年的預期較為樂觀。這份報告概述了比特幣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對它的投資目的在其存在過程中是如何發生變化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還提到了過去6個月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對比特幣的反應。這份報告列出了比特幣存在的幾個缺點,比如能源消耗和缺乏健全的監管框架。分析師透露,流入該行業的資金髮生了“令人驚訝的”變化,同時加密貨幣期貨的走勢也在不斷上升。

加密貨幣期貨

這一最新進展被該行形容為“令人驚訝”,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正推出與比特幣掛鉤的衍生品交易。值得注意的是,該銀行實際上並不打算直接交易比特幣或加密貨幣,而是提供與期貨合約掛鉤的比特幣互換交易。今年早些時候,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戈爾曼(James Gorman)表示,一個專門從事與數字資產相關衍生品交易的部門可能會給潛在客戶提供服務。

期貨是指買方同意在未來約定的時間和價格購買資產的合同。同樣的安排也適用於出售資產的一方。這些合同記錄了正在交易的、標準化的資產的質量和數量,合同可能需要實際資產進行交付,或者以現金結算。

據彭博社(Bloomberg)報道,摩根斯坦利已經有了提供比特幣互換交易的措施,但如果不首先確定機構客戶需求水平,並完成徹底的內部審批流程,該行將不會正式啟動任何舉措。

據此前報道,摩根士指出,向加密市場引入穩定幣,擠走了比特幣交易量的一部分被,這可能助長了隨後的價格下跌,導致了目前的熊市。

根據該報告,現有的大量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並沒有提供兌換法幣的便利,因為加密貨幣兌法幣交易需要通過主流銀行部門,並需要更高的費用。該報告隨後解釋稱,由此導致的比特幣價格下跌也對整個行業產生了連鎖效應,這意味著,尋求從比特幣持有中解脫出來的所有者需要找到一種資產,這種資產的估值更接近於美元的估值。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人員還強調,儘管該行業近期的趨勢得到了支持,但並非所有的穩定幣都能存活下來。該報告假設,只有那些低交易成本,高流動性並且有具體監管結構的穩定幣才能成功並獲得廣泛採用。

摩根士丹利報告的另一個關鍵方面是它所提出的代幣“快速變形理論”。這份報告追溯了比特幣的演變歷程,從它扮演的不同角色的數字現金(digital cash),到一種新的融資機制,到一種價值儲存方法,以及最新的作為新機構投資類別。

行業變化加速,機構投資者大舉進攻比特幣!


報告顯示,比特幣的48%資金來自對沖基金,另外48%來自風險投資,剩下的3%來自私人股本。

就比特幣投資的來源而言,超過一半的比特幣來自美國投資者,中國和香港以9%的比例位居第二,英國以6%的比例位居第三。

行業變化加速,機構投資者大舉進攻比特幣!


除了金融統計數據外,這份報告還強調,來自主流金融體系的大公司也加入了競爭行列。分析師們關注的焦點是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為種子Cx機構交易平臺Cx進行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高盛和銀河數碼(Galaxy Digital)對BitGo的5,850萬美元投資,以及Coinbase 80億美元的估值,這可以與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富達(Fidelity)和納斯達克(Nasdaq)等進行比較。

該報告還提到了加密公司積極與機構投資者合作的新趨勢,並以文克萊沃斯雙胞胎公司雙子信託(Gemini Trust)僱傭納斯達克(Nasdaq)進行市場監控為例。

儘管有關機構參與的報告看上去頗為樂觀,但報告繼續提到,在監管環境不發達的情況下,資產管理公司仍不願承擔聲譽風險。該銀行還強調,除了目前投資的大型金融機構外,還缺乏一種同時持有加密貨幣和私人密鑰的託管解決方案。

儘管這份報告代表了摩根士丹利和其它主要金融機構態度的重大轉變,但它確實突出了仍擔心的幾個領域。該報告觸及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最常被討論的缺點之一:電力消耗。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預測,礦業設備價格下跌將推高用電量。

摩根士丹利定期發佈對加密貨幣的研究報告。該行在8月21日發佈了一份名為《多元化金融:探索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的加密報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上一份關注比特幣的報告是在2018年1月發佈的。2018年11月的報告首次記錄了機構投資模式的變化,並記錄了加密期貨的趨勢。該報告的樂觀前景很可能預示著,在2019財年,大型機構機構更願意採用比特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